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捣鼓的这个生物肥料发酵设备,也算是自己摸索着攒出来的,中间踩不少坑,现在总算是能稳定跑起来,所以想把整个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有兴趣的朋友们一点启发。
我就是想自己沤点肥,家里的菜地能用上,也环保。寻思着直接堆肥太慢,味道也大,就琢磨着搞个发酵罐。
第一步:确定方案,选材料
最开始想直接买个现成的,结果一看价格,好家伙,太贵!而且功能也未必完全符合我的需求。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就在网上搜各种资料,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决定用一个不锈钢的储水罐改。这玩意儿结实耐用,密封性也就是得自己加工。
材料清单:
- 不锈钢储水罐(500L)
- 加热棒(3KW)
- 温度传感器
- 搅拌电机
- 减速机
- 控制箱
- 各种阀门、管道、连接件
这些东西加起来也不少钱,但是比买成品便宜多。
第二步:动手改造,安装调试
拿到储水罐,先是开孔。要在罐体上开几个孔,分别用来安装加热棒、温度传感器、进料口、出料口、排气口。这开孔是个技术活,我用的是开孔器,一点一点慢慢磨,生怕把罐体弄坏。开完孔,把各个接口焊接到位,一定要保证密封性,不然到时候漏气漏水就麻烦。
接下来是安装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加热棒用来控制发酵温度,温度传感器用来实时监测温度,这两个是发酵过程中的关键部件。我买的加热棒是带温控的,可以设定最高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温度传感器要选精度高的,这样才能保证发酵效果。
然后是搅拌系统。为让物料发酵更均匀,需要一个搅拌器。我用的是一个小的搅拌电机,配一个减速机,这样可以降低转速,增加扭矩。搅拌器的叶片也很重要,要根据罐体的大小和物料的特性来选择。我试好几种叶片,选一种螺旋桨式的,效果还不错。
把这些都装好之后,就要开始调试。先是试水,看看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果然,有几个焊接点漏水,我又重新补焊一遍。然后是测试加热和搅拌功能,看看能不能正常工作。加热棒升温有点慢,估计是功率有点小,不过也够用。搅拌器转速有点快,我调整一下减速机的参数,总算是正常。
第三步:发酵实验,优化参数
设备搞好之后,就开始做发酵实验。我用的是鸡粪、秸秆、米糠等物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菌种。把物料倒入发酵罐,设定好温度和搅拌时间,就开始等待。
刚开始的时候,发酵效果不太升温慢,而且味道也不太对。我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是物料太湿,影响发酵。于是我就调整一下物料的配比,增加一些干的秸秆。第二次实验,效果就好多,升温快,味道也正常。
但是,又出现新的问题。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会升高,如果排气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罐体爆炸。我赶紧加装一个安全阀,用来释放压力。我还增加一个湿度传感器,用来监测罐内的湿度,如果湿度过高,就开启通风。
经过几次实验,我总算是摸索出一套比较稳定的发酵参数。温度控制在55-60度,搅拌时间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发酵周期大约需要7-10天。这样发酵出来的肥料,质量还是不错的,用来种菜效果很
第四步: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折腾这么久,总算是把这个生物肥料发酵设备搞定。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比较麻烦,但是还是挺满意的。以后有时间,我会继续改进,争取把它做得更
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 选材要认真,要选质量好的材料,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 安装要仔细,每个细节都要注意,不能马虎,不然会影响设备的性能。
- 调试要耐心,要反复测试,不断优化参数,才能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 安全第一,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加热和排气环节,要做好防护措施。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