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安县五头镇沟沟壑壑里的樱桃还没发芽,而王建先塑料大棚里的樱桃,已经开枝散叶,开花挂果。穿梭其间,王建先一脸自豪与满足。他开心的不仅是看到了丰收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影响与指导下,一批批樱桃大棚正在开建,一户户人家的大棚樱桃也开花挂果
大棚樱桃一个月后成熟,比室外樱桃早熟20天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安县紧邻310国道的马头村一个樱桃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盎然生机:枝头绿叶繁茂,花儿还未完全凋谢,果实已迫不及待地露出脑袋。再等一个月,樱桃就成熟了,比室外樱桃提前大概20天。看着眼前的情景,种植户王建先洋溢着一脸幸福。
王建先今年65岁,新安县五头镇人,他的大棚樱桃试验田占地一亩。多年前,他到山东学习种植樱桃技术,学习过程中得知当地在搞大棚樱桃,他对这方面的种植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掌握这门技术,不但能樱桃早熟,还能抢占市场销售先机。
2006年,王建先学成技术,返乡创业,在马头村承包土地种植樱桃,当时,因他栽下的樱桃树幼苗需要5年才能达到产量期,遂没急着采用大棚种植方法。
2012年,王建先看准时机,成为周边第一吃螃蟹种植大棚樱桃的人。这种种植法投资大、风险高,种植户多持观望态度。从建大棚到学技术,从温湿度控制到光照时间,他把家搬进果园,日夜照料,一点点摸索。第二年,好不容易盼来花开,却因棚内温度过高,花儿很快焦化失去活力,没有挂果成功。
王建先有些伤心,家人劝他放弃,但他是一个很犟的人,非要弄出点名堂不可。
他让村民有了定心丸,有人跟着他一次建10个棚子
然而,王建先并不是一帆风顺。过去6年间,要么因棚内温度过高,要么因病虫害,其中3年挂果寥寥,甚至有树木死亡的事情发生。一亩大棚樱桃,从起初的70多棵树,到如今只剩下50多棵。
为吃透种植技术和了解大棚樱桃习性,王建先在樱桃开花期吃住在大棚。农闲时,他到西安参加农博会、到辽宁大连樱桃基地学习。2015年,他在大棚里安装自动温湿度控制器,将传统大棚升级为可自动打开、升降的自动装置,并在棚顶与树下安装补光灯与加热灯泡,根据光照与气温进行调节。
最近两年,王建先逐渐摸索出门道,种植技术也更加稳定。去年,他的大棚樱桃产量达到一亩800斤,虽然行情好时售价比较高,能达四五十元一斤,但高价并没阻挡市场上客户的望而却步,相反异常受到欢迎。跟室外樱桃相比,大棚樱桃收入实现了翻番。
提及种植大棚樱桃的初衷,王建先说,他想让更多村民学会这项技术,让大棚樱桃在新安县形成规模与产业。他成功种植大棚樱桃的消息不胫而走,渐渐有人向他请教种植技术。无论是电话咨询还是上门拜访,他都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悉数告知。
在王建先带动下,南李村镇村民侯旭辉建了10个樱桃大棚,他说:建先哥人好心细,传授技术不含糊,有他给咱当强力后盾,我心里踏实,今年我家樱桃已开花结果。此外,磁涧镇一农业生态园将大棚樱桃项目提上日程,郑州、三门峡等外地人也多次来考察。
大棚樱桃的春天到来,他愿将技术传授给乡亲们
五头镇党委副书记李强说,全镇樱桃种植面积虽然达3万余亩,但种植户依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去年,正处于花期的樱桃突遭倒春寒,花朵未授粉就掉落,造成大面积减产。他们通过到王建先的大棚参观学习,似乎找到了应对之道。
大棚樱桃成熟早,售价高,且不受倒春寒等恶劣天气影响,是今后发展方向。李强说,现在已有种植户开始行动,马头村正在别村租了十几亩土地建大棚种樱桃。
王建先认为,五头镇正迎来大棚樱桃的春天。他说,只要乡亲们愿意学,他愿把掌握的技术全部传授出去,为家乡的樱桃产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洛报融媒记者 魏巍 通讯员 杨洋 文/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