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分期调控实验 氮肥分期调控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探索植物开花受哪些因素的调控

一、研究思路

1、研究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温度、激素、光周期、矿质营养) —–设计实验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2、研究影响花芽分化所需时间的因素(温度、激素、矿质营养) —–利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花芽分化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过程 3、研究从花芽分化完成到开第一朵花所需时间的影响因素(温度、激素、矿质营养) —–设计实验以确定各影响因素促进或抑制开花的程度

二、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温度、激素、光周期、矿质营养)

光照和温度:诱导植物开花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和温度,光周期现象是植物通过感应白昼或黑夜的长短变化来调节开花时间的机制,春化作用是寒冷温度促进植物开花的机制。

激素:赤霉素影响成花的效应最大,不仅可以促进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成花,而且可以代替多种植物对低温的要求。

营养:植物通过春化作用及开花过程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控制水肥来调节C/N,从而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三、试验设计

3.1 生长发育节律观察记录(详细生物学特性)(重点做这一块)

1、将处理过的四种姜科花卉种植在兰花中心,挂牌。

2、观察记录生长环境(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分…)

3、分别观察记录各阶段生物学特性(各器官性状、颜色、长高宽度、有无纹、有无毛、粘液…),每周一次。在花芽分化及开花期间每2d观察一次,并详细记录株高、叶片数以及花芽的分化情况。

3.2.1 设计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a:激素处理

不同生长调节剂(GA3、乙烯利、B9、矮壮素等)处理浸泡24h,种植并观察结果。

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浸泡种球24h,室温贮存1个月后种植,观察开花时间; 将种球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泡24h,在10~12℃下贮存45d后种植,观察开花时间;

B9的处理法,从幼苗(或芽露出地面)开始,进行叶面喷洒不同浓度的B9。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4次,测量花芽数与开花率,测定花球高、花朵数、花期等数据。

由于应用矮壮素、多效唑和烯效唑等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有效控制花卉苗木的株高和株型,降低花梗高度,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株型整饰,在这暂不做研究。 生长调节剂 GA3 浓度(㎎/㎏) 10 20 30 乙烯利 3 5 8 B9 300 600 900 自然 b:温度处理

温度是植物成花的必要因素,主要体现在:(1)促进或抑制植物花芽分化与发育;(2)打破或延迟植物休眠;(3)低温诱导成花;(4)超高温抑制开花。此处我们主要研究低温对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

由于对姜科花卉所需的诱导花芽分化的低温不清楚,这里我们参考其他热带花卉低温诱导的条件和四种姜科花芽分化大概时间时的自然最低温度,适当设置低温和诱导时间来探索适于我们引种的花卉。这里,我们设置成花所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为①昼温控制在25℃以下,夜温控制在6~14℃;②保持70%~80%的相对空气湿度;③光照适宜,保持环境通风良好,在此环境条件下,设计夜间低温6~14℃,作用时间分别为30、40、50天。作用结束后,将处理过的根茎种植,并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情况。

作用天数(d) 30 作用温度(℃) 6 3株 3株 3株 40 50 0 株数(株) 4 4 4 4 4 4 4 4 4 4 10 14 自然 c:水肥处理

3株 3株 3株 3株 3株 3株 3株 3株 3株 绝大多数观赏植物只有在经过一段水分亏缺后,才能更为迅速的分化花芽,而当花芽分化后,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是观赏植物开花的必要条件,因为当植株分化花芽后,如果出现水分亏缺就会导致花芽败育。

当矿质营养供应不足时,花器官的形成受到抑制是一个普遍现象。当使用氮肥过多时,会明显的促进营养生长,这时花芽的分化会更受到抑制;当使用磷肥过多时,则能促进很多植物的花芽分化;钾施用过多能提高碳氮比,这样会促使它们进入生殖状态。

盆土中氮、磷、钾比例以3:1:4为宜,适当加施钙肥。定植时要施有机基肥,生长期每隔7~10d施一次追肥,追肥可用无机液肥或有机肥。盛花期减少施肥,花谢后停止施肥。施肥前盆土易稍干,以利肥水吸收。浇施肥水时避免溅在叶片上,否则易引起叶片腐烂,施肥后最好喷一遍清水。 d:播种期处理(重点做)

对于许多花卉,在了解其生长周期长短及合适的温度、光照需求后,即可通过控制栽植期来调整花期。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将这几种姜科花卉在不同时期种植,来探讨其生长机制,以便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将野外采回的四种姜科花卉根茎放在光照培养箱中4℃冷藏处理,分别于3月、7月和9月初移栽到花盆中沙培。一周浇水一次(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每隔一周详细观察记录冷藏处理后和自然状态下花芽、叶芽分化生长变化过程并拍照。包括花芽或叶芽的长度、直径等。 处理温度 0-5℃ 种植时间(月) 3 7 9 自然 种植株数(株) 4 4 4 4 3.2.2 花芽分化过程的观察(是否重点做?)

参照范燕萍(2004)红球姜花芽发生和发育的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 、扫描电镜法观察光果姜等花芽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过程,即观察从花芽开始分化,苞片原基至心皮原基形成这一阶段,了解、掌握光果姜等花芽分化规律,这是调控花期、保证花质量与数量以及确定采收期的基础。

3.2.3影响花芽分化完成至成花这一阶段的影响因素

a:激素处理

植物生长物质对观赏植物开花的作用十分明显,在花芽分化前植株体内的生长素含量较低,而当植株开始分化花芽后,其体内的生长素浓度水平明显提高;赤霉素对花蕾的膨大以及提前开放都有明显作用;脱落酸能明显抑制某些观赏植物的花芽形成;细胞分裂素对很多植物的开花均有促进作用;生长延缓剂多用来控制在萌芽期快速生长的园艺植物,抑制株高,促进分生侧枝和花芽分化,使植株紧密圆整,花朵繁茂;乙烯对开花的促进已广为人知,但作用阶段为花芽分化,故在此不做研究。此处以促进分化明显的GA3和生长延缓剂CCC来处理植株。在花芽分化完成后,对花葶顶端进行一周一次或两次的涂抹或喷雾处理,与自然对照观察开花提前或延后天数,以及花蕾数量、大小等的比较。

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两重性,若使用不当,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花卉栽培中使用时应先进行试验摸索,对调节剂的种类、施用剂量、浓度、使用时间、应用部位以及使用时的环境条件等都要严格控制,通过试验找到最佳方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由于此次所采集的材料有限,以及材料生长期长,根据所看资料设置以下浓度。 生长调节剂 GA3 浓度(㎎/㎏) 200 400 600 CCC 1000 2000 3000 自然 b:温度处理

对花芽分化完成的健康苗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低温湿藏处理,即浇足水,然后放置到不同温度冷库中进行处理,时间分别为1周、2周、3周,每个处理4盆(每盆种1株,以下同),处理完毕后移入温室15℃~25℃,与自然对照观察开花提前或延后天数,以及花蕾数量、大小等的比较。。

作用天数(周) 1 作用温度(℃) 2 4 4株 4株 4株 4株 4株 4株 2 3 0 株数(株) 4 4 4 4 4 4 4 6 自然

四、结果

4株 4株 4株 4株 4株 4株 1、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程度,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2、通过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花芽分化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过程,撰写对光果姜等花芽发育过程的理论研究。

3、通过实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促进或抑制开花的程度。

光果姜和红球姜的组织培养(重点做)

按照常规方法,刘盼盼跟朱老师的一个学生做。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②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③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过程与方法: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②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

壤侵蚀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对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②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开有孔的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接水容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来实施这些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都有哪些。(板书课题《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大家已经结合自己的三种猜测,制订了各自的实验方案。提问:你们打算做哪一种实验呢?(学生交流)

2.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器材?学生观察,知道本节课依然可以采用上节课的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

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必须先要讨论实验方案。(利用展示台展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老师介绍:这个小组选择的课题是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根据生活经验,他们推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没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这个小组采用的是对比实验,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提问:实验中要控制什么条件?不控制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两组的地形应是一样的;喷水器的高度是一样的;喷水的量要相同;喷水的时间要相同……唯一控制的是实验组的土壤上无草皮,对照组的土壤上有草皮。)

4.提问:实验中,我们通过哪些现象来判断土地侵蚀的程度大小?

(师生一起交流得出:通过观察实验盒中土地的变化和用容器接住的径流的浑浊程度来判断。)

5.各小组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修改时要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完善实验方案,老师巡视指导)。

6.集体交流。请两个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师生进行补充,尤其要明确实验中变量与不变量的问题。

7.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有那些要注意的问题呢?(老师利用课件,对实验中的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强调。)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各小组根据研究方案,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准备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实验时间相对预留充分一些)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降雨量大、无植物覆盖、土地的坡度大)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以上因素有关。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黄河浊浪”、“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相关图片和录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3、我们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减少侵蚀?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板书:(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4、总结:

①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感受

② 师述,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人类都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美好!

附:板书设计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降雨量大

无植物覆盖

土地的坡度大

保护森林 退耕还林

氮肥分期调控实验 氮肥分期调控实验报告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是什么?如何调控冬小麦氮肥施用?

冬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一生需要经历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直至成熟。我国北方冬麦区冬春需低温干旱天气,生长期长,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结果表明,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100公斤小麦,应从土壤中吸收约3公斤氮、1-1.5公斤五氧化二磷和2-4公斤氧化钾,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此外,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量不同,冬前分蘖期吸收的养分较多,越冬期吸收的养分较少,返青后吸收的养分较多。冬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在拔节期至开花期。拔节期是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齐头并进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很大。因此,应重新施用拔节肥,以增加每穗粒数。对长势旺盛的高产田,拔节期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20 ~ 30公斤。

可减少无效分蘖,促进茎秆健壮,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争取大穗、饱满、多粒重。施肥技术要点施用专用肥培育壮苗。正如农业谚语所说,“腹中麦富,底肥为基”。施用底肥可促进壮苗和根系早期生长,入冬前有一定数量的健康分蘖,为开春后长穗、增粒、增重奠定基础。一般在播种前结合翻耕整地施基肥。

在旱地,可将肥料深施于犁底层,然后翻耕覆盖*;*重土壤地块,先施肥,再翻耕,把肥料变成*。冬小麦春季生长是分蘖、成穗和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养分需求旺盛期。在了解春季冬小麦生长和需肥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就分蘖而言,虽然有些田前期长势好,分蘖多,但分蘖不代表全穗。我们把不能当耳朵的叫无效,能当耳朵的叫有效。

什么是氮肥氮肥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氮肥行业作为化工行业的一个分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氮肥行业发展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计民生。什么是氮肥? 氮肥种类有哪些呢? 氮肥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么是氮肥,欢迎阅读。

什么是氮肥

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氮肥,也为无机盐的一种。

氮肥种类

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

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NaNO3)、硝酸钙{Ca(NO3)2}、硝酸铵(NH4NO3)等。

硝态氮的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铵态硝态氮肥

铵态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1]

酰胺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含N46.[2] 7%,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肥料。

尿素

尿素是 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新鲜人粪中含尿素0.4%。

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

分子式:CO(NH2)2,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生产方法

工业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学反应如下: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施用

尿素是 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施用:尿素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挥发,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

氮肥 其他用途

调节花量

为了克服苹果地大小年,遇小年时,于花后5-6周(苹果花芽分化的临界期,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含氮量呈下降趋势)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连喷2次,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

疏花疏果

桃树的花器对尿素较为敏感但嘎面反应较迟钝,因此,国外用尿素对桃和油桃进行了疏花疏果试验,结果表明,桃和油桃的疏花疏果,需要较大浓度(7.4%)才能显示出良好效果,最适合浓度为8%-12%,喷后1—2周内,即能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但是,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品种的反应尚需进一步试验。

水稻制种

在杂交稻制种技术中,为了提高父母本的异交率,以增加杂交稻制种量或不育系繁种量,一般都采用赤毒素喷施母本以减轻母本包颈程度或使之完全抽出;或喷施父母本,调节二者的生长,使其花期同步。由于赤霉素价格较贵,用其制种成本高。人们用尿素代替赤霉素进行实验,在孕穗盛期、始穗期(20%抽穗)使用1.5%-2%尿素,其繁种效果与赤霉素类似,且不会增加株高。

防治虫害

用尿素、洗衣粉、清水4:1:400份,搅拌混匀后,可防止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90%以上。

尿素铁肥

尿素以络合物的形式,与Fe2+形成螯合铁。这种有机铁肥造价低,防治缺铁失绿效果很好。此外叶面喷0.3%硫酸亚铁时加入0.3%尿素,防治失绿效果比单喷0.3%硫酸亚铁好。

我国发展

20世纪 以来,氮化肥的生产一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世界土壤的平均氮肥力不高,氮素不易在土壤中积累,而现代集约化农业又促使土壤有机质与氮的过多损耗,在多数条件下单位氮素的增产量高于磷、钾养分。

我国的氮肥工业发展较晚,到1935年才先后在大连和南京建成两座氮肥厂生产硫酸铵。1949年前,全国累计生产的氮肥量为60万吨(N),主要用于沿海各省。新中国成立后,氮肥工业先于磷钾肥获得迅速发展。1953年我国年产氮肥以养分计算为5万吨,超过历史上1941年最高年产量4.8万吨。经过第一和第二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至1965年,全国氮肥产量已达103.7万吨(N)比1953年增长近10倍。以后,经过1969~1978年10年大、中、小型化肥厂并举的大发展时期,全国新建了1000余座小氮肥厂和10余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大氮肥厂。至1983年,全国氮肥产量猛增至1109.4万吨(N),成为仅次于前苏联的世界上第二位氮肥生产国。1991年全国氮肥产量达到151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国共生产合成氨4629.85 万吨,生产氮肥3200.7万吨(折纯氮),其中尿素4147.13万吨(实物量)。2006年全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5,592.79万吨,比2005年同比增长8.0%;2007年1-11月全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5,248.58万吨,比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3.1%。

作物氮素

农作物含氮量

氮是植物生活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个营养元素。氮在植物体内的的平均含量约占干重的1.5%,含量范围在0.3%~5.0%。

作物 器官 N(%

水稻

茎秆 0.5~0.9

籽粒 2.0~2.5

小麦

茎秆 0.4~0.6

籽粒 1.5~1.7

玉米

茎秆 0.5~0.7

籽粒 2.8~3.5

棉花

纤维 0.28~0.33

茎秆 1.2~1.8

籽粒 4.0~4.5

油菜

茎秆 0.8~1.2

籽粒 4.0~6.5

豆科作物 茎秆 0.8~1.4

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一般集中于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新叶、分生组织、繁殖器官)。因此,氮素供应的充分与否和植物氮素营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农作物生育的有些阶段,是氮素需要多,氮营养特别重要的阶段,例如禾本科作物的分孽期、穗分化期,棉花的蕾铃期,经济作物的大量生长及经济产品形成期等。在这些阶段保证正常的氮营养,就能促进生育,增加产量。进入作物体内的氮素,也可能经由可溶性氮的分泌(如水稻叶尖分泌的叶滴),氮的挥发等方式而损失,这种损失主要发生在作物的顶部,尤其在开花至成熟期。

氮不足一般表现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农作物氮营养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氮营养不足的一般表现是:植株矮小,细弱;叶呈黄绿、黄橙等非正常绿色,基部叶片逐渐干燥枯萎;根系分枝少;禾谷类作物的分蘖显著减少,甚至不分蘖,幼穗分化差,分枝少,穗形小,作物显著早衰并早熟,产量降低。

氮过量一般表现

物氮营养过量的一般表现是:生长过于繁茂,腋芽不断出生,分蘖往往过多,妨碍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以至推迟成熟,叶呈浓绿色,茎叶柔嫩多汁,体内可溶性非蛋白态氮含量过高,易遭病虫为害,容易倒伏,禾谷类作物的谷粒不饱满(千粒重低),秕粒多;棉花烂铃增加,铃壳厚,棉纤维品质降低;甘蔗含糖率降低;薯类薯块变小,豆科作物枝叶繁茂,结荚少,作物产量降低。

对氮素吸收利用

作物具有吸收同化无机氮化物的能力。因此,除存在于土壤中的少量可溶性含氮有机物,如尿素,氨基酸,酰铵等外,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盐和硝酸盐,既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吸收到体内的铵态氮,可直接光合作用产物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进而形成其它含氮有机物。而硝态氮在体内还原呈铵态氮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植物吸收的氨和硝态氮还原成的氨,在体内不能积累过多,否则会使植物中毒,氨中毒使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蛋白质合成受阻。未经还原的硝态氮可以在植物体内积累,如养麦、烟草等旱作物和盐土上生长的耐盐植物,都能积累较多的硝酸盐,蔬菜也可在叶片中积累大量的硝酸盐。

由于作物体内与氨结合成氨基酸的有机酸,来源于光合作用产物,如丙酮酸(氨化后成丙氨酸),Q-酮戊二酸(氨化后成谷氮酸)。因此,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合作用的强度,这与群众在实践中认识的施肥效果往往在晴天较好较快的经验相一致。

缺氮的植株施用适量氮肥后,由于体内大量合成了高分子含氮有机物,使植株迅速生长和叶色变黑,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氮肥的效果最易从植株的长相和叶色改变中观察到。

虽然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植物氮源的价值相同,但在两种氮源可以选择的条件下,不同植物的相对吸收量仍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受植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期,土壤溶液的反应(PH)及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相对含量,两种氮源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大田作物中,一般烟草、棉花等旱作物对硝态氮的反应较好,水稻则较多吸收铵态氮。

植物能经由叶面和根直接吸收尿素和某些铵盐作氮源。但尿素在体内的同化过程尚未完全搞清,一般认为,尿素在作物体内尿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铵态氮后被利用。

土壤的氮素供应

从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土壤中的氮素流是一种不断转换形态,并有多通道循环的物质流。它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随着生物生产活动的不断强化和氮素的有机化,氮在土壤圈中将不断富集和表聚。

土壤是氮素多通道循环中一个最重要的库。随着农田单位面积生物产量的增加,土壤圈的氮素趋向积累;相反,随农田单位面积生物产量的降低氮素趋向减少。

土壤圈中伴随植物生长过程的氮的累积,谓之氮的生物学富集。这是一个农田系统中最经常发生的过程,是指相对惰性的气态氮(N2)及无机氮化物(NO5、NH4+)经由各种生物学途径逐渐转变成积极参与循环的有机氮(-NH2等)及其各种矿化和腐殖化的含氮产物。使用”富集”一词,显然还包含着人类希望增加土壤圈中含氮有机物的这样一个目的在内。

农田氮在土壤圈中的生物学富集,主要依赖于碳的富集(氮的有机化),即依赖于光合作用或有机物第一性生产过程(绿包植物生产)的强度。通常需20份以上碳才能富集一份氮(碳氮比≥20)。

随着土壤圈中氮的生物学富集,土壤肥力不断提高,作物产量不断增加,氮素物质流中有机氮的比率不断增大,因而依靠第一性产品营养的第二性生产(动物生产)及相应的氮循环也随之被大大强化。在我国条件下,一亩农田氮的年收获量增加3公斤(约合150公斤粮食及相应的秸秆),将其转化为饲料时即可多饲养一头猪,因此,农田系统中氮的生物学富集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次,伴随氮的生物学富集及有机化,氮在土壤中将日益表聚,氮素表聚主要与作物根系及相应的生物活动在土壤中由上而下呈锥型分布,植物残体及人类耕作施肥活动集中于土壤表层等因素有关。

氮的表聚现象,一般有利于当季生物产量,因而,如按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排列,表土层含氮越高,表层与亚层之间的含量差异越小,则土壤越肥沃,作物产量一般较高。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与磷、钾等其他营养元素相比,氮在不同生态圈中存在的主要形态不一,几乎在所有通道的循环,都伴随氮的形态变化,且主要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生物化学变化,因此,只有各种生物的参予,才能发生氮形态在各子系统的变化,保持气圈中分子态氮的绝对多数和一定生态条件下各种氮化物的相对稳定。即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完成及其强度,紧密地依赖于生物链。从实际生产的要求出发,一方面,人们为了满足作物增产的需要,以各种形式对农田施用氮素,以期增加对光能的利用,最基本的手段是施用化学氮素和有机氮素,充分利用生物固氮;另一方面,人们也将充分利用作物生产的有机氮素,发展和强化动物生产,进而控制和利用各种含氮物质的微生物分解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进程,提高生物氮素的系统效益。于是,随着作物生产量的增加,各个通道即氮循环也随之被强化。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存在”高投入,高产出”和”低投入,低产出”等不同类型。因此,对农田生态系统投入氮越多,经由其各个通道循环的氮量也越多,损耗也越大。这是生产条件下氮素施入量与氮素收获量不成比例,且随施入量递增呈现报酬递减趋势的一个根本原因。

随着化学氮肥的增施,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量逐步增加,但单位氮素的增产量及边际效应却逐步降低。显然,未被作物利用的那些氮素,用于强化土壤中各个通道的氮循环了。因而,一方面土壤中残留氮的总量增加,能促进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活动,土壤氮素释放量和作物单产的增加。随着对农田施氮量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向气圈和水圈的氮素耗散,强化了能引起氮损失的各个通逍。因此,一般说对农田施氮量越高,氮循环强度也越高。与此相应,将形成作物高产和氮素低效高损耗这样两个方面相互相成的效应,反之亦然。有鉴于此,人们经常把农田氮素年收支状况,作为肥料氮量一定生态条件下氮循环强度的指标。作物一生中所吸收的全部氮素,50%~80%来自土壤,随作物类型、土壤供氮条件与施氮量,施肥时期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氮肥 贮存方法

1、尿素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理化性质较稳定,施后对土壤性质没有影响,可施用于任何土壤和作物,可做根外施肥使用。同时尿素也是树脂、塑料、炸药、医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2、尿素也可以部分代替蛋白质饲料,例如倒在奶牛青饲料中能代替一部分蛋白质饲料,但尿素的加入量不能超过青饲料的3%和总饲料量的1%,否则牲畜肾脏负担过重,容易引起疾病,大豆饼中含脲酶,不要与尿素混合供给。

3、尿素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吸湿结块,影响尿素的原有质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农户要正确贮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装袋完好无损,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雨淋,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4、如果是大量贮存,下面要用木方垫起20公分左右,上部与房顶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于通风散湿,垛与垛之间要留出过道。以利于检查和通风。已经开袋的尿素如没用完,一定要及时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氮肥 生产原料

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比如07年气头企业云天化尿素的毛利率达47.1%,而煤头企业华鲁恒升尿素的毛利率为21.5%。

氮肥 注意事项

长效氮肥施用

长效氮肥适宜于各类农作物和各类土壤条件。我国推广使用的长效氮肥主要有两个品种:长效尿素和长效碳酸氢铵,其施用方法与尿素、碳酸氢铵基本相同。具体施用要点如下:

(1)长效氮肥的氮素释放相对缓慢,释放高峰期比尿素约迟5天,故应比尿素的常规施用期提前。一般早春提前5-6天,夏季提前3-4天为宜。

(2)长效氮肥在土壤中的保氮能力比较强,利用率也较高。因此,它的用量比一般氮肥要略少些,通常比常量减少10%-15%为宜。

(3)由于土质不同,长效氮肥在土壤中吸收保存能力也有明显差异。粘土的吸收保存能力较强,一次用量可多些;而沙质土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为宜。

(4)要根据作物不同的吸氮特性,科学施用长效氮肥。

提高利用率

1.氮肥适宜施用量推荐

主要可分两大类方法:(l)以土壤供氮量的预测为基础的方法;(2)不需要预测土壤供氮量的方法。两类方法都只是半定量的,需强调:(l)以无氮区作物累积氮量为量度的土壤供氮量(Ns)与作物特性及生长期间的水热条件等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非土壤来源氮量的强烈影响;(2)土壤有机氮的形态与其生物分解性并无明确的联系,因此,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Nm)的化学指标只是经验性的;(3)因此,在理论上,Ns与Nm之间不一定有高的相关性,除非各田块间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各个因素以及非土壤来源氮的数量都相近。“平均适宜施氮量法”有利于氮肥施用量的地区性控制。平均适宜施氮量法是指在同一地区的同一作物上,从氮肥施用量的试验网中得出的各田块适宜的平均值。

2.深施。

这是一项成熟的、效果明显的技术,包括稻田深施,无水层混施、旱地表施后灌水。研究证明,深施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氨挥发,其效果大小取决于施氮肥后田面水(稻田)或土表(旱地)中存留的氮肥量。

3.施用时期。

利用作物对化肥氮的竞争性吸收以降低土壤中化肥氮的浓度,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并已得到许多田间试验证实。因此,在不同时期氮肥施用量的分配上,应在保证作物前期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长前期的氮施用量,并将重点移到生长中期。

4.硝化抑制剂。

硝化过程中有微量N2O逸出。而且,所形成的硝态氮易于通过反硝化和或淋洗而损失。因此,硝化作用的抑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

5.脲酶抑制剂。

主要是PPD和NBPT,及其配合使用。国内还有氢醌和涂层尿素,并研究了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的配合使用。研究表明,使用脲酶抑制剂后氨挥发的减少量与对照不使用脲酶抑制剂的氨挥发量之间有良好的相关。但是,减少总损失的量与对照的总损失量却并无相关。

6.全国几乎所有的土壤和作物都需要施用氮肥。

氮肥的科学施肥原则是对不同作物、地块和不同生育期的具体施肥量进行实时、定量调控。例如,目前我国大田作物施氮量(N)一般每亩8-15kg,约一半作基肥,其余主要作追肥,具体施肥量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

7.除小麦等密植作物撒施后灌水、水稻水层撒施外,都要施后覆土。

氮肥基、追、种肥都用,是追肥主角

氮肥氮元素比率

尿素[CO(NH2)2] -约46.7%

硝酸铵(NH4NO3)-约35%

氯化铵(NH4Cl)-约26.2%

硫酸铵[(NH4)2SO4] -约21.2%

碳酸氢铵(NH4HCO3)-约17.7%

种植稻米的各个阶段,该如何掌控水肥?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产量不高不稳、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优点: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一般增产10%左右,倒伏大幅减轻,抗逆性强,稳产性好,每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节省氮肥10%~30%,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面源污染明显减轻。病虫害减少,可少打农药1~3次,有利于稻米食用安全。三是简单实用,适应性广。该技术操作简单,农民只要按技术规程去做,就可获得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不同品种、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均可应用,效果稳定。一般增产10%左右,每亩节省肥料、农药、用工等成本30元以上,每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倒伏明显减轻,病虫害减少,稳产性明显提高。 技术要点如下:

1.氮肥总量控制:根据目标产量和不施氮空白区产量确定总施氮量。以空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千克稻谷施氮5千克左右。空白区产量可通过试验确定,也可通过调查估计。目标产量根据品种、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确定。

2.氮肥的分阶段调控:在总施氮量确定后,按照基肥占40%左右、分蘖中期(移栽后15天左右)占20%左右、幼穗分化始期占30%左右、抽穗期占5%~10%的比例,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追肥前再根据叶色作适当调整。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大幅减少分蘖肥,减少无效分蘖,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

3.磷钾肥的施用:在不施肥空白区产量基础上,每增产100千克稻谷需增施磷肥(以P2O5计)2~3千克,增施钾肥(以K2O计)4~5千克。在缺乏空白区产量资料的情况下,可按N∶P2O5∶K2O=1∶(0.2~0.4)∶(0.8~1)的比例确定磷钾肥施用量。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始期各施一半。

其他配套技术:①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每亩栽插或抛植1.8万丛左右,杂交稻基本苗数达到3万苗,常规稻达到6万苗。②适时控苗。当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但不要重晒田。③防治病虫害。采用“三控”施肥技术的稻田,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危害较轻,可酌情少施农药1~3次。其他与现有习惯技术相同。

注意事项: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如密度和基本苗不达要求,则要提早施用分蘖肥并适当增加施氮量。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或者密度和基本苗不达要求的,应在插秧后5~7天增施尿素3~5千克。若前作是蔬菜或绿肥的,施肥量要酌情减少。

如何根据花卉不同生长阶段分期施肥?

1.根据生理平衡原则施肥

不同花卉种类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需肥特性,不同季节供应市场有着不同的经济价值。因此,就有不同的施肥要求。

以观果为主要产品的花种(如金橘、葡萄等),除需要大量氮肥外,磷钾肥也应占重要比例。以观叶为主要产品的花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以观花为主的花卉,偏重氮肥,配施磷钾肥,并注意微量元素和稀土肥料的施用。在施肥过程中,一定强调各种元素间的平衡配合,才能充分发挥配料的最大增产效益。

2.根据花卉不同生长发育期施肥

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期施肥。例如多年生花卉,当幼苗速生阶段,正好是长根群,发枝叶,高生长时期,此时养分消耗特别多,需特别注意施肥。其中以氮肥的比例最大,并配以磷钾肥。在此期若能充分供给各种营养元素,花卉就会枝繁叶茂,为开花打下营养基础。

3.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施肥

同一花种,除了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供应有不同的要求外,在一年当中不同的生长季节也有不同的要求。一年之中,早春根系恢复生长之前和秋季落叶休眠之前施入基肥和适施磷肥、钾肥,对根系生长极为有利。花卉在春季萌芽抽枝叶期,需吸收较多氮肥,以保证营养生长旺盛进行,但应注意不可过早,如过早,一则根系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生长,吸收力差,肥分流失,二则根系尚幼嫩,若土壤溶液浓度偏高,易引起根系灼伤。而进入6月后,许多木本花卉开始花芽分化,此时应控制氮肥并保证磷钾肥的供应。

春种大白菜是怎样分期施肥的?

大白菜在生长过程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是不同,在幼苗期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比较少,氮磷钾吸收量小于总吸收量的1%,莲座期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约占总量的20%,结球期营养成分的吸收量最多,占总量的80%左右,在发芽期到莲座期间,钾被吸收最多,氮是第二,而磷是最少的,根据这个规则,施肥可以如下进行:

一、施足基肥

一亩地的施肥量为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左右,复合肥40-50公斤。

二、巧施提苗肥

基肥的效果发挥比较慢,幼苗期要追施少量的速效氮素化肥作为提苗肥,这时,可以进行第一次间苗,间苗之后,一亩地追施硫酸铵5-8公斤,促幼苗生长。

三、莲座期追肥

当大白菜进入莲花期时,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比较大,需要充足的肥料和水供应,应尽早施用高氮肥、少量磷钾肥,以满足大白菜的营养需求,在此期间,每亩施用15-2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并在施肥两天后浇水,以确保肥料能够满足大白菜的生长要求。

四、结球期追肥

结球期是大白菜经济产量形成期,生长速度很快,也是需水需肥最多时期,可以在结球期采取一次性追肥,也可分2次进行,以第一次为重点,结合浇水,每亩施硝酸铵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其实白菜施肥后是否需要直接浇水,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以及种植习惯做具体的讨论。按照一般的种植习惯而言大多数种植者都是采用施肥和浇水一起进行的,这样更有利于肥料被白菜吸收,并且能够减少化肥过多产生肥害的情况出现。不过有些种植户施肥过后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浇水,其实影响也不是特别大,关键的还是看平时整个种植过程的水肥管理情况。白菜在生长过程中水分和肥料还是非常关键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729.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9:24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9:24

相关推荐

  • 2024几种西瓜贮藏方法

      带叶沙藏   在晴天早、晚或阴天选七至八成熟,无机械损坏、瓜皮完好的西瓜贮存。摘瓜时,在瓜蒂上留1-3片瓜叶,随即用潮湿的草木灰捏成小圆状糊在断截处,及时运回,运输过程中不要振动过大,以防损伤。贮藏前,先在贮藏室中铺7-10厘米厚的洁净细沙,将西瓜一个一个地轻放在细沙上,瓜上再覆盖一层沙土,瓜蒂朝上露出1/2,让瓜叶露出瓜面。每100个西瓜喷500克0.…

    肥料资讯 2025年3月16日
    00
  • 游离氨基酸和左旋氨基酸(左旋游离氨基酸在植物让的应用)

    氨基酸冲施肥透土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氨基酸肥对农作物的作用? 氨基酸(amino acid) 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是构成生物分子的基础,是所有细胞的结构元件。天然氨基酸均具有旋光性,它们以左旋形式存在。所有生物体中,蛋白质是由左旋氨基酸构成的。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正如恩格斯所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是蛋…

    肥料资讯 2022年10月14日
    00
  • 残杀威是禁用药吗,是哪一类杀虫剂

         回答残杀威是一种剧毒非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喷洒完后见效很快,持续的时间长,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了,但是由于效果十分不错,残杀威在市场上仍有**。   一、残杀威是禁用药吗   残杀威是一种剧毒杀虫剂,目前已经被国家明确禁止使用了,但是由于效果十分不错,残杀威在**店里仍旧可以买到,并且有着不错的市场。   二、残杀威是哪一类杀…

    肥料资讯 2022年3月20日
    00
  • 2024柑桔海南蝽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   体长11-15毫米,宽6-9毫米。体背暗黄褐色,体下黄色而分布有不均匀的棕黑或稍现绿色的刻点。头部前端平圆,侧缘内凹,复眼及头部背面均为棕黑。触角黄褐,末3节的末半段棕黑色。前胸背板前角显著,有时成小刺,侧角发达,黑色,倾向外上方,顶端分成两个小突起,前面的一个稍大。小盾片末端黄白,基侧角有两个大黄白色点。膜片长过腹端,棕黑,外缘中间白…

    肥料资讯 2025年1月25日
    00
  • 春不老萝卜(春不老萝卜怎么做好吃)

    南方人爱吃什么蔬菜 蔬菜不仅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而且还含有许多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蔬菜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人类生存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以下是我整理的南方人爱吃什么蔬菜,欢迎阅读。 1、紫苏 一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可人工栽培,内茎摘出后马上又…

    肥料资讯 2022年10月7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