什么氨基酸不是极性氨基酸
通过L452R突变判断新冠疫情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每个生物体都有它的关键点,L452就是新冠病毒的关键点。
氨基酸L即亮氨酸,非极性氨基酸,也叫疏水氨基酸,不溶于水,这样的氨基酸不太容易结合细胞。随着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通过自然选择,452位点的亮氨酸突变成了R或者Q,R即精氨酸为极性(亲水)碱性氨基酸,在人体组织液中带正电荷;Q即谷氨酰胺为极性(亲水)中性氨基酸,在人体组织液中不带电荷或带弱负电荷。
我们的细胞膜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组织液接近中性)带负电荷,而有基础病的人群,体内组织液为酸性,细胞膜不带电荷或带弱正电荷。(这个健康人和基础病人细胞膜带电荷的区别是冠状病毒不同亚型优势感染不同人群的关键)
2021年4月在印度新冠病毒德尔塔因为携带了L452R突变血洗了印度中青年。印度人爱吃洋葱和咖喱,这是免疫系统维护最好的食物,印度人的免疫系统很强的,他们的生存环境不好但是身体健康就是免疫系统好的体现,但是就是这样的人群却被德尔塔血洗,因为德尔塔攻击得正是他们的免疫系统。我记得当时看了一个视频,说是感染的人尿呈绿色,肿瘤患者或血脂高的慢性病患者急性发病期尿是红色的,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按中医理论来说前者是阳亢,后者是阴实。
正在印度爆发疫情的时候,比尔盖茨突然离婚(大家可以细品),我记得有一个在美国打了疫苗的印度教授回印度照顾患病的家人也在印度染疫去世了。
因为新冠病毒452位亮氨酸L变成了精氨酸R(带正电荷),一个关键位点的突变使得新冠病毒更加容易结合健康人细胞膜(带负电荷),所以大量中青年印度人染疫暴病而亡。
当时也有亮氨酸突变成谷氨酰胺的突变株(L452Q),但被更强的L452R压下去了。
病毒突变位点大部分是适应性突变,不起决定作用,如我们的疫苗可以很好地保护原始毒株和阿尔法α,贝塔β,但对德尔塔δ毒株就差一点。关键位点的突变可以突破免疫屏障和物种特异性,往往仅一个氨基酸突变就够了。到底是哪些氨基酸起关键作用,只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计算机模拟是模拟不出来的。L452位点是选择出来突破之前新冠病毒免疫屏障的。
当印度人为人类抵挡了德尔塔疯狂攻击后,德尔塔进入了平静期,这时奥密克戎迅速将它代替了。奥密克戎是从艾滋病人体内由新冠病毒早期毒株进化而来,因为奥密克戎没有L452R或者L452Q突变,所以这个奥密克戎不是从德尔塔毒株进化来的。这个毒株传染性极强,应该是获得了其他位置的关键性突变了,到底是哪几个氨基酸,这个得靠科学家花时间一个一个去验证。
但是今年3月9日的《自然》杂志报道了奥密克戎也出现了L452R突变了。文章题目说这个突变点增加了奥密克戎的细胞融合能力,比奥密克戎更容易感染人体,而且还增加了人体(宿主)的糖基化,细胞膜糖基化程度高了会导致炎症,和免疫紊乱,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有儿童会出现不明原因肝炎。肝细胞糖基化修饰程度高了,炎症起来控制不了。有些人说这些孩子与新冠无关,因为他们体内没有检测到,生活在周围充满病毒的环境里,即使体内病毒含量极低测不到,到不保证他们什么时候被病毒咬了一口就走了,留下了宿主糖基化能力高的后遗症了。

自然杂质报道L452R突变增加了奥密克戎胞膜融合力、感染力和宿主糖基化力
正在西方形成第二波奥密克戎流行的优势毒株B.2.12.1含有L452Q(目前已经占到感染毒株的25%了)。B.2.12.1比现在的奥密克戎传染率更高接近极限了。这次L452R突变被L452Q压下来了。L452Q突变成为优势毒株,它使得病毒对有基础病的人群攻击力强,因为谷氨酰胺带弱负电荷,而基础病患者组织液弱酸性,他们的细胞膜带弱正电荷。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毕竟奥密克戎是从免疫功能弱的艾滋病人群中进化来的,它们喜欢攻击的对象就是免疫系统弱的人群。
当B.2.12.1成为优势毒株应感尽感后,新冠病毒与人类的演化进程就告一段落了,因为变无可变了。
通过这些分析,我判断当我们控制住B.2.12.1对我们国家的袭击后,新冠病毒的威胁就下降了。后面的任务是确保B.2.12.1不要再形成气候,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目前西方已经开始B.2.12.1流行了,我们国家会紧随其后,我判断明年再努力控制B.2.12.1,我们就可以确定新冠疫情的胜利。
病毒贯穿人类始终,也许新冠消停了,另一个高致病的病毒也会突破物种屏障。且行且小心吧。
通过L452R突变判断新冠疫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