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总黄酮含量(总黄酮百科)

本文目录一览:

雪菊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分别是怎么样的?

雪菊的功效与作用:昆仑雪菊黄酮具有抗衰老、延缓动物脑及脏器萎缩与退化、促进机体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昆仑雪菊提取物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潜力用于抗糖尿病产品研发。

禁忌:人们常饮的雪菊茶,虽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但低血压者及孕妇慎饮。另外,不同的水质及水温对雪菊的汤色和香气有显著差异。

食用方法:野生雪菊冲饮方法简单,既可像绿茶那样直接在茶杯中冲泡,也可以像红茶或普洱那样用茶壶冲泡。以矿泉水或纯净水为上,自来水次之。第一泡水温应在90-95度,后续水温在80度以上即可。另外,第一次用一杯(一壶)四成左右的开水冲洗菊花后倒掉,除去杂质,从第二泡开始饮用。

扩展资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雪菊中的挥发油、总皂苷、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可抗病原体,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其中,总黄酮含量达到12%,远远超过了其他各种菊类。

黄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这种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10倍以上,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及癌变的发生。

雪菊中富含的这些生物总黄酮、萜类物质、含硫化合物,被统称为具免疫调节功能的因子,是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抗肿瘤与抗衰老相关药物中重要的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菊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菊

氨基酸总黄酮含量(总黄酮百科)

关于黄酮的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 多数科学家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1]。

1、分类: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查尔酮(chalcones)和双黄酮类(biflavonoids)等十五种。另外,还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很复杂,其中包括榕碱及异榕碱等生物碱型黄酮。

2、理化性质: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 ,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酮苷类。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 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极性强的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

3、显色:

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反应机理现在认为是因为生成了阳碳离子缘故[1]。2.四氢硼钠(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产生红~紫色。而与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3. 黄酮类化合分子中常含有下列结构单元,故常可与铝盐、铅盐、锆盐、镁盐、锶盐、铁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与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反应,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λ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

4、黄酮对身体的好处

黄酮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和浆果中,总数大约有4千多种,其分子结构不尽相同,如芸香苷、橘皮苷、栎素、绿茶多酚、花色糖苷、花色苷酸等都属黄酮。不同分子结构的黄酮可作用于身体不同的器官,如山楂–心血管系统,兰梅–眼睛,酸果–尿路系统,葡萄–淋巴、肝脏,接骨木果–免疫系统,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多食葡萄、洋葱、花椰莱、喝红酒、多饮绿茶等方式来获得黄酮,作为身体的一种补充。

黄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如花青素、花色素可以抑制油脂性过氧化物的全阶段溢出,这种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十倍以上,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

黄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降低胆固醇,向天果中的黄酮还含有一种PAF抗凝因子,这些作用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被称为花色苷酸的黄酮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可以降低26%的血糖和39%的三元脂肪酸丙酯,这种降低血糖的功效是很神奇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对稳定胶原质的作用,因此它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及毛细血管脆化有很好的作用。

黄酮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渗出,可以增进伤口愈合和止痛,栎素由于具有强抗组织胺性,可以用于各类敏感症。

一项由荷兰专家主持的研究发现:由4807位参与者的实验表明,每天饮375毫升绿茶的人,其心脏病的发病概率是那些不喝茶的人的一半;致命性心脏病发病率只有三分之一。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绿茶中所含的黄酮(美国临床营养学2002.4.25)。

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向天果,富含33种类黄酮,可以帮助人体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福音。蜂胶是蜂蜜从植物新生枝芽或树皮上采集的树胶,混以自身分泌加工而成的芳香胶状体。4-5万只蜜蜂,一年仅能采到40g-60g左右的蜂胶,被誉为“紫色黄金”。蜂胶皇是蜂胶中的极品,其总黄酮含量高达9300mg以上,且其余成份黄金配比,协同作用。科学家们给予蜂胶皇许多美称:血管清道夫、血糖守护神、抗癌勇士、天然免疫增强剂

蜂胶中黄酮的化学成分

由于蜜蜂所采蜂胶的胶源植物品种,生境及采集季节不同,致使它所含的各种成分常有一定差别,从蜂箱中收集的蜂胶,通常含有55%的树脂和树香、30%左右的蜂蜡、10%的芳香挥发油和5%的花粉及夹杂物。20世纪70年代后,有关专家经过分析化验,证明蜂胶所含成分极其复杂,有黄酮类化合物、酸、醇、酚、醛、酯、醚类以及烯、萜、甾类化合物和多种氨基酸、脂肪酸、酶类、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

1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已从蜂胶中分离出20多种黄酮化合物,它是蜂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约占蜂胶的4.13%。这些黄酮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和双氢黄酮类等。属于黄酮类的有白杨素、杨芽黄素、刺槐素、芹菜素、柳穿钱素等;属于黄酮醇类的有良姜素、高良姜素、鼠李素、异鼠李素、鼠李柠檬素、山奈素、岳桦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等,属于双氢黄酮类的有乔松素、松球素、樱花素、异樱花素、柚皮素等。

从蜂胶中首次发现了自然界中只有蜂胶中才有的独特有效成分,5,7-二羟基-3`,4`-二甲基黄酮和5-羟基-4`,7-二甲氧基双氢黄酮。

黄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并且在植物界分布很广的天然化合物。药理学试验证明,此类物质中有许多具有很强的活性,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医用价值甚高。

2酸类化合物

蜂胶中所含的酸类化合物有咖啡酸、茴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异阿魏酸、桂皮酸、3,4-二甲氧基桂皮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等。

3醇类化合物

桂皮醇、松柏醇、苯甲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醇、2,5-二甲氧基苯甲醇、桉叶醇、a-桦木烯醇、乙酰氧基-2-桦木烯醇、甜没药萜醇、a-萜品醇、愈创木醇、a-布藜醇等。

4烯、萜类化合物

ß-蒎烯、a-蒎烯、△3蒈烯、a-诂钯烯、a-雪松烯、ß-愈创木烯、a-依兰油烯、杜松烯、鲨烯、异长叶烯、石竹烯、荇草烯等。

5酚、醛、酮、酯、醚类化合物

丁香酚、香美兰醛、异香兰醛、苯甲醛、ß-环柠檬醛、4,5-二甲基-4-苯-△²-环己烯酮、对香豆酸酯、咖啡酸酯、环己醇苯甲酸酯、环己二醇苯甲酸酯、松柏醇苯甲酸酯、对香豆醇苯甲酸酯、苯甲醇酸阿魏酸酯、苯乙烯醚、对甲氧基苯乙烯醚等。

6微量元素

经现代科学分析确认,蜂胶中含有约30种微量元素。其中有属于常量元素的氧、氢、碳、氮、钙、磷及生命必需的元素锌、锰、铜、钴、钼、铁、氟等。此外尚有钾、钠、镁、硫、铝、锡、硅、氯、砷、钛、铬、硒、镍、钡、锆、锑等微量元素。

7其它成分

除上述6类成分外,蜂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

蜂花粉含有什么成份?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氨基酸、脂类(磷脂类、糖脂类、固醇类)、维生素。

蜂花粉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约占25~40%左右)且种类齐全,例如葡萄糖(生物主要供能物质)、果糖(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蔗糖(二糖);

淀粉(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糊精(淀粉水解的中间小分子物质)、半纤维素(单糖构成的异质多聚体)、纤维素(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等,其中最具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是花粉多糖(具有增强免疫、防癌抗癌等功效)。

蜂花粉中氨基酸的含量非常高(约占25%左右)且种类极为丰富(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氨基酸在蜂花粉中基本上都有),尤以精氨酸(促进尿素形成)、赖氨酸(促进发育和增强免疫);

亮氨酸(修复肌肉和控制血糖)、脯氨酸(胶原蛋白的重要成分)、谷氨酸(参与蛋白质代谢)、天冬氨酸(调节大脑和神经代谢功能)等含量较高,更为重要的是蜂花粉中很多氨基酸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蜂花粉中脂类物质的含量也比较高(约占5~10%左右),主要有脂肪(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磷脂类(生命基础物质)、糖脂类(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及固醇类(血浆脂蛋白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等。

另外蜂花粉中所含的脂类有60~90%左右为不饱和脂肪酸(增强毛细血管透性和促使动物精子形成)且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含量的60%以上,远比其他动植物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要高。

蜂花粉中维生素的含量非常高(尤以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最为丰富)且种类齐全,主要有维生素A(视黄醇)、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5)、吡哆醇(维生素B6)及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H(生物素)、维生素P、胆碱、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体内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等。

扩展资料:

蜂花粉的种类,主要依据蜜源地粉源来区分,如茶花粉、油(油食品)菜花粉等。中国的粉源植物种类繁多,但多数在开花时,蜜蜂所采集的花粉仅够蜜蜂本身繁殖的需要;

不能提供为商品性的花粉,只有少数在开花时,蜜蜂能采集到大量的花粉,养蜂者才能收取到蜂花粉。在中国,最常见的蜂花粉(蜂花粉食品)有十几种:

1.油菜花粉

除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生产。油菜花粉是中国最大宗的蜂花粉,呈黄色,有特殊的青腥味,香味很浓郁。

2.玉米花粉

主产地为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花粉团颗粒较小,呈淡黄色,微带胶质状,味道较淡。

3.茶花粉

主产地为华东和云南等地。橙黄色,气味清香,微甜可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蜂花粉

莓茶什么人不适合喝

除了小孩外都可以喝莓茶的,孕妇可以适当的喝一点,但是不要喝太多,莓茶当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起到了一定的益处。

建议孕期应多注意休息,适当加强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以喝些鸡汤鱼汤等高蛋白食物,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不要吃,注意饮食健康,营养均衡。

扩展资料:

“茅岩莓”是藤茶类产品的一个品种。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藤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如湖北西南部的来凤县、云南东南部、福建、两广、湖南等地,具有许多俗称,湖南张家界当地藤茶俗称土家神茶、神仙草等。

茅岩莓的原料是一种在张家界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中生长、繁衍的藤茶品种,属落叶藤本植物(葡萄科)。经国家16家医学权威机构检测鉴定,该植物含有一种天然植物霜,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含黄酮粗蛋白12.8~13.8,

总黄酮平均含量为≥6%,最高检测含量为9.37%,是目前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故被称为”黄酮之王”(黄酮~~医学界誉为”血管清道夫”,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宠)。富含17种氨基酸和钾、钙、铁、锌、硒等14种微量元素,并具营养性、药理性,在应用研究上前无古人。

黄酮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但黄酮在人体内代谢快,不蓄积,且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所以我们需要自外界经常补充。

茅岩莓茶的黄酮主要成分二氢杨霉素具有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脂降压、润喉止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能排出人体的有害酸酞和酮体,消除血液里的血垢,调节血脂、血压、软化血管、调节肾功能,加强肾小管的重吸收;特别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消炎杀菌、降血脂、软化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肿瘤、调节肠胃,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明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茅岩莓茶

绞股蓝提取物的基本资料

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为葫芦科绞股蓝属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人们常用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绞股蓝在亚热带与北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广,在中国其主要产自于秦岭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绞股蓝作为野菜食用首载于《救荒本草》,《本草纲目》记载其名为“乌蔹莓”,味苦、微甘,性凉;无毒,归肺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安神健脾、补气生津的功效。

绞股蓝有着“南方人参”和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之称。1986年,绞股蓝被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中待开发的第一位的“名贵中药材”;2002 年,被卫生部纳入保健品名录。目前已上市有多种以绞股蓝为主要原材料的保健用品,如绞股蓝茶、抗栓延寿保健酒、千年润胶囊等,因其对人体有益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就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体内代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绞股蓝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化学成分

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作为绞股蓝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之一,其在药理学上也表现出多种作用,进而使绞股蓝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1976 年日本学者永井正博等首次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了达玛烷型皂苷类成分,之后,人们开始了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迄今已有报道发现近 140 种绞股蓝皂苷,其中包括人参皂苷 Rb1、Rb3、Rd 和F2。不同绞股蓝属植物皂苷类成分的含量也不尽相同,绞股蓝和光叶绞股蓝的皂苷含量相对较高,而长梗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皂苷含量相对较低。

一、绞股蓝皂甙的基本化学结构

我国学者研究,既证明了绞股蓝皂甙的基本结构 达玛烷型结构,又发现了绞股蓝属植物皂甙的基本 结构也是达玛烷型结构,还鉴定了绞股蓝皂甙元多系 人参二醇系列皂甙,为进一步开发绞股蓝资源提供了 依据。 绞股蓝皂甙性能 绞股蓝皂甙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皂甙 水溶液经振荡所形成的气泡可以长久不消失,并可用 以定性地鉴别皂甙。 皂甙有较高的极性,易溶解于热水、含水稀乙醇、 热甲醇及热乙醇中,溶解于含水丁醇及戊醇中,几乎 不溶解于乙醚、苯等极性低的试剂中。利用皂甙的溶 解性能可以将皂甙从绞股蓝中分离出来,得到粗皂 甙。 绞股蓝皂甙的熔点较高,约为 139℃~303℃。 皂甙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生成次级甙,可以使单 糖链缩短,也可以使双糖链皂甙水解成单糖链皂甙。 酸性水解可以使皂甙转变为次级甙,进一步水解得到 甙元。 皂甙的水溶液大多数能够破坏红血球,有溶血现 象,因此皂甙药物一般不制成注射剂。口服则无溶血 现象。

绞股蓝总皂甙提取及精制方法 绞股蓝总皂甙提取方法

目前常用的绞股蓝总皂甙提取方法主要有两种

1.即醇提取法和水提取法,此外还有生物提取法、超声 法等。2.醇提取法绞股蓝总皂甙得率较高,而水提取法 则较简便,其他物质较多。

绞股蓝皂甙提取液脱色精制方法

绞股蓝皂甙提取液颜色较深,含杂质较多,配制 一般带色食品饮料尚可,但配制浅色食品饮料或作药 用,则需要将绞股蓝皂甙提取液进一步脱色精制,除 去色素或杂质。 目前绞股蓝皂甙提取液脱色精制方法已有多种, 如溶剂萃取法、树脂法、树脂-吸附剂法、透析法等。 目前生产上较实用的是树脂法和混合法。

单组分绞股蓝皂甙的分离 在研究绞股蓝皂甙的药理作用时,需要弄清楚绞 股蓝皂甙的成分,并分离出单一的皂甙成分。单组分 皂甙分离,多采用柱层离法。

绞股蓝总皂甙的定性分析

1.李普曼反应阳性。

2.萨尔考斯基反应阳性。

3.1%水溶液呈中性,振荡有持续性小气泡生成。

4.加酸水解从不溶于水的部分可检出人参二醇。

5.紫外吸收光谱。

6.红外吸收光谱。

7.薄层层析。

绞股蓝总皂甙的定量方法

在新鲜绞股蓝中存在着能分解绞股蓝皂甙的酶, 为了准确地测定新鲜绞股蓝样品中的皂甙含量,应尽 可能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使酶迅速失活。若采用阴干 的方法可能使部分皂甙分解,测得结果偏低。 常用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和比色法,此外尚有薄层 层析比色法、薄层层析扫描法等等。

绞股蓝总皂甙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不同产地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

我国药用正品绞股蓝从总体上看,药用有效成分 绞股蓝总皂甙的含量较高,但不同地区的样品之间, 总甙含量相差甚为悬殊。绞股蓝属植物分布广泛,其 地理、生态条件各异,如深入研究,肯定可分出很多 地理类型、生态类型或其他类型,甚至还可以发现新 种。因此不同地区绞股蓝,其总皂甙含量差异悬殊是 可以解释的。但是,可以认为绞股蓝植物总皂甙含量 通常在 5%~10%之间,总皂甙含量超过 10%的绞股 蓝可作为高产类型的选优目标。

(二)绞股蓝属不同种之间皂甙含量的差异

绞股蓝属不同种之间绞股蓝总皂甙的测定(多用 比色法测定,尚具有可比性)表明,种间差异显著, 喙果绞股蓝、疏花绞股蓝的总皂甙含量较低,均在 5% 以下,目前看药用价值较低。毛绞股蓝、缅甸绞股蓝、 广西绞股蓝和扁果绞股蓝均具有普通绞股蓝的利用价值。

(三)绞股蓝不同器官总皂甙含量差异

绞股蓝的根、茎、叶、芽、果各器官都含有皂甙 成分。但含量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以叶的含量最高, 果次之,根最少。具体比例在不同生育期会有所变化, 但总体情况是相对稳定的。

(四)不同生育期绞股蓝总皂甙含量不同

绞股蓝一年可多次采收,但不同季节收获的产品 总甙含量不同,可依据皂甙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选 择最佳采收期。各地对不同生育期绞股蓝皂甙含量的 测定结果不尽一致,但总趋势是基本相同的。7 月份 以前,绞股蓝进入旺盛的营养生长期,大量消耗养分 和水分。这一时期测得的绞股蓝总甙含量不高,约为 其最高值的 60%~70%。7 月份以后营养生长变缓, 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总甙含量上升,到 9、10 月份进 入盛花中、后期,并坐果,这时营养生长已趋于稳定, 生殖生长高峰已过,正是皂甙积累的最佳时期,此时 收获的绞股蓝皂甙含量也是最高的。11 月份以后随着 气温下降,绞股蓝体内高分子物质开始分解、转化, 为越冬进行生理准备,部分叶片开始枯黄,茎秆老化, 这段时期总皂甙含量是下降的。

(五)光温等生态因子对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当光温等生态因子对绞股蓝生育不适宜时,会影 响绞股蓝总皂甙的含量和总皂甙收获量(=产量(干重) ×总皂甙含量)。在高温地区(以年平均气温≥15℃为 例)绞股蓝总皂甙含量随日照的增强而提高。但日照 过强,生长受到抑制,呼吸消耗加剧,产量反而下降, 最终皂甙收获量减少。 而在低温地区,如高海拔山区种植绞股蓝,由于 这些地区气温低,空气湿度大,地温和植物叶温很大 一部分靠日照增温以满足其生育的需要。因此,随着 日照增强,总皂甙含量和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尤其是 产量增加更为明显。因此在高海拔山区,当水、肥供 应充足时,根据周围植被状况应轻遮荫或采用调光方 式,在 6、7 两个月使用 30%透光率的遮荫,其他月 份可以不遮荫,这种处理比单一遮荫方式产量和总皂 甙含量明显提高。

(六)海拔高度对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不同海拔高度综合反映了局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一般情况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雨量增加,日照强度和光谱也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 受局地地形和植被状况影响很大。江西乐安在不同海 拔高度选择了局地条件基本相同的移栽地,对同一品 种进行统一采样和含量测定。数据表明,随海拔高度 的增加,总皂甙含量是增加的,尤其在海拔 500 米以 下递增更明显,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含量基本趋于一 个稳定值。 综上所述,绞股蓝总皂甙含量因原产地、种、器 官、收获季节和生态环境等不同而差异显著。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种,表现为种间总皂甙含量差异悬殊。为 保证绞股蓝产品品质和商品性状,绞股蓝栽培基地应 选总皂甙含量高的种种植,收购原料时要注意鉴别真 伪优劣,注重选择总皂甙含量高的种以确保质量。栽 培基地宜选山区林下,实行立体栽培,荫蔽度适宜, 达到产量、总皂甙含量均高。收获时间年收一次的地 方以 10 月为宜,此时总甙含量高,又充分利用了生 长季,产量也高;年收两次,7 月、10 月可达质优产 高。

标准提取物

产品名称: 绞股蓝提取物 (绞股蓝总皂甙)

产品别称:七叶胆、五叶参、小苦药、公罗锅底、小叶五爪龙等

英 文 名:Gynostemma P.E.

有效成分:绞股蓝皂甙

气 味:气微,微苦

规 格:绞股蓝皂甙80% 98%

产品性状:浅黄色粉末。

检测方法:UV

工艺流程

多糖类成分

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S)是绞股蓝中另一种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因此对绞股蓝多糖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绞股蓝的叶和茎中都含有葡萄糖、果糖、低聚糖与半乳糖,其中绞股蓝多糖无任何毒副作用。分析绞股蓝根、茎、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显示绞股蓝的叶中多糖含量最高,茎部次之,根部最少。 从绞股蓝多糖中分离出了 3 种 GPS,分别是 GPS-2、GPS-3 和 GPS-4,并确定了 GPS-2 与 GPS-3 的分子量。绞股蓝多糖的分离、纯化、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对其结构的分析以及多糖构效关系、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对绞股蓝多糖的研究至今尚未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黄酮类成分

目前对绞股蓝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绞股蓝多糖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制备工艺方面,绞股蓝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尚少 。绞股蓝中总黄酮含量为 2%-5%,目前已报道的黄酮类成分仅有商陆素、芦丁及槲皮素等 10 余种。绞股蓝茎的黄酮含量与其生长期有关,以 7 月份含量最高,11 月份相对较低。对不同产地绞股蓝的黄酮含量测定表明,黄酮含量存在产地差异。

氨基酸含量

研究发现绞股蓝中含有 18 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到 6.582 4 μg∙g-1,其中包含了 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研究发现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的含量都远高于多种果蔬。

微量元素

据报道,绞股蓝中的微量元素多达 23 种,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 13 种微量元素和 5 种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因产地不同而存在差异,也是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

其他成分

绞股蓝中除含有皂苷、多糖、黄铜、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外,还含有其他化学成分,如生物碱、有机酸、维生素、萜类、磷脂、蛋白质等。这些成分可能在绞股蓝的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等中发挥作用。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绞股蓝具有调节血脂、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降血压、增强免疫力和镇静止痛作用等 。

调节血脂作用

绞股蓝皂苷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这种调节血脂的作用与抑制脂肪细胞产生游离脂肪酸及促进合成中性脂肪有关 。绞股蓝皂苷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脂动物血清中的 TC、TG、LDL 浓度,显著增加血HDL,并且可显著降低内皮素 ET,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开发价值。

抗肿瘤作用

绞股蓝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绞股蓝可以明显抑制体外培养肝癌细胞、黑色素肿瘤细胞、肺癌细胞以及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同时对正常细胞增殖无不良影响。发现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抑制小鼠白血病 L1210 细胞增殖,这与活性氧的产生、线粒体电位下降和 DNA 损伤有关。对绞股蓝结构和发育与其总皂苷积累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凡具有抗癌活性的绞股蓝皂苷均为绞股蓝达玛烷型结构的 20、 21 位碳上连接有游离羟基的皂苷。研究认为绞股蓝总皂苷可以通过下调 Bcl-2、上调 Bax 表达而促使人肝细胞瘤细胞 (Huj-7) 凋亡。此外,绞股蓝提取物也可明显抑制人食道癌、白血病等多种疾病的癌细胞以及腹水癌细胞。

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 3 大慢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绞股蓝和绞股蓝复方制剂具有明显控制血糖升高与减少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作用,并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研究发

现绞股蓝绞股蓝多糖通过改变葡萄糖代谢酶 活性可使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显著降低。

研究发现 GPS 能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参数,提高肝糖原浓度。

抗衰老作用

有研究发现绞股蓝提取液的抗衰老作用主要通过增强血液中 SOD 活性,同时降低自由基活性而实现的。绞股蓝皂苷能阻止脂质过氧化,减少 Ca2+ 内流,明显抑制谷氨酸盐下调 Bcl-2、上调 Bax 表达,进而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细胞凋亡;绞股蓝皂苷在不成熟的皮层细胞起到抗谷氨酸盐氧化的作用,从而抑制不成熟皮层细胞的凋亡。绞股蓝皂苷还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内过氧化物的堆积,降低 GSH 的消耗,增加细胞内 GSH 含量。

体内代谢过程研究

绞股蓝是一种含有复杂成分的植物,其体内代谢过程则更加复杂。分析绞股蓝的体内代谢产物及其分布的浓度,是阐明其药效物质的重要途径,也为绞股蓝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绞股蓝提取物产品前景展望

(1)绞股蓝药品:研究具有降血脂,改善脑功能, 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新药。

(2)绞股蓝降脂减肥茶:此类产品仍能走俏,中老 年人会接受。

(3)绞股蓝保健用品:利用绞股蓝皂甙能改善头皮 微循环、促进脂质排泄、提高及恢复细胞活力,具有 生发乌发、防脱发和增加头发拉力的作用,并美润皮 肤,可开发绞股蓝系列化妆品,如护发素、乌发灵、 洗发精、美容霜等。利用绞股蓝消炎解毒止咳功效, 可开发中药服装,如治疗支气管炎背心、枕头、牙膏

等。

(4)绞股蓝保健食品:绞股蓝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 的植物,利用绞股蓝皂甙作为保健食品添加剂,制备 滋补保健系列食品、绞股蓝饮料系列产品及烟酒系列 产品。

(5)绞股蓝饲料产品:绞股蓝所含营养极丰富,以 绞股蓝粉碎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畜禽、鱼虾等, 可促进生长,防病治病,提高肉、蛋、奶、鱼、虾营 养含量。经初步尝试,效果显著。

以上资料由西安赛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整理收集,微信ID:zbshine86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2675.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8月24日 上午2:33
下一篇 2022年8月24日 上午2:39

相关推荐

  • 牙齿如何鉴别肉牛年龄鉴别方法的介绍

       像根据年轮鉴别树的年龄一样,根据肉牛的牙齿也可鉴别肉牛年龄,以下就根据一些养殖户的经验 和相关书籍的介绍,给大家介绍下如何根据牙齿鉴别肉牛年龄,以供大家在选牛买牛的过程中使用。   肉牛年龄的鉴别方法    根据牛的牙齿鉴定年龄主要是依据乳门齿的出生、更换和门齿的磨损程度来判断。犊牛在出生时就 有1对乳门齿,生后4-5个月乳门齿全部长齐。过后乳门齿便开…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27日
    00
  • 猪膀胱炎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呢

      猪膀胱炎会对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猪只的死亡。对于猪膀胱炎我们该如何防治呢      症状   病猪常作排尿状但尿量很少、甚至无尿,排尿时表现疼痛不安;种公猪则生殖器勃起。尿色混浊而带臭味、有时尿中因有大量红血球而变成红色。不断呻吟、减食或停食,严重时体温上升。   防治方法   1、药物治疗:可用呋喃坦啶0.2~0.3克,1次内服…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6日
    00
  • 合欢花的产地分布,附产地环境和花语传说

      合欢花产自中国东北至华南和西南部各省区,在非洲、中亚至东亚分布,北美也有栽培。合欢花又称合欢、夜合树、天鹅绒树、天鹅绒树、苦情花等,为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花丝粉红,荚果偏,城市行道树、观赏树、心材黄灰褐色、边材黄白色、耐用,多用于家具,嫩叶可食,树皮具有驱虫效果合欢花的      一、合欢花的产地分布   合欢花产自中国东北至华南和西南部各省区,生于山坡…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6日
    00
  • 脲氨氮肥图片(脲铵氮肥图片)

    脲铵氮肥和尿素的区别是什么 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脲铵氮肥是指含有尿素态氮、铵态氮两种形态氮元素的固体单一肥料。 脲铵氮肥和尿素有什么区别呢? 尿素是酰氨态氮肥,施入土壤中必须转化为氨态氮,作物方可吸收,所以肥效稍慢。而脲铵…

    肥料资讯 2023年1月16日
    00
  • 辣椒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回答辣椒常见病害有辣椒疫病、**病、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等。1、疫病:病发初期时,叶面喷洒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2、**病:发病初期时,使用13g朵麦可或10g特富灵或8ml凯润兑水15kg稀释喷雾,每4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每亩用药量为60k…

    肥料资讯 2022年4月27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