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醚代森联能和尿素混用吗
可以,唑醚代森联 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效果较好,且喷药应均匀周到。
唑醚代森联喷芥菜毒性怎么样
唑醚代森联是一种新型复合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和保护多重作用,防病范围广,使用安全。然而唑醚代森联适用于防治哪些病害?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起来看吧!唑醚代森联适用于防治哪些病害?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葡萄霜霉病,青椒疫病,黄瓜、香瓜、西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棉花烂铃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大斑、条斑病,烟草黑胫病,山药炭疽病、褐腐病、根茎腐病、斑点落叶病等。唑醚代森联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2、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效果好,且喷药应均匀周到。病害发生轻或在病害发生前用药时选用低剂量,发病较重或作为治疗用药时选用高剂量。3、注意与其他杀菌机理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4、在黄瓜上每季最多使用4次,在辣椒上每季最多使用6次,在番茄上每季最多使用2次,在马铃薯上每季最多使用2次。在黄瓜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2天,辣椒上为7天,番茄上为7天,马铃薯上为14天。5、用药时注意安全保护,不慎药液接触皮肤或眼腈,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不慎误脲,立即送医院对症治疗,无特效解毒剂。
白菌清代森联可以混用吗?
白菌清代森联不可以混用。不可与铜制剂和碱性药剂混用,代森联霜霉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白锈病,黑斑病,褐斑病等,不可与碱性药剂混松脂酸铜细菌性角斑病,斑点病。代森联在与其他药剂混用时应现混现用,另外,应喷雾均匀,药剂应覆盖全部叶片的正反面。
优利普植保王者杀菌剂之《吡唑·代森联》
吡唑·代森联,能在后宫佳丽三千的杀菌剂里成为巴斯夫为数不多的吡唑复配制剂,你真的以为它平平无奇?
唑醚·代森联是由吡唑醚菌酯与代森联科学混配的一种新型复合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和保护多重作用,防病范围广,使用安全。吡唑醚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成分,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多种真菌性病害均具有很好地预防和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发植株产生抗病能力。代森联为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属病菌复合酶抑制剂,可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干扰芽管的发育伸长。
吡唑的火热让经销、商农户都了解了很多,但你对代森联了解多少?
代森联主要特点:
①杀菌谱广,是一种多效络合的触杀性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病害;种子处理可以防治猝倒病、根部腐烂等种子和根部病害。
②有营养作用,含18%的锌,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光合作用,可改善果蔬的色泽,使水果蔬菜色泽更鲜亮,叶菜更嫩绿。
③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与各类代森锰锌相比,对瓜类霜霉病的防效明显突出,并可减少对有益捕食性螨的杀灭作用。
④不易产生抗性,该药为多酶抑制剂,干扰病菌细胞的多个酶作用点,因而不易产生抗性。
⑤安全性好,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大部分作物的各个时期,许多作物花期也可使用。
代森联同其他*代*字辈杀菌剂有什么区别,优势在哪里?
1、锌含量不一样
代森锰锌含锌量2.55% 代森锌含量8%、 代森联含锌量18%。
2、效果不一样
把代森锰锌中的锰离子给提出来,演化成代森锌,不过使用证明代森锌没有代森锰锌的杀菌谱广,保护能力一般且对真菌没有杀灭治疗作用,仅仅是含锌量比代森锰锌高那么一点 , 市场准备淘汰品种。
把普通代森锰锌中的锌离子和锰离子融合在一块,不会是单独的锰离子,几乎没有药害,这就是络合态代森锰锌的!络合态代森锰锌比普通代森锰锌的优势就是安全、高效。普通的代森锰锌(非络合)容易分解出锰离子,就会导致药害发生
代森联的含锌量更高,保护效果更好,具有明显的叶面增绿果面鲜亮效果!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与各类代森锰锌相比,对瓜类霜霉病的防效明显突出,并可减少对有益捕食性螨的杀灭作用。
3、持效期不一样
代森联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使用安全,即使在花期使用也没有药害
代森锌即杀菌又补锌,杀菌和补锌都是速效,药效较短,一般是5-7天
代森锰锌中的锰可以控制锌的释放速度,使药效更持久,一般药效持续10—15天,比代森锌长久
优利普60%唑醚·代森联——国内仅有二个厂家登记在柑橘炭疽病的唑醚·代森联。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剂型安全并且复配有料:吡唑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更浓更绿,代森联补锌,果实更润更靓。
—-靓叶靓果又杀菌,优利普60%唑醚代森联,想不想了解一下?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农业部正规登记:柑橘树 炭疽病
产品特点:
1、全面防护:吡唑醚菌酯和代森联的混配杀菌剂,早期使用可阻止病菌侵入并提高植物体免 疫能力,减少植物发病次数和用药次数。用于预防瓜果、蔬菜的多种病害,具有阻止病菌侵入 ,防止病菌扩散和清除体内病菌等多种作用,对大多数真菌病害有效。
2、促进健康:增强植物免疫,枝叶健壮,增绿保健,保叶保花果更靓。
3、全面替代代森锰锌、百菌清、甲托、多菌灵、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等常规产品。
4、药效可靠:先进的干悬浮颗粒剂,急速崩解,作用较快,并在叶面形成良好的保护药层。
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
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稀释倍数1000-2000倍
柑橘、橙、柚:疮痂病、炭疽病、沙皮病、脂点黄斑病,稀释倍数750-1000倍
荔枝:霜疫霉病,稀释倍数1000-2000倍
芒果:炭疽病、霜霉病、黑斑病、红点病,稀释倍数1000-2000倍
西瓜、甜瓜:蔓枯病、炭疽病、疫病、霜霉病,60-100克/亩
葡萄:白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稀释倍数1000-2000倍
花生:叶斑病,60-100克/亩
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效果好,且喷药应均匀周到。病害发生轻或在病害发生前用药时选用低剂量,发病较重或作为治疗用药时选用高剂量。注意与其他杀菌机理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代森联不能打哪些蔬菜?
代森联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那么代森联有哪些特点?代森联在蔬菜生产上该如何使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代森联特点以及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一起看看吧!
一、代森联有哪些特点?
①杀菌谱广,是一种多效络合的触杀性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病害;种子处理可以防治猝倒病、根部腐烂等种子和根部病害。
②有营养作用,含18%的锌,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光合作用,可改善果蔬的色泽,使水果蔬菜色泽更鲜亮,叶菜更嫩绿。
③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与各类代森锰锌相比,对瓜类霜霉病的防效明显突出,并可减少对有益捕食性螨的杀灭作用。
④不易产生抗性,该药为多酶抑制剂,干扰病菌细胞的多个酶作用点,因而不易产生抗性。
⑤安全性好,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大部分作物的各个时期,许多作物花期也可使用。
⑥剂型先进,干悬剂型在水中颗粒更细微、悬浮率更高、溶液更稳定,从而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和效果,利用率也更高。
⑦对作物的主要病害如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炭疽病、锈病、叶斑病等病害具有预防作用。
⑧代森联常与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等杀菌药剂进行复配。
代森联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防治黄瓜、香瓜霜霉病,亩用70%代森联干悬浮剂133~167克,或70%代森联干悬浮剂100克+烯酰吗啉·锰锌20克,喷液量每亩50~80升,每季使用3~4次,间隔期7~10天。是在发病前施药保护,在发病高峰期,特别是大棚黄瓜后期使用时,代森联应与烯酰吗啉·锰锌混用,代森联在与其他药剂混用时应现混现用,另外,应喷雾均匀,药剂应覆盖全部叶片的正反面。
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用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早夏初显症时开始用药,间隔7~14天,快速增长期加大用药浓度及用水量以覆盖整个叶片,雨后不久,叶面干燥后即喷药。
防治番茄、辣椒、叶菜等多种蔬菜的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等,用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透全部叶片。如果病菌侵染是在24小时以内,代森联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防治芹菜叶斑病、斑枯病、锈病,用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病害出现时用药,每7~14天重复一次。
防治草莓叶斑病、炭疽病、叶枯病,用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病害出现时用药,每10~14天重复一次,病害严重时用70%代森联干悬浮剂400~500倍液。
蔬菜种植过程中,适当的追施沃叶水溶肥,增强抵抗能力。
代森联能防治哪些病害?
代森联纯品为白色粉末,工业品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鱼腥味,难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但能溶于吡啶中,对光、热、潮湿不稳定,易分解出二硫化碳,遇碱性物质或铜、汞等物质均易分解放出二硫化碳而减效,挥发性小。主要用于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目前是防治西红柿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理想药剂,防效分别为80%和90%左右。对代森锰锌产生抗性的病害,改用代森联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作叶面喷洒,隔7-10天喷1次,也可用作种子处理。
主要防治对象:梨黑星病,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霜霉病,荔枝霜霉病、疫霉病,青椒疫病,黄瓜、香瓜、西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棉花烂铃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大斑、条斑病,烟草黑胫病,山药炭疽病、褐腐病、根茎腐病、斑点落叶病等。代森联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是目前其他保护性杀菌剂的替代产品,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锰锌加工配制而成,但锰锌制剂会引起作物微量元素积累中毒,通过近几年田间应用,对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病、霜霉病、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著,不用其他任何杀菌剂完全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质量稳定、可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