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注射氨基酸用量(仔猪必需氨基酸)

本文目录一览:

猪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比例

猪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因猪型不同,其添加比例也不同,具体添加比例如下:

1、断奶仔猪

仔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为1.35%(5~10kg)和1.15%(10~20kg),分别占日粮总蛋白质的5.7%和5.5%。

2、中国瘦肉型猪

饲养标准推荐仔猪赖氨酸需要量为1.0%(5~10kg)和0.75%(10~20kg),分别占日粮总蛋白质的4.5%和4.1%。目前国内研究表明,8~20kg仔猪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84%~1.2%,与蛋白质的比例为5.2%~6.0%。

3、生长肥育猪

除英国的标准较高外,其他各国对生长肥育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相似,生长期约为0.7%,肥育期为0.6%。Peters(1995)研究了生长猪(20~35kg)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色氨酸的效果,结果赖氨酸为0.6%,色氨酸为0.15%时最佳。

4、母猪

NRC(1998)规定妊娠母猪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44%~0.50%,哺乳母猪为0.71%~0.90%;种公精为0.60%。

注:赖氨酸是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赖氨酸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赖氨酸在小麦、玉米、稻米等谷物中含量极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适合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添加剂,强化食品和饲料的营养,主要用于婴儿的成长期、妊娠哺乳期、病后恢复期等。

扩展资料:

猪饲料中赖氨酸的化学性质:

赖氨酸形成一甲基,二甲基和三甲基赖氨酸。三甲基赖氨酸会发生在 钙调蛋白中。另外,赖氨酸残基还能进行乙酰化和泛素化等 修饰。胶原蛋白中含有的羟基赖氨酸是由赖氨酸经赖氨酸羟化酶羟基化而来。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羟基赖氨酸残基的O-糖基化可用来标记特定蛋白从细胞中的分泌。

赖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身体不能自己产生赖氨酸,赖氨酸必须通过日常饮食和营养补品获得。作为一种氨基酸,赖氨酸是蛋白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营养对于身体适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赖氨酸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缺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发育。赖氨酸是合成体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在酶蛋白、生殖细胞、骨骼肌及血红蛋白等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某些多肽激素的组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赖氨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饲料

怎样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添加剂?

经常使用的氨基酸添加剂有赖氨酸和蛋氨酸两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添加苏氨酸和色氨酸,例如,在使用麦类为主的饲粮或者低蛋白饲粮时。在主要用植物性饲料喂猪时,饲料中常缺乏这两种氨基酸,动物性蛋白饲料和豆饼含量较少时,添加的效果尤为显著。赖氨酸添加剂一般为L-赖氨酸盐酸盐,纯度为98.5%,实含赖氨酸78.84%,一般可用79%计算,产品为白色或淡褐色粉末,易溶于水,无味或稍有异味,在预混料和配合饲料内稳定性好。D-赖氨酸不能被动物吸收,不能应用。

蛋氨酸主要是DL-型蛋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前者含量约为98.5%,其晶体为白色—黄色粉末,有特异性臭味,在预混料和配合饲料中稳定性好。

由于猪饲料中赖氨酸、蛋氨酸等常不能满足需要,如果不予添加,会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仔猪料和生长育肥猪料,常需额外添加。添加的办法是根据猪饲养标准所规定的氨基酸需要与基础日粮中氨基酸的实际含量,计算出不足部分,然后进行补充。具体方法如下(以赖氨酸为例):

第一步:根据配合饲料的组成,计算出基础日粮中赖氨酸的含量。

第二步:根据赖氨酸产品的纯度和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进行运算。

例如:配仔猪全价料1000千克,计算的基础饲料赖氨酸含量为0.85%,查饲养标准,赖氨酸的需要量为1.16%,需添加纯度为98.5%的L-赖氨酸盐酸盐多少?

由于本赖氨酸添加剂含有79%的赖氨酸,所以需添加赖氨酸盐酸盐:(1.16%-0.85%)×1000千克/0.79=3.92千克。

第三步:将赖氨酸添加剂称好后,混于一定量的次粉或者玉米粉(加入次粉的量应掌握在总量为饲粮的1%左右),先将赖氨酸与次粉等搅拌均匀,再混合到配合饲料里面,以保证混合均匀。

对于氨基酸添加剂,使用时应注意产品说明及有效成分含量。一次未能用完的,要扎紧袋口,保存在干燥、避光、低温、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切勿受潮。

仔猪注射氨基酸用量(仔猪必需氨基酸)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的用法用量

1.周围静脉滴注时,成人一般每日250~750ml,缓慢静脉滴注。注射速度每1小时输注氨基酸相当10g左右(本品100ml),1分钟约25滴缓慢滴注。老人及重症病人更需缓慢滴注。从氨基酸的利用考虑,应与葡萄糖液或脂肪乳剂并用。

2.经中心静脉输注时,成人一日500~750ml,按一般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与葡萄糖、脂肪乳剂及其它营养要素混合后经中心或周围静脉连续输注(16~24小时连续使用),并应根据年龄、症状、体重等情况,按医嘱适当增减用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亮氨酸在猪饲料中的添加量是多少?

亮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也是支链氨基酸(BCAA)之一。BCAA 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日粮提供。BCAA 是目前日粮必需氨基酸中数量最大的氨基酸,包括了大约 35 % 肌肉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和大约 40 % 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

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添加亮氨酸组相比,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亮氨酸(0.27 %)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质量,但也不是添加得越多越好,添加了 0.55 % 的亮氨酸反而有降低日增质量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亮氨酸添加过量会导致在更高水平上的氨基酸不平衡,从而影响机体对氨基酸的整体利用率。

猪需要哪些微量元素?如何补给?

前面已经把猪体需要较多且容易缺乏的矿物元素,包括钙、磷、钠、氯等介绍了,另外,还有几种猪需要量很少,但也不能缺少的矿物元素,如铁、铜、钴、碘、锌、硒、锰等再介绍如下。因为需要量极少,并且在动物体内含量仅占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下,故称为“微量元素”。

铁、铜、钴

这三种元素都是造血所不可缺少的,虽然它们在猪体内的含量极少,如铁仅占猪体的万分之一点三,铜仅占百万分之二点五,钴的含量更少,但在猪体生理机能中的作用却非常重要。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及各种氧化酶的组成物,它与血液中氧的运输、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有密切关系。铜虽然不是血红素的组成物,但它在血红素和红细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物,缺乏时可以影响铁的代谢。猪虽不像反刍家畜那样容易发生钴缺乏症,但是给猪补充极微量的钴对促进生长是有好处的,饲粮中钴的添加剂常用硫酸钴。

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和母猪奶中铁的含量都很少。初生仔猪肝脏中仅储存30~50毫克的铁,仔猪早期生长每天需铁7~16毫克,而每千克初乳中平均仅含铁2毫克,常乳中只有1毫克,在不补充铁的情况下,多在7~10日龄后发生贫血,尤其是在高床产仔栏、水泥地面或砖石地面饲养的猪,更易得这种疾病。仔猪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仔猪培育中一个普遍关注的病症。贫血仔猪表现出食欲不振,皮肤和黏膜苍白,被毛无光泽,精神委靡,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生长快的贫血猪会因缺氧而突然死亡,尸检可见肝脏肥大、血液稀薄、心肌明显扩张、脾脏硬大。

防止新生仔猪贫血的有效措施是给仔猪3日龄内补铁。可以一次性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血多素、牲血素等铁制剂(要以每头仔猪注射有效含铁量150~200毫克考虑)。需要注意的是给妊娠和泌乳母猪补无机铁,不能使乳中的铁含量提高到防止铁缺乏的程度,而给仔猪口服铁制剂或用饱和硫酸亚铁溶液涂抹母猪乳头的方法,效果也是不稳定的。除给新生仔猪注射铁制剂外,螯合铁的应用拓宽了仔猪补铁的渠道。螯合铁分子量小,可以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提高新生仔猪体内铁的含量,喂给泌乳母猪可以提高乳汁中铁的含量,还可以直接喂给哺乳仔猪,均可获得明显效果,常用的螯合铁有台湾的甘氨酸螯合铁(爱铁旺)和美国的氨基酸螯合铁(血铁粒)。

应避免注射或口服过量的铁(每千克体重高于200毫克),因为未结合的血清铁促进细菌生长,易导致感染和下痢。

铜除了与造血有关外,还和骨骼的发育、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代谢有关。机体内缺铜,会引起猪对铁的利用率降低而导致贫血,当按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症状不会缓解。天然的饲料中铜含量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猪不会出现缺铜,但如果是缺铜地区,生产的饲料中铜的含量很低,就有缺铜的可能。在生产中,考虑添加铜主要是基于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促生长。每千克饲粮含125~250毫克的铜(以硫酸铜的形式)时,可以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但硫酸铜有毒,长时间使用含量高于250毫克/千克的饲粮,会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为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和黄疸。碘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的组成物,是调节猪生长、繁殖和泌乳不可缺少的物质。当碘不足时,甲状腺就会发生代偿性增生和肿大。成年猪缺碘的症状多不明显,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初生仔猪。当怀孕母猪缺碘时,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产生死胎、弱胎或无毛的仔猪,产后不久即死亡。

在沿海地区因海水中含碘较多,故不易缺碘,但在高山地区常有缺碘的可能。据报道,在菜籽饼、亚麻籽饼等饲料中含有一些促进甲状腺肿的物质,引起猪对碘的需要量增加。给怀孕母猪补喂碘盐,可以防止缺碘症。方法是,在母猪产仔前一二周内用碘化食盐替代普通食盐喂猪,按0.5%加在母猪配合饲粮中,或每周给猪添入0.1克碘化钾。但喂量过多和连续喂用时间过长是有害的,必须注意。NRC(1998)建议生长育肥猪和母猪饲粮中碘的含量为0.14毫克/千克。锌是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能防止细胞受到氧化损害,在免疫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缺锌可导致初产母猪产仔少而小,公猪发生睾丸炎,2~3月龄仔猪的饲粮中含锌量低于40毫克/千克时,就会出现一种皮肤角化不全的皮炎,即副皮炎,其症状是生长缓慢,食欲降低,皮肤看起来像患螨疥一样,初时,猪的皮肤出现红斑,上覆皮屑,继之皮肤变得干燥粗厚,并逐渐形成污垢状痂块,以头、颈、背、腹侧、臀和腿部最明显,有的猪因痒而蹭拭导致皮肤的溃破。如在日粮中补加万分之二的硫酸锌,可作为对症治疗的措施,即在100千克的配合饲粮中加入硫酸锌20克,喂一周后症状即可消失。对生长猪,为了预防和促进猪生长,可在每100千克配合饲粮中加入硫酸锌10克。

试验证明,当猪饲粮中含钙量过高时,就会相对地提高猪对锌的需要量,结果使日粮中原来够用的锌变为不够用,猪出现缺锌症。猪的营养性皮炎,直接的原因是缺锌,可是大多数情况,多是由日粮中含钙量过高,促使猪对锌的需要量增加所引起。所以,给猪配制日粮时,决不能随便增加骨粉的用量,以免造成含钙量过高,而诱发缺锌性皮炎。配合饲料中常用的锌盐有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在高温高湿的地区宜用氧化锌。硒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之一,和维生素E相似,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这二者在抗氧化作用上可以互相节省,但即使高水平的维生素E也不能完全替代机体对硒的需要。

我国存在大面积的缺硒地带,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等省区,这些地区所产的饲料常有缺硒的情况,以至于畜禽也有缺硒的症状。硒对猪繁殖上的作用,常和维生素E一样。母猪缺硒时,发情不规律或不发情,受胎率低,胎儿在母体内易被吸收、中途死亡和产弱仔等等。给母猪补硒,对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成活率都有好处。种公猪缺硒时,睾丸退化,影响种用。

猪缺硒除影响繁殖和导致仔猪贫血、下痢外,还会出现肌肉退化萎缩、颜色变白而患白肌病。这种病多发生于产后数日至3月龄内生长迅速的仔猪,个别侵害3~6月龄的猪。其表现有急性和亚急性两种。急性发作时,多因心肌营养不良,心脏麻痹,或营养性肝坏死而突然死亡,死前无任何症状,只是心跳快,心律紊乱;亚急性的表现是食欲减退,常伴有腹泻、跛行或行动无力,喜卧不愿站立,接触猪的四肢和背腰肌肉时,除有痛感外,并有硬而肿胀的感觉。

预防或治疗缺硒症,可以用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作皮下或肌肉注射。例如预防仔猪白肌病,可于生后一周内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1毫升,治疗量加倍,或在产前一个月给母猪肌肉注射5毫升。亚硒酸钠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将亚硒酸钠按比例溶解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宜现用现配,用量须准确,不可过量。

硒对高等动物毒性极强,亚硒酸钠属剧毒品,须严加管理。锰在骨骼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是性激素的前体——胆固醇合成所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锰缺乏时,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母猪发情不明显,妊娠初期易流产、死胎或所产仔猪瘦弱,丧失平衡能力。

饲粮中需要添加锰,NRC(1998)建议生长育肥猪饲粮中含量为2~4毫克/千克,种猪为20毫克/千克。生产中常用硫酸锰和氧化锰作为饲粮中锰的补充形式。

猪一天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是多少?

请查看猪的饲养标准吧,很详细: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

(一)饲养标准的含义 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 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 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 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 从事某种方式的 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 。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

1.营养供给量 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 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 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 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 未加安 全系数。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 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

1.定额饲养 和饲养标准差不多, 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 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 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 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 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 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 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 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 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 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 的依据。通过核计日粮这个基本环节,对饲料生产计划、饲养计划的拟制和审核起 着重要作用。它是计划生产和组织生产以及发展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产品 质量的依据。无数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证明,饲养标准对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 提高生产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国外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美国NRC、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猪饲养标准, 被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或借鉴。在理解、应用或学习这两个标准时,必须全面了解 它们的制定原则、制定方法、指标的选择、数据的确定等内容。现以生长肥育猪的 能量蛋白质需要来说明它们的特点。

(一)美国NRC猪的营养需要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下设猪营养分会,由6 名 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猪营养需要的制定修订。1994 年发表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 ,只有11页内容。以后又进行7次修订,1988年发表了第九版NRC猪的营养需要。该 标准的基本特点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该标准是以玉米一豆饼型日粮,猪自由采食为基础制订的。

第二,推荐量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确定的。

第三,推荐量是最低需要量,不含“安全系数”,因而应用时的供给量随具体条件 而异,通常高于推荐量。

第四,除有效磷和有效尼克酸需要量外,其余养分均为日粮的总需要量。

第五,尽管阉猪、公猪、母猪等不同性别猪对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存在差异,该 标准仍采用同一推荐量。

第六,第九版提出了理想蛋白质概念和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比例,各阶段猪 的氨基酸均按此比例推算其需要量。第八版没有正式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各阶段 需要量按20~35kg阶段需要量进行推算。

1.能量 采用消化能(DE)体系,同时列出代谢能(MF)需要量。 DE转化为ME效 率一般为96%,随日粮蛋白质水平(CP)增加,按下列方程降低,ME/DE=96-0.202CP%。

第八版(1979年)实际采用的ME/DE是仔猪高,肥育猪低, 与上式相矛盾,第九版 (1988年)改变了这一做法,反映了ME/DE随CP增加而下降,但并不严格符合上式 (表6一2)。

考虑到补偿生长机制和能量采食量不依赖日粮的能量浓度。MRC 第九版改变了第八 版的前高后低的能量浓度推荐量的趋势。而在各阶段采用相对恒定的推荐数量。第 九版能量单位仍采用热价单位千卡(kcal)、兆卡(Mcal)的能量体系。为了便于 比较,现将1979与1988年NRC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列于表6-2及表6-3。

表6-3NRCI979-1988年两版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ME/DE需要的比较

虽然NRC(1988)也提出了生长肥育猪的维持能量需要量, 以及能量用于贮积蛋白 质和贮积脂肪的效率,但没有具体说明需要量与这些析因数据的关系。看来需要量 的确定主要依据是试验数据而不是析因计算。

2.粗蛋白质、氨基酸 NRC第八版没有明确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但实际上已 接受了其原理。它假定无论猪的年龄或体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均与蛋白质需要 量保持恒定比例。因此,先试验确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以及20~35kg各氨基酸量, 然后根据20~35kg需要量推算其他阶段氨基酸需要量。方法是用各阶段蛋白质需要 量与20~35kg阶段CP量的相对比例乘以该阶段各氨基酸需要量(表6-4)。

表6-4 NRc(i979)生长肥育猪氨基酸需要且推算法

体重阶段(kg) 1~5 5~10 10~20 20~35 35~60 60~90

CP需要量(%) 27 20 18 16 14 13

相对比例 27/16 20/16 18/16 16/16 14/16 13/16

氨基酸需要量(%)

精氨酸 0.34 0.25 0.23 0 .20 0.18 0.16

组氨酸 0.30 0.23 0.20 0.18 0.16 0.15

异亮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

亮氨酸 1.01 0.75 0.68 0.60 0. 52 0.48

赖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

(1.28) (0.95)

蛋十胱氨酸 0.76 0.56 0.51 0.45 0.40 0.30

苯丙+酪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

苏氨酸 0.76 0.56 0.51 0 .45 0.3 9 0.30

色氨酸 0.20 0.15 0.13 0.12 0.11 0.10

及(音)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

括号数字为实际推荐量

表6-4数据除了1~5和5~10kg两阶段的赖氨酸低于实际推荐量外,其余数据与推荐 量完全吻合。而这两阶段赖氨酸实际推荐量高于推算值8%, 是因为推算值低于试 验研究结果。 表6.5 NRC(i988)理想蛋白质基酸模式

第九版明确使用了“理想蛋白质”术语,规定了以色氨酸为基准的其他必需氨基酸 的最适比例,该比例是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参考猪体组织和母乳及ARC(1981 )氨 基酸模式而确定的(表6-5)。任何氨基酸的需要均是按比例推算的,如1~ 5kg色 氨酸需要量为0.2%,则赖氨酸为0.2X7=1.4%,苏氨酸为0.2X4=0.8%, 异亮氨酸 为0.2X3.8+0.76%,10~20kg色氨酸需要量为0.14%,则蛋+胱氨酸需要量为0 . 14X3.4=0.48%,异亮氨酸为0.14X3.8=0.53%,其余阶段和其他氨基酸类推。

NRC第九版没有20~25kg,35~60kg,60~100kg阶段,而代之以20~ 50kg , 50 ~ 100kg阶段。各阶段之间除赖氨酸、精氨酸外, 其他氨基酸仍保持相对恒定比例。 赖氨酸需要规律是猪体重越小,相对比例就越高(表6-6), 与此有拮抗作用的精 氨酸也呈同样规律。结合氨基酸之间平衡模式,只要知道某一阶段任何一种氨基酸 需要量即可推算出任何阶段任何氨基酸的需要量。

表6.6 NRC(1988 )各阶段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相对比例

(二)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量 在英国, 由政府出版猪的营养需要可追溯到 1921 年,当时以政府公报形式出版了。《家畜日粮》第一版。而《猪的营养需要专著 直到1967年才正式出版,即ARC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1974年ARC建立了工作委 员会(Working Party),共有19名专家, 专司评鉴的推荐猪的营养需要量的职责。 1981年该委员会发表了《猪的营养需要》第二版,此版一直沿用至今。

与NRC比较,ARC的主要特点是:它强调养猪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说明单个分的 具体需要量时,则具有明显的缺陷。为此,必须弄清为什么需要该养分及影响需要 的因素。因此,该标准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研究报告基础上,将研究结果进行析因 分析和总结,并以析因法总结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国情况,详细阐述各养分需要量 及其影响因素。

1.能量

(1)ARC首先评述了适宜的能量体系所必备的条件,以及为什么对猪使用 DE体系。 ARC同时列出ME。ME/DE系数采用96%。此数值是以谷实类为主,含CP16 %的日粮 测出的。ME/DE受日粮CP含量的明显影响,方程式有:

ME/DE=1.012-0.00019CP(g/kg)

ME/DE=0.997-0.000189CP(g/kg)

(2)综述了不同品种、性别、 年龄和体重的猪的生长过程中体成分的变化,作为 析因测定的基础。

(3)详细记述了析因测定能量需要量的方法。能量需要划分为维持需要、 脂肪沉 积和蛋白质沉积三个组分,在此基础上估测了不同能量摄入量对生长和组织贮积的 影响,反过来用析因法预测一定能量摄入时的生长成绩。

(4)综述了试验研究中能量摄入量的变化对日增重和脂肪贮积的影响, 并比较析 因预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基本吻合。

(5)总结了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DE摄入量或需要量,得到下列二方程:

A.DE(MJ/天)=4Ⅹ维持需要

5~90kg猪MEm=0.719W0.63(MJ/天)

或 MEm=0.458W0.63(MJ/天)

式中:MEm——维持代谢能需要量;

W——猪的自然体重。

按ME/DE=0.96计,猪的消化能需要量为:

DE(MJ/天)=0.719/0.96X4W0.63=3W0.63

DE(MJ/天)=0.458/0.96X4W0.75=1.9W0.75

B.DE(MJ/天)=55(1-e-0.0204w)

根据A、B两种方程推算出生长猪各阶段DE需要量并与NRC(1988)比较如表6-7 。 从6-7表中可知,三个方程基本一致,与NRC(1988)推荐量也吻合。对于体重很大 和很小的猪,B方程略低于A的两个方程。

ARC(1981)没有给生长肥育猪具体的能量需要量, 因为准确的需要量除维持外, 还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量。但它给出了维持需要(见上)和能量用于沉积蛋白 质和脂肪的效率(沉积1kg蛋白质需43.9MJ ME,1kg脂肪需53.5MJME),生产者可 根据实际。

表6-7 生长猪DE需要量推算值(MJ/天) (6)在影响因素中重点阐述了环境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环境温度(T)低于临 界温度(Tc)时,热损失的增加量(H’)与体重(W)呈线性关系。

H’=1.31(W十95)(Tc一T)(MJ/天)

据此可计算任何低温环境下热损失的增加量,相应即为能量需要的增加量。

(二)蛋白质氨基酸 ARC生长猪分为0~3周,3~8周,15~50kg,50~90kg四个阶 段。

有两个阶段用粗蛋白质表示,后两个阶段用理想蛋白(IP)表示。

蛋白质需要量的析因估计如下: R=0L/a1十PG/a2

式中:R——理想蛋白总需要量

OL一一不可避免的蛋白质损失量,即维持需要量

PG——组织蛋白质沉积量

a1、a2一一日粮蛋白用于满足OL和PG的利用率

通过引用、分析和评鉴大量研究资料,得出维持和组织蛋白质沉积需要的具体函数。 OL=0.15gN/kg0.75或0.15X6.25=9.4gCP/kg0.75

a1=104%则0L=9.4/1.04=0.90g IP/kg0.75

即维持蛋白需要量为0.90g理想蛋白质/kg0.75

α2与IP摄入量(I)呈指数函数关系

α2=1.09e-0.0351

由此,在特定的蛋白质沉积量(g/kg0.75)下,日粮IP需要量(g/kg0.75),即:

I=0.90+PG/1.09e-0.0351

由此式可计算一定IP摄入量的蛋白质沉积量,或一定蛋白质沉积量下的IP需要量。

对于氨基酸,ARC在详细综述15~50kg阶段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基础上, 结合猪 体组织和母乳氨基酸组成,提出了理想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平衡比例(g/ kg蛋白 质),并用于其他阶段。

赖氨酸70,蛋+肤氨酸35,苏氨酸42,色氨酸10,异亮氨酸38,亮氨酸70, 组氨酸 23,苯丙十酪氨酸67,缬氨酸49,其他594。“其他”为非必需氨基酸NX6.25。

ARC没有提出精氨酸需要。它认为精氨酸为半必需氨基酸, 体内合成量至少可满足 2/3的需要,只要日粮蛋白质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得到满足,精氨酸也容易满足。

ARC各种氨基酸需要量均按上述比例推算而得。 方法是先用析因法结合试验数据确 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然后按理想蛋白质组成计算氨基酸需要量,如 15 ~50kg 猪理想蛋白质(IP)需要量为12g/MJDE, 则赖氨酸需要量为 12gIPX 70g 赖/ 1000GIP =0.84g/MJ DE,苏氮酸为12g/IPX42g苏/1000IP=0.50g/MJ DE, 其余 类推。

各阶段之间氨基酸比例与蛋白质的比例相同(表6一8)。

表6-8 ARC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阶段比例

(以50~90kg需要量为1.00)

15-50Kg 50~90(kg)

氨基酸 1.40 1 .00

蛋白质 1.40 1 .00

比较ARC(1981)与NRC(1988)的氨基酸推荐量可发现,ARC 的推荐量大大高 于NRC同阶段推荐量,某些氨基酸可高到2倍。这种巨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两套标准确 定推荐量的方法不同,ARC主要靠析因推算,而NRC则主要靠试验数据。此外,也与 两国的饲养体制、饲粮类型、胴体质量要求的差异有关。

三、中国猪的饲养标准

解放前我国曾沿用德国Kellner(凯尔纳)饲养标准和美国Morrison (莫礼逊)的 饲养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原苏联饲养标准,对我国影响较大,在我国流行很广。 70年代初又用美国NRC的“营养需要”。 因此长期以来没有我国国家自己的饲养标 准。1958年以后,虽有个别单位制订了猪、马、奶牛的饲养标准,便这些标准仅在 一些单位使用,都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公布。1978年我国把制订畜禽饲养标 准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参加,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研究; 与之相配合的是从1979年起全国举行一年一度全国动物营养讲习班,翌年成立全国 动物营养研究会,开展了饲养标准及营养饲养科学的学术讨论,促进营养饲养科学 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制订。

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的制订,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提出饲养标准草案,1978 ~1980年拟订试行标准,1980~1982年开展大规模试验研究工作,课题主攻重点是 能量与蛋白质两项。综合1980年与1983年两次修订工作,经过几年努力,1982年制 订了我国《南方猪的饲养标准》,1983年正式制订了我国《肉脂型猪的饲养标准》。 与此前后,一些省也相应地制订了自己省的“猪的饲养标准”。由于全国改革开放 和经济形势的发展,猪肉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对瘦肉有更多要求, 因此原 科研协作组从1983年起接着又承担了“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制订的攻关任 务,工作的重点放在瘦肉型的20~90kg商品猪上。课题主攻方向主要是抓蛋白质水 平与赖氨酸,并开始了微量元素锌与硒需要量的研究;三年共进行了19批试验,用 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 中间试验进行了 19批试验, 用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中 间试验16批次,用猪10740头,三年共撰写专题综述与科研报告约100篇。1985年圆 满地完成了任务,1987年由国家标准局正式颁布。现就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1985年)与肉脂型猪饲养标准(1985年)中的生长肥育猪标准的内容列表6-9。

由表6-9看出:①肉脂型猪(1983年)在20kg体重以后分成三级:20~35kg 、 35 ~60kg、60~90kg,瘦肉型猎标准(1985年)分成两级:20~60kg、60~90kg;② 日增重由1983年标准的500g、600g、650g上调为550g与700g ; ③粗蛋白质水平, 1983年标准为16%~14%~13%,1985年标准改为16%~14 %; ④赖氨酸水平, 1983年标准为0.64%~0.56%~0.52%,1985年标准上调为0.75%~0.63%;⑤苏 氨酸水平,1983年标准为0.41~0.36~0.34%,1985年标准上调为0.45%与0.38%; ⑥1983年标准中无精氨酸,1985年增加精氨酸指标。⑦矿物元素,1985年标准锌与 硒,较1983年标准有较大提高,1983年标准锌含量为55~46~37mg,1985年标准上 调到110mg及90mg;硒含量1983年标准为0.15~0.15~0. 10mg , 1985年上调为0 .30mg和0.28mg。

此外,铁、钙、磷水平均有所上调。

四、饲养标准的性质和应用

(一)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与相对合理性 动物的饲养标准是以营养科学的 理论为基础,以生产实践的结果为依据,它的各项指标及数值都是从大量的科学试 验得来,而已经过广泛的中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查阅和依据了国内外大量的 科学文献。所以动物的饲养标准是近代营养、饲养科学技术发展的总结和生产实践 经验的总结的总结,即两个总结的总结。它既反应了营养需要科学性的一面,又有 切合实际的一面,是理论结合实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中国近几年 采用自己制订的猪饲养标准, 经过中间试验和小批量生产检验。 采用饲养标准 11667头猪比未采用的10101头猪,平均饲养期缩短25天(125 :150), 每头猪的 日增重提高19.9%(560 :467g),瘦肉率提高21.7%(56 :46%), 饲料利用 效率提高22.7%(0.27:0.22),平均每头出栏商品猪纯收益增加5.44元。由此可 见,饲养标准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生产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由 于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和多种多样,饲养标准的正确应用和动物的营养需要,又要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动物种类、品种类型、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产水、 生产目的、地区、气候、饲料条件、饲养方式、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所以饲 养标准的科学性是相对于生产上的盲目性而言,它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它规定的 需要量数值不可能太细、太具体,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数,因而就具有概括性。

由于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制订要受营养、 饲养科学发展水平的约束。因为营养饲养科学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和技术尚须人们去 深入认识和掌握,现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营养需要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还有弱点, 因此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二)饲养标准的普遍性、地域性与特殊性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是一定历 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反映,是当时(时期)当地(国家)科学技术发水平 的反映。由于同类动物种质特性的稳衡性,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生产条件的 改善,在一定时期内是渐进的和连续性的,因此不同时期饲养标准之间基本原理和 不少指标有许多共同之处,前后各版次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具有相对稳定性。由 于世界各国制订饲养标准都依据共同的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所 以饲养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有许多共同之点,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往往被另 一些国家所采用,或作为借鉴用以制订自己国家的饲养标准,所以饲养标准又具有 普遍性。

表6一10中国(1985)和美国(i988 )现行猪的饲养标准一些主要揩标比较

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生产体系、管理条件、生产目标、 饲料资源、 动物 种类、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各国的饲养标准有许多反映本国特点、 适应本国国情的个性,所以饲养标准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以中国猪的饲 养标准为例,由于中国的猪种、饲料来源、生产条件、粮食供应、饲养制度、经营 方式、劳力资源以及自然条件等与发达国家不同,所以养猪生产不能盲目追求高日 粮、高水平、高速度、高度机械化,而是在以本国植物性饲料日粮为主的条件下, 引入瘦肉率高的外种公猪与本国地方良种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其杂交后代 作为饲养对象,以达到既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较快日增重和较高瘦肉 率的目的,从表6一10所列《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1985 年)和《美 国猪的营养需要》(1988年)的一些主要指标异同的比较即可反映出这一问题。

(三)饲养标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任何饲养标准的产生,既是当时(时期)当地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又都来源于饲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新的实践, 为畜牧生产实践服务,使畜牧生产者有了科学饲养的依据。

饲养标准的提出,一方面使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使畜牧工作 者饲养动物有据可依,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应力求按照饲养标准配制日粮,核计饲粮, 进行配合饲料的生产,提高配合饲料质量,坚持饲养标准的原则性;然而,畜牧业 生产的条件是非常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在使用饲养标准 时,又要掌握灵活性,但是灵活性不是随意性,因为饲养标准的灵活应用是以当代 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具体实践为根据的。所以使用时应根据生产条件的 具体情况和实际应用后的效果加以适当的调整,灵活地应用,不能生搬硬套,从而 使饲养标准更加切合当时当地以及某一动物具体的生产实际。

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两个角度的营养需要,即生理代谢角度和实际生产角 度,例如从生理代谢角度看,猪对氨基酸需要,无所谓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20种 氨基酸统属需要之列,但从生产实际出发,则生长猪仅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甚至 只需要考虑其中3~4种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并且要考虑理想蛋 白质,注意各种氨基酸的配比。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2381.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午3:37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午3:40

相关推荐

  • 肥料成份真假怎么辨别

    辨别肥料成分真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直观观察法 看:检查肥料名称、商标、有效成分含量、净重、产品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是否齐全且规范。正规品牌肥料应有完整的包装标识和详细的产品信息。 颜色鉴别:不同种类的肥料有其特殊的颜色,通过观察肥料颗粒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例如,氮肥多为白色或无色,钾肥主要为红色和白色,磷肥大多为灰色或深灰色等。 气味鉴别:通…

    肥料资讯 2025年3月4日
    00
  • g430高铁车厢图6(g404高铁车厢分布图)

    高铁车厢座位分布图 高铁车厢座位分布图如下: 1、高铁商务舱坐席号分为A、C、F,其中A靠窗、C靠走廊、F靠窗及走廊。如图所示: 2、一等座坐席号分为A、C、D、F,其中A、F靠窗,C、D靠走廊。如图所示: 3、二等车坐席号为A、B、C、D、F,其中A、F靠窗,C、D靠走廊,B在AC中间。如图所示: 4、动车一般二等座座位尾号是1、6、5、0的靠窗,一等座座…

    肥料资讯 2022年10月2日
    00
  • 蟾蜍为什么是五毒之首蟾蜍哪里有毒

      民间认为五毒有个基本标准,就是可入药的剧毒生物。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说为蜘蛛,但是不能入药),这五种毒物是民间盛传的一些动物,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癞蛤蟆,又叫做蟾蜍,被称之为五毒之首。   蟾蜍为什么是五毒之首   01、蟾蜍皮肤非常粗糙,长相丑陋,而且在其背部是长了不少的疙瘩,令人看到都毛骨耸然,避而远之。但这并非是…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27日
    00
  • 金桔盆栽的嫩芽刚长几天一碰就掉水也不大掉老叶又掉芽怎么办

      敲重点:金桔现在正是长新芽的时候,新芽越旺盛浓绿肥厚,接下来的花芽分化越给力,开花越多,授粉成功越多,结果才会多,金桔虽然可以吃,不过园艺上要求的是数量多,果子越多越好看,对于果子的大小品质没多少要求,一般而言,金桔作为盆栽养护,观果为主而很少吃。   我们来看网友提供的图片:      上图是网友养护的金桔盆栽,按照网友的说法,一直在掉老叶,感觉老叶都…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8日
    00
  • 关于磷肥5年有效吗的信息

    磷肥在土中的有效期 磷肥在土中的有效期一般为120天左右,但磷肥如果在当年未被作物吸收利用,在以后的年份中仍然可以缓慢地被作物吸收利用。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一般不超过25%,未被利用的部分会以不同形态残留于土壤中,并不断累积起来,多年后作物回收率可达50-90%。 嘉达肥叶磷肥的肥效期是多少天 120天左右。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磷肥作底肥使用,肥效为12…

    肥料资讯 2023年1月5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