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怎么读
喹啉的读法为kuí lín。
喹啉拼音:kuí lín,注音:ㄎㄨㄟˊㄌ一ㄣˊ,解释:一种刺激性的油状含氮碱C9H7N,通常从煤焦油蒸馏得到,或从苯胺合成,可被氧化成喹啉酸和盐酸,它是许多生物碱(如奎宁)、抗疟药物、抗阿米巴药和染料的母体。
造句
1、羟基喹啉”化工产品,从北京运至印度马德拉斯,谎称该化工产品为固体粉末。
2、研制了一种新型颗粒状8氨基喹啉螯合纤维素交换剂。
3、羟基喹啉,而是强酸性腐蚀化学药品草酰氯,属于危险货物。
4、双碘喹啉和氯喹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
5、羟基喹啉委托该航空公司承运出境。
6、司购买八十桶8—羟基喹啉,出售给一印度公司,委托马航承运。
7、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喹啉降解过程,其主要的中间产物为2羟基喹啉。
8、方法:以发烟硝酸代替文献报道的浓硝酸作氧化剂,异喹啉为原料,氧化合成目标产物。
9、羟基喹啉”的化工产品从北京运至印度马德拉斯,并表示,该化工产品为固体粉末。
10、毒剂,化学名二苯羟乙酸-3-喹啉环酯。
喹啉的别称
回答:苯并吡啶。
喹啉是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9H7N,分子量为129.16。喹啉为无色液体,能与醇、醚及二硫化碳混溶,易溶于热水,难溶于高冷水。具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至含水22%,能随水蒸气挥发。
喹啉用于制备烟酸类及羟基喹啉类药物、菁蓝色素和感光色素、橡胶促进剂以及农药8-羟基喹啉酮等产品。用作有机合成试剂、碱性缩合剂和溶剂。用作分析试剂、溶剂,也用于钒酸盐及砷酸盐的分离。
制作强心剂,还可用做于酸、溶剂、防腐剂等;医药行业用于制作烟酸类及8-羟基喹啉药物;印染行业用于制取菁蓝色素和感光色素;橡胶行业用于制促进剂等。
延伸:
喹啉可从煤焦油的洗油或萘油中提取。萘油馏分和洗油馏分用稀硫酸洗涤,得到硫酸喹啉盐基溶液,用蒸气蒸去除中性油等杂质,再用碱或氨分解。
分离出来的粗喹啉及其同系物经脱水后,用高产蒸馏塔精馏,切取沸程为237.5-239.5℃的馏分段,可以得到含喹啉83%、异喹啉15%的粗喹啉。将粗喹啉用浓度为60%的磷酸水溶液处理,冷却后过滤,即得到喹啉磷酸盐结晶。用碱分解后,产品纯度为90%-92%。
重复用磷酸处理、重结晶,可得纯度为98%-99%的喹啉。合成喹啉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斯克洛浦合成:用苯胺、甘油、硫酸和氧化剂(如硝基苯)一起加热,经环化脱氢而生成喹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喹啉
喹啉结构式是什么呢?
喹啉结构式为:C9H7N。
喹啉也叫做苯并吡啶、氮杂萘,是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也是具有强烈臭味的无色吸湿性液体,分子式是C9H7N,相对分子质量是129.16,将喹啉暴露在光下,会慢慢变成淡黄色,进一步变成棕色。
喹啉能与醇、醚及二硫化碳混溶,易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具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至含水22%,能随水蒸气挥发。
性质: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凝固点-15.6℃,沸点238℃,相对密度1.0929(20/4℃)。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异喹啉的熔点26.5℃,沸点242.2℃(743毫米汞柱),密度1.0986克/厘米3(20℃),其气味与喹啉完全不同。
二者都具有碱性,异喹啉比喹啉碱性更强,都可以与强酸生成盐,如苦味酸盐和重铬酸盐;与卤代烷形成四级铵盐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喹啉
喹啉是什么 喹啉简介
1、喹啉是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HN,分子量为129.16。喹啉为无色液体,能与醇、醚及二硫化碳混溶,易溶于热水,难溶于高冷水。具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至含水22%,能随水蒸气挥发。
2、制备喹啉一般用斯克洛浦合成法,即用芳香一级胺、甘油、硫酸和氧化剂(如硝基苯)一起加热,经环化脱氢制成喹啉。异喹啉一般用β-苯乙胺的酰化衍生物与强脱水剂作用,经环化和脱水生成。天然的金鸡纳碱和合成的多种抗疟剂,都是喹啉的衍生物,喹啉形成一大类重要的菁染料。在许多生物碱中含有异喹啉的结构。
喹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标编号 4 CAS号 5 中文名称 6 英文名称 7 喹啉的别名 8 分子式 9 外观与性状 10 分子量 11 蒸汽压 12 闪点 13 熔点 14 沸点 15 溶解性 16 密度 17 稳定性 18 危险标记 19 主要用途 20 健康危害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23 环境标准 24 泄漏应急处理 25 防护措施 26 急救措施 附:
* 喹啉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kuí lín
2 英文参考
Quinoline
3 国标编号
61847
4 CAS号
91225
5 中文名称
喹啉
6 英文名称
Quinoline
7 喹啉的别名
苯并吡啶;氮杂萘
8 分子式
C9H7N
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日久变黄,有特殊气味
10 分子量
129.16
11 蒸汽压
0.13kPa/59.7℃
12 闪点
99℃
13 熔点
14.5℃
14 沸点
237.7℃
15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二硫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9;相对密度(空气1)4.5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标记
15(毒害品)
19 主要用途
用于药物合成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蒸气对鼻、喉有 *** 性。吸入后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对眼睛、皮肤有 *** 性。口服 *** 口腔和胃。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460mg/kg(大鼠经口);54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3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5mg/L
24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5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6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充分漱口、饮水,如发生呕吐,使其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就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