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生物杀虫剂防治蔬菜蚜虫
蔬菜蚜虫主要包括瓜蚜和菜蚜。菜蚜主要有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蚜虫以刺吸式口器从植物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植物营养损失,发育受阻,出现畸形生长、早衰,甚至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覆盖在植物表面,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同时,蜜露有利于各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极易导致植物病害的流行;更重要的是蚜虫是多种植物病毒病的传播介体,由它传播的病毒病带来的危害甚至超过蚜虫本身的为害。防治蔬菜蚜虫的生物杀虫剂主要有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和阿维菌素。
(1)除虫菊素产品有1.5%、3%、5%的乳油、水乳剂或微胶囊悬浮剂。以5%乳油剂型为例,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时,每亩用量为30~45毫升,稀释成1000~1500倍液喷雾。注意在蚜虫种群数量上升时施药,要求均匀喷雾,视虫害发生情况,施药间隔期为7~10天,最好是在下午近傍晚时喷雾。(2)鱼藤酮登记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主要剂型为2.5%、3.5%、7.5%乳油。其中2.5%乳油每亩用量为100~150毫升,对水喷雾。使用时应注意:①掌握在蚜虫发生初期施用;②喷雾时要对足水量,务求均匀周到,喷在蔬菜叶面和叶背;③最佳施药时间为早上雾水干后和16时后;④鱼藤酮对鱼、蜜蜂和蚕高毒,应该避免在花期用药。另外,要远离鱼塘等地。(3)苦参碱登记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主要剂型为各种含量的水剂或可溶性液剂。其中0.5%水剂的用量为每亩60~90毫升,对水喷雾。注意不要和碱性农药混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4)虫菊·苦参碱登记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用1.8%的水乳剂每亩40~50毫升,对水喷雾。(5)阿维菌素0.5%可湿粉剂登记用于防治蔬菜蚜虫,防治方法为稀释2000~2500倍喷雾。
什么是除虫菊素?
(1)英文通用名pyrethrins
(2)商品名称云菊。
(3)剂型3%水乳剂,5%、6%乳油。
(4)性质和作用除虫菊素是采用人工种植的除虫菊的花,经溶剂法提取的浸膏配制而成。属菊科,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除虫菊素(主要存在于花中)是一种典型的神经毒剂,具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能对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组织同时起作用。对害虫击倒力强,杀虫谱广,使用浓度低,对人、畜低毒,对植物及环境安全。
(5)使用方法防治果树蚜虫、叶蝉等害虫,用5%除虫菊乳油22.5~37.5克/公顷(有效成分)兑水喷雾。亦可用除虫菊花粉(干花粉碎)1千克、中性肥皂0.6~0.8千克、水400~600升兑制后喷雾。方法:先用少量热水把肥皂溶化后,加入除虫菊粉,然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后使用,可防治多种蚜虫、叶甲、椿象等害虫。
(6)注意事项
①除虫菊素见光易分解,喷洒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进行。
②除虫菊素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松脂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
③商品制剂需在密闭容器中保存,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
④除虫菊是强力触杀性药剂,施药时药剂一定要接触虫体才有效,否则效果不好。
除虫菊素(简称除菊)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除虫菊素又称天然除虫菊素。 是由除虫菊花(Pyreyhrum cineriifoliun Trebr)中分离萃取的具有杀虫效果的活性成分. 它包括除虫菊素I(pyrethrins Ⅰ)、除虫菊素II(pyrethrins II)、瓜叶菊素I(cinerinⅠ)、瓜叶菊素II(cinerin II)、茉酮菊素I(jasmolin I)、茉酮菊素II(jasmolin I)组成的。
天然除菊素见光慢慢分解成水和 CO ,因此用其配制的农药或卫生杀虫剂等使用后无残留对人畜无副作用,是国际公认的最安全的无公害天然杀虫剂
由于除虫菊素是由除虫菊花中萃取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六种物质组成,因此杀虫效果好,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可用于制造杀灭抗性很强的害虫的农药。
除虫菊素具有麻痹昆虫中枢神经作用,为触杀性杀虫剂因此杀虫速度快、易于被农户接受。
用其配制成卫生喷雾剂可用于家庭卫生杀虫,配制成农药可广泛用于绿色蔬菜、绿色水 果、绿色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杀虫。除虫菊素抑制神经组织.其不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高等动物低毒,
虽然菊花在制作和使用中容易引起皮炎.甚至特殊的过敏 .但在商品制备过程 中可消除此影响。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和蜜蜂有毒。杀虫活性较高.属神经毒剂,主要起触杀作用。
除虫菊素具有杀虫和环保两大功能,是任何化学杀虫剂无法相比的.
其特征和优势在于:
⑴对哺乳动物低毒:除虫菊素是现有的杀虫剂中毒性最低的产品之一,即使偶然吞咽也会很快代谢;
⑵高效广谱性:由于除虫菊素中含有一组结构相近的杀虫成分,所以对杀虫有高效广谱性。
⑶触杀作用极强,致死率极高,且使用浓度低。
⑷作用快速:除虫菊素具有快速击倒、堵死气门致死的触杀作用。
除虫菊素是采用人工种植的除虫菊的花经溶剂法提取的浸膏配制而成。属菊科,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除虫菊素(主要存在于花中)是一种典型的神经毒剂,其中主要成分为除虫菊素Ⅰ和Ⅱ,1924年由L.卢齐卡和H.施陶丁格分离得到。具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能对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组织同时起作用。对害虫击倒力强,杀虫谱广,使用浓度低,对人、畜低毒,对植物及环境安全。
除虫菊素
除虫菊素
除虫菊素Ⅰ:分子式C21H28O3;为粘稠液体;沸点146~150℃(0.0005毫米汞柱),比旋光度【α】厍-14°(异辛烷);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硝基甲烷等溶剂;半数致死量为1.2克/千克(大白鼠口服)。其缩氨脲衍生物的熔点 114~146℃。除虫菊素Ⅰ暴露于空气中易氧化而失去杀虫活性,因此必须避光冷藏。
除虫菊素Ⅱ:分子式C22H28O5;为粘稠液体;暴露于空气中易氧化失效;沸点 192~193℃(0.007毫米汞柱),【α】峉+14.7°(异辛烷-乙醚);其溶解度、化学性质和毒性大致与除虫菊素Ⅰ相似。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