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中下旬开始
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
以渔业资源增殖为目标的海域播种
也将在我市陆续开展
从5月下旬到7月底
我市计划投入4600多万元
在各涉海区市县
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
褐牙鲆鱼、许氏平鲉鱼共30.864亿尾
△虾苗精准称重计数后,通过长软管放流入海。
今年首批近3亿尾中国对虾虾苗
放流入海
5月16日,我市今年首批近3亿尾中国对虾虾苗经过第三方机构检验合格后,在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二咀子渔港放流入海,由此拉开了我市今年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序幕。
记者在位于旅顺口区的大连德洋水产有限公司育苗室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从育苗池中将虾苗捞出,装进水桶后提至门口的检验台。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后,首批近3亿尾虾苗被运往旅顺三涧堡街道二咀子渔港,通过长长的软管,缓缓放流入海。
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孙亚慧:
当天外海水温与育苗池水温基本相符,适合运输和投放虾苗。
旅顺二咀子海域属于天然渔港,是中国对虾传统的产区和捕捞海域,水质好,基底为泥沙底,非常适合中国对虾生长。经过一个多月的繁育,虾苗的体长都达到1厘米以上,已经是正常虾的规格,放流海域水温、盐度等各方面水质指标都比较适合虾苗生存。预计到9月1日休渔期结束,今年放流的虾苗能长到十三四只1斤,开渔之后就能在市场上看到。
我市增殖放流工作在管理制度
放流技术和验收方法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今年,第三方检测机构继续采取专家抽样的方法,选取适中的虾苗池做样本,对样本池中的苗种进行检验,虾苗质量和数量必须达标。
同时,虾苗要有活力,大小需达到1厘米以上。考虑到运输途中可能的损耗,第三方机构每年都会在虾苗入海前进行二次成活率检测,以确保放流虾苗的活力度。
据第三方检测机构现场抽样检测,当日放流的虾苗成活率达到98%。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产业处副处长王晓宇:
我市已连续13年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对近岸渔业资源养护、促进渔业增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和实现我市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市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50亿尾,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0亿元。特别是2022年,我市增殖放流实现财政投入产出比1∶17,创历史新高。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韬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