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氨基酸肥料-EDDHA专卖网!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技术

bkzs 种植问答 8个月前 (12-11) 阅读(11) 评论(0)

  1、症状:此病在田间常表现花叶、坏死、卷叶3种症状类型。花叶型即叶片颜色不均,呈现浓淡相间花叶或斑驳。坏死型即在叶、叶脉、叶柄和枝条、茎蔓上出现褐色坏死斑点,后期转变成坏死条斑。卷叶型即叶片沿主脉由边缘向内翻卷,继而叶片变硬、变脆,严重时叶片卷曲呈筒状。

  2、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高温干旱、管理粗放、蚜虫数量大,病害发生严重。 25℃ 以上高温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和传病,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加重其受害程度。病毒主要在带毒薯块内越冬,为播种后形成病害的主要初始毒源,在田间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播。

  3、防治技术:

  (1)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采用茎尖组织脱毒种薯,确保无毒种薯种植。

  (2)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3)栽培防病。施足有机底肥,增施钾、磷肥,实施高垄或高埂栽培。

  (4)出苗后施药。早期用10%的吡虫琳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茎叶喷雾防治蚜虫。

  (5)药剂防治: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500倍液。

发表评论

本文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