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丁是什么菜
甜丁是一种野菜,也叫米口袋“甜地丁”,是属于味道带一点微甜的野菜,连不喜欢吃野菜的孩子们都爱吃。而且米口袋不止嫩叶可以食用,老了之后荚果也可以吃,还有它的根部挖出来也能吃
甜地丁有什么用途?
1
清热解毒
甜地丁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蛇咬伤等症。
2
利湿消肿
甜地丁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用治黄疸、热淋、肠炎、痢疾疗效亦佳;还能凉血消肿的功效,可治疗目赤肿痛、痈肿。
3
营养价值
甜地丁以带根全草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含叶虱硬脂醇、β-谷固醇、大豆皂醇等成分。
1、甜地丁水煎液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抗炎活性、镇痛作用,且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强于水煎液。
2、甜地丁中含有cu、fe、mn、zn、ca、p、si等元素,不含sr、co、mo、cr、ni、v、se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对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免疫功能,细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3、甜地丁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的修复,使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增高,活性增强,从而通过酶系统对生物机体的代谢及免疫功能发挥调节和控制作用。此外,可起到抗病毒作用。
甜地丁可以泡茶喝吗?
甜地丁是可以泡茶喝的,但是不要长期喝,药材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更不能随便乱吃。甜地丁性寒,味甘、苦。归心经、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和作用。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一般内服:煎汤6~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虫咬伤,黄疸,肠炎,痢疾。用晒干的甜地丁泡茶是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的,但是泡茶的话药效发挥会不完整,没有煎制后的药效好。
米口袋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米口袋,首先要说说它的名字。之所以被老百姓成为米口袋,是因为它的荚果呈圆筒状,很像装米的袋子。在乡下有“米布袋,面布袋,过了麦,换过来”的俗语,意思是在麦收前米口袋荚果里的果实还没成型,还只是面絮状。到了麦收之后,荚果里的面就变成了小米粒的样子。这样的植物有什么独特的功效吗?接下来就来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
米口袋,又名小米口袋、米布袋、甜地丁、莎勒吉日。米口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伏,无明显的地上茎。米口袋春天开花,花儿蓝紫色,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非常漂亮。它与紫花地丁算是同宗姊妹,花型颇为相似,花期也在同时,互相争奇斗艳,在野生群多的地方远远望去一片紫色,颇为美丽。
米口袋都是一簇簇的趴在地上生长,嫩绿的枝叶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而到结果之后绒毛就逐渐稀少了。这时候果实开始慢慢成熟,直到荚果颜色由绿变黄直到深褐色,打开荚果,里面一颗颗的小米粒就滚落出来。慢慢嚼它,一股香甜的味道随之在口腔里蔓延,小时候经常吃到它,可惜很久没再尝过那种味道了。
米口袋的中药名为甜地丁,它全草入药,味甘、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中药治痈疽疔疮,瘰疬,丹毒,目赤肿痛,黄疸,肠炎,痢疾,毒蛇咬伤。它也是著名的蒙药,蒙药名消布音一他不格,味苦性平,也是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同样,米口袋也是一道天然美味的野菜,在饥荒年代过来的人应该没少吃它。我们应该怎么吃呢?
米口袋的嫩叶和种子均可食用,可在春季采摘嫩叶,洗净,焯烫熟之后凉拌食用。到了夏秋两季,可以采集它的种子,煮粥时可以放入一些,味道也非常清香可口。并且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地理分布: 米口袋生长在草地、丘陵、山坡、沟边和路旁等地,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均有分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
苦地丁和甜地丁有什么区别?
甜地丁 为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疔疮痈肿、急性阑尾炎、化脓性炎症等。药材皱缩成团,根茎簇生或单一,圆柱形,长l~3厘米,直径0.2~0.7厘米。根长圆锥形,有的略扭曲,表面红棕色或灰黄色,质硬,断面黄白色,边缘绵毛状。茎短而细,灰绿色,有茸毛。羽状复叶丛生,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灰绿色,有茸毛。可见圆柱形荚果,棕色,有茸毛。种子黑色,细小。气微,味淡。
苦地丁 为罂粟科伏生紫堇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肿的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疔疮痈肿等疾病。药材皱缩成团,主根扁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1.5毫米,表面棕黄色或黄白色,较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常呈二股扭曲状,质较硬,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中心棕色。根茎较短,茎丛生,纤细,灰绿色或黄绿色,质柔软,易压扁,断面中空,略呈纤维性。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有长柄。蒴果灰绿色或黄绿色,扁长椭圆形,常破碎或裂成2片,留有两条棕黄色的种框。种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泽。味苦而持久。
紫花地丁、苦地丁、甜地丁 分别是什么东西。
1、紫花地丁
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
蒴果长圆形,长5~12mm,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嫩叶可作野菜。可作早春观赏花卉。
功效:味苦、辛、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2、苦地丁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夏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切段。别名:地丁、地丁草、紫花地丁、扁豆秧、小鸡菜。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腮腺炎;结膜炎;急性阑尾炎;疔疮痈肿;瘰疬。为罂粟科一年生草本。根细而长,具侧根,根棕褐色。
3、甜地丁
为豆科米口袋属植物米口袋、少花米口袋、狭叶米口袋、蓝花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米口袋,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
少花米口袋,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南等地;
狭叶米口袋,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等地;
蓝花米口袋,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小米口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中南、云南等地。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蛇咬伤,黄疸,肠炎,痢疾。
扩展资料:
三种地丁药效鉴别要点:
1、甜地丁:多为根部、主根纺锤形至长圆柱形、土黄色、较粗壮、稍扭曲,具纵皱及横向皮孔,根顶部可见羽状复叶残存,有的可见荚果;主根坚韧,断面可见放射状纹;味稍甜。
2、紫花地丁:同属多种紫花地丁,多为带根全草、主根细小,叶形多样、花紫色、浅紫色或白色、蒴果、种子多数、味微苦稍粘。
3、苦地丁:全草多皱缩成团、叶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纤细;有的可见椭圆形条状蒴果、种子黑色,全草具青草气,味苦而持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紫花地丁百度百科-甜地丁百度百科-苦地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