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肥料专卖网,农民可以了解不同肥料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施肥技巧,提高施肥效果,实现更好的农业收益。大家好,我是肥料小助手,上述问题将由我为大家进行解答。
无锡市复合肥厂有哪些?
无锡太平洋化肥有限公司 无锡玉祁 大 老板袁
无锡保利化肥有限公司 上面一起的 大 老板袁
无锡远东化肥 上面隔壁 中 老板金
中农新肥科技 上面一家 大 老板金
无锡红俄罗化肥 中 老板 秦
无锡一撒得富化肥 河南有厂 老板丁
无锡三元素 河南有厂 老板丁
无锡巨丰肥业 前洲 前石路 中 老板周
无锡泛洋肥业 无锡玉祁 小 老板何
无锡金马肥业 小
无锡天耀肥业 洛社 小 老板顾
无锡润利亚等等 小
无锡丰谷特种化肥 无锡石塘湾 中
无锡宜兴申利化工 金道复合肥 宜兴 大
无锡江阴阿波罗肥业 河南有厂就是那威高 大 老板李
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业 做有机肥的 南京农大科技办的
无锡新中远肥业 无锡办公 安徽有厂 大 老板韦
还有一些小的可能有人没厂 到处贴贴
选我的吧!~~~
江苏水溶肥厂家有哪些?
施瑞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吧,施瑞德的产品属于中高端产品,比市面上大多是水溶肥含量要精很多,是嘉禾生物的中高端产品品牌,原材料资源、技术储备、资金储备都可观
产品技术和产品原材料也可以,生产证件21个,产品线比较全,大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叶面肥、悬浮肥、含氨基酸水溶肥、有机水溶肥、含腐殖酸水溶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等都有,涵盖32类农作物
香蕉用哪种复合肥好?
一、香蕉需肥规律
1、香蕉生长需肥量大,且根系发达、分布浅,对肥料特别敏感。
2、氮肥可促进香蕉早开花,钾肥是合成假茎、叶纤维的必需成分。香蕉生长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磷、钾比例约为4:1:14。
3、秆高的品种,钾氮比低;秆矮的品种,钾氮比偏高;前期钾氮比低,后期钾氮比高。
二、香蕉施肥技术
1、种植前,在种植穴内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0-5-20)或者通用型复合肥作为基肥,每亩施用40-50公斤(15-15-15加大到60公斤),同时每亩可以施用3000-4000公斤充分腐熟的土杂肥;
2、定植后7-10天、1个月、2个月,开环状浅沟,每亩分别追施高氮高钾型复合肥(20-5-20)10-15公斤、15-20公斤、25-30公斤;
3、生长中后期,香蕉长至23-24、27-28片叶时,分别追施两次肥料,每次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型复合肥(20-5-20)45-50公斤,在离蕉头40-60厘米处挖3个穴,施肥后覆土、淋水;
4、抽蕾期,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型复合肥(20-5-20)50-60公斤,施肥方法同生长中期。
5、根外追肥,使用浓度根据不同肥料种类和香蕉生育期而定,幼龄期(7-12叶期)尿素0.4-0.7%,成长植株至幼果期(22叶期至果实四成肉度)尿素1-2%,磷酸二氢钾0.3-0.4%。
三、香蕉用肥建议
酸性土壤施肥时,肥料中每亩添加DA-6 10-20克;碱性土壤施肥时,肥料中每亩添加复硝酚钠10-20克;水田酌情减量。不但能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节约用肥量,节约成本,促进各种微肥的均衡吸收,使植株生长健壮,还能有效抵抗香蕉叶斑、枯萎、病毒病和象鼻虫、弄蝶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保证香蕉质量和品质。
水溶肥哪个品牌好?
水溶肥料是指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复合型肥料
从形态分有固体水溶肥和液体水溶肥两种
从养分含量分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陕西西安种植夏黑葡萄大户的熊老板遇到一件烦心事,一直为葡萄园10亩夏黑葡萄黄叶、果个小、口感差而烦恼
用过多家肥料产品,效果一直不明显,前年通过经销商介绍了解到了卡施特水溶肥这款产品,看了一个又一个使用卡施特水溶肥前后葡萄的对比照,熊老板很是心动,当即购买并按照经销商的方案进行了施用
没过多久,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熊老板的葡萄长势健壮,叶片肥厚,绿油油的非常有精神,大小均匀,果型端正,口感好,熊高兴坏了!
氨基酸叶面肥是用氨基酸原粉生产的吗
氨基酸属于有机物,氨基酸肥是含有氨基酸类物质的肥料
氨基酸作为构成蛋白质的小分子存在于肥料中,有易于被作物吸收的特点;亦有提高施肥对象抗病性,改善施肥作物品质的功能
补充植物必需的氨基酸,刺激和调节植物快速生长,促使植物生长健壮,促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加快植物生长繁殖
大家对“氨基酸”叶面肥了解吗?
了解氨基酸,必须要了解微量元素,还要了解植物作物吸收率。
植物生长出来果实是要给人吃的,而人是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支持的,故而作物中必须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这是人类进化的必须。
作物能正常生长,它需要一定的大中量元素,还需要一定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大多通过作物的根部吸收,而一些微量元素则需要通过作物的叶片进行补充。
在补充微量元素时,一些微量元素被叶片吸收的可能性比较困难,换句话说,叶片吸收微量元素的效率不太高,则需要螯合后能快速加强吸收效果。而螯合剂中氨基酸的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最为经济的。
而氨基酸是作物蛋白质形成的基本单位和基本物质,而蛋白质是任何生物所必须的物质,通过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螯合,通过喷布喷施或者灌根使作物迅速补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才形成了我们称之的氨基酸肥料 。
大体上氨基酸有10多种,基本我们补充最多的是人体和植物所需要的8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
而氨基酸肥料的功能和作用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
1、加快植物蛋白质的形成。这个好理解,本来氨基酸就是植物所需蛋白质形成的最小单位,是必须品,给植物补充氨基酸就是促进蛋白质的形成。
2、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上面讲过,微量元素通过与氨基酸的螯合使叶片吸收率增强,方面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被快速吸收,可加强植物的快速生长。
3、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这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作物的微量元素是必须的,当遇到冻害、高温、大风、冰雹、大雨等逆影响时,作物生长受到制约,我们通过氨基酸肥料的叶片喷施可迅速补充营养,以缓解植物遇到逆环境时的营养不足。
4、解决作物黄叶、腐烂等实际问题。本身氨基酸是促进蛋白质形成的,而蛋白质是植物体生长的构成要素,当遇到作物黄叶时,根据情况利用氨基酸的营养角色和其中铁元素的注入可以控制黄叶或者消除黄叶,这是实践中得到印证的。同时对一些逆环境下引起的腐烂等病害可以起到抗病性,这也是氨基酸肥料的特点之一。
5、改善作物的果实品质。 这个好理解,当作物中的营养元素得到平衡的时候,自然作物生长健壮,果实中的微量元素正常,也会使果实转色正常,避免出现某一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果实品质自然上升。
现在氨基酸水溶肥料分两种,一种是含微量元素的,其中微量元素≥2%,其中铁锰铜锌硼中至少一种元素不低于0.05%,钼元素不高于0.5%。一种是含钙镁的氨基酸肥料,钙镁元素≥3%,其中一种元素不得低于0.1%。这两种氨基酸肥料中游离态氨基酸的含量≥10%。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清晰地搞明白氨基酸肥料的意义所在了。
在植物种植和生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一些中微量元素,可通过氨基酸的螯合会使中微量元素更好进入植物体,也会使植物氨基酸含量增加,配合着会给作物提高抗逆性提供了使得,这也就是氨基酸肥料受欢迎的原因吧。
我是农资人实录,随时和您分享肥料使用与鉴别,关注我进一步联系。
酰胺态氮肥的特点,氨基酸肥料有哪些
酰胺态氮肥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缩二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酰胺态氮肥有尿素和碳氮,凡是肥料中的氮以酰胺基形式存在的都属于这类肥料。尿素无论用作底肥还是用作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施入深度10-12cm为宜。
一、酰胺态氮肥的特点
1、酰胺态氮肥在造粒的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就会产生缩二脲(又称双缩脲),缩二脲对作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它的含量超过1%时,酰胺态氮肥就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使用,在其他使用期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酰胺态氮属于有机氮肥,它需要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水解前,酰胺态氮肥在土壤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20%被土壤吸附,一定要注意深埋。
2、酰胺态氮肥包括尿素和碳氮,只要肥料中的氮以酰胺基(-CONH2)的形式存在就都属于这类肥料。在溶于水时,酰胺态氮肥会产生胺离子和相应的阴离子,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所以它经常被用于追肥,效果比较好。
3、尿素不管是用作底肥还是追肥,都一定要进行深施覆土,施入深度10-12cm为宜。根据试验,尿素表施或浅施2-3cm,利用率仅有30%;施入深度5cm,利用率为45%;深施10-20cm,利用率可达65%。
二、氨基酸肥料有哪些
1、如果按原材料来分,氨基酸肥料主要有2大类,一类是大豆、豆粕、玉米麸、花生麸的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味精、木材加工的下脚料等植物源蛋白;另一类是动物毛发(羽毛、猪鬃等)、动物血液、内脏、皮骨、低脂鱼粉、蚕蛹、以及屠宰场废弃物等动物源蛋白。
2、基本上含有氨基酸类物质的肥料,现在都没有国家标准。氨基酸作为构成蛋白质的最小分子一般存在于肥料中,有容易被作物吸收的特点,它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改善作物品质。氨基酸肥料可以补充植物必需的氨基酸,刺激并调节植物快速生长,促使植物生长健壮。
3、氨基酸肥料有非常好的离子交换和调节PH值作用,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达到透气、保肥、保水、保温、抗旱、抗寒、抗涝、抗干热风、抗倒伏等抗逆作用。而且它还可以使根部大量扩繁复合菌群,从空气中合成氮肥,从土壤中鳌合已被固定的多种无机元素,供作物吸收,达到再生化肥的作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4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