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浙贝母配方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浙贝母功效及作用

浙贝母的功效及作用有:

1、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4mg/kg灌胃,对小鼠氨气引咳有抑制作用,4mg/kg皮下注射对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引咳也有镇咳作用。

2、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对兔子和猫离体肺灌流表明,低浓度的阿托品样可使支气管松弛,高浓度则对支气管有轻微收缩作用。

扩展资料:

浙贝母是浙八味中药材之一,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具有清热祛痰解毒的功效,在我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口碑。

海曙区章水镇、鄞江镇、龙观乡是浙贝母的主要种植地。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原产地标记注册证》,认定章水镇樟村为浙贝母原产地。章水镇也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浙贝之乡。

和其他传统中药材一样,浙贝母也面临着如何拉长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打响品牌的问题。

浙贝母有记载的种植历史超过了400年,目前海曙的浙贝母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今年年初,章水镇浙贝母种植示范基地还成功入选浙江省道地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

“好山好水孕育了优质浙贝母。”海曙区浙贝母生产协会会长邵将炜介绍,章水区域的农田土壤呈现颗粒状,易松易渗水,正是贝母生长的温床。

而这里优质的水源、洁净的空气,也是贝母生长不可多得的先天条件。“2018年全国浙贝产量约3500吨,海曙产量约占三分之一。”

但是,作为传统种植业,浙贝母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去年宁波浙贝母产值约1亿元,只有最高年份时的一半。”邵将炜说,近年来,浙贝母遭遇了市场波动、种源退化、禁止无硫化加工后延长保存期难等诸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浙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浙贝母产业化困局待解

浙贝母 浙贝母配方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浙贝母有哪些特征?

(陈登)

浙贝母〔FHtiltaria thunbergii Miq.(.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 Bak.)〕别名象贝、浙贝、大贝、珠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产浙江宁波鄞县,该地栽培已有300年历史。以往全国浙贝产地仅限鄞县一地,近一、二十年来,在长江下游地区,经试种已形成几个生产基地。主要有江苏南通、杭州市郊、浙江余姚、舟山等地。浙贝以地下鳞茎入药。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如贝母碱,去氢贝母碱,贝母新碱,贝母芬碱,贝母定碱,贝母替定碱等。味苦性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痰热咳嗽,胸闷痰粘,慢性气管炎等。

一、形态特征

株高30—80cm,全株光滑无毛。须根系,每株有根10—40条,根长15—40cm。茎单一,地上不分枝,每株一般有二主茎并生,每主茎旁由地下分出的分枝茎1—3条,也直立,地上不分枝;茎绿色,有时稍带紫色;圆柱形。地下鳞茎扁球形,由2—3片白色肥厚的鳞叶合成,直径2—6cm。叶无柄,叶片窄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互生,有时对生或轮生,上部叶先端成卷曲;叶纸质,全缘。有花一至数朵,顶生或总状花序;花钟状,下垂、淡黄色或黄绿色,带有淡紫色斑点;顶生花具苞片2,苞片叶状,先端卷曲;花被片6,二轮排列,内外轮相似,花被片长卵形或卵圆形,长2.5cm左右,宽1.5cm左右;雄蕊6;子房上位3室,柱头3裂。蒴果短圆柱形,长1.6—2.6cm、宽2—3cm,具6棱,棱翅宽6—8mm。种子多数,扁平瓜子形,边缘有翅(图14—131)。

图14—131 浙贝母形态图

1.植株上部 2.植株下部和鳞茎 3.去花瓣后示雄蕊和子房 4.子房和柱头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特性

浙贝完成一个生长周期,需要一年时间,分为生长活动期和鳞茎休眠期两个阶段。在浙江(以下生长物候期均以浙江为例),一般从9月中、下旬鳞茎的根与芽明显生长起,经出苗、生长到第二年5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止为生长活动期;从地上部分枯萎起,经过夏到9月中、下旬为鳞茎休眠期,在休眠期中,鳞茎也进行着呼吸以及芽的后熟等变化活动,但在外表上不易看出。

1.芽的分化

浙贝在休眠期间,芽的后熟及分化十分微小缓慢,到9月进入生长活动期后,芽的分化明显加快,到10月上旬,生长点上就可以明显看到许多突起。到11月中旬,芽中的幼蕾已分化得十分清楚,将来在茎上有多少片叶子也已全部分化完成。到12月中旬,在芽中已明显地可以看到花中的雄蕊,如果用手剥开幼芽,肉眼也可以看出芽中的花蕾(图14—132)。

图14—132 浙贝母芽的分化1.幼叶 2.生长点突起 3.幼蕾 4.幼蕾中雄蕊

在内部不断分化的同时,芽的外表也不断伸长,早期伸长比较缓慢,到12月中旬,芽长还不到2cm,而到12月下旬以后,芽就迅速伸长。

2.根的生长

在休眠期中,鳞茎在土下经四个月之久,但不发根。而进入生长活动期时,根就不断伸出生长。鳞茎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根,栽种一星期左右就有根穿出鳞片向土中生长。一个鳞茎中的几十条根不是一次伸出鳞片,而且先后断续伸出,相继约经一个月左右。根伸出鳞片后不断生长,直到第二年3月中、下旬,根的总重量、分布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最高峰,4月以后根基本上不增长。达到动态平衡,略有下降,但.继续保持它的吸收能力,直到枯萎。

3.出苗浙贝的主茎一般在2月上旬出土,因气候而有所迟早,早的年份在1月下旬出苗,迟的年份在2月中旬出苗。从初苗到齐苗经10天左右。二秆(地下的分枝)的出土,在2月底到3月初,比主秆(主茎)要迟约三个星期左右。

4.地上部分茎叶生长

浙贝出苗以后,茎就不断增长。主秆长到3月下旬或4月上旬时最高,以后直到枯萎不再增高。出苗后主秆的增高,主要是节间的伸长、节数并不增加,节的多少早在未出苗时已分化完成。二秆在出土后10天左右期内增长速度最快,增长持续一个月左右,直到4月上、中旬停止伸长。

浙贝的叶在出土时间内紧包着,出土后逐渐向外展开,叶面积不断增大,但叶数在出土后并不增多,在未出土前早已决定。叶面积的增大在3月中、下旬增长最快。从以上浙贝茎叶增长可以看出,浙贝的营养生长的旺期主要在3月间,只有在这段时间内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才会有良好的营养生长。有了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才有良好的生殖生长(高产),因此,加强3月份以前的管理,非常重要。

5.种鳞茎的养分消耗

浙贝种鳞茎内有较多贮存养分,出苗前几个月根的生长、芽的分化都要依靠它来供应养料,出苗后种鳞茎还在起一定的作用。了解其养分消耗过程,对施肥以及其它措施的运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种鳞茎的养分消耗过程如图14—133所示。它在根生长、芽分化时内部养分不断减少,到出苗时约消耗一半左右,到3月底内部养分全部消耗完毕。

图14—133 浙贝母种鳞茎干物质消耗

6.新鳞茎的形成

新鳞茎的膨大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浙贝出土前的11月及12月上旬,这个时期可以看到基部的鳞片有些肥厚,但膨大得很小,占整个鳞茎的5%左右,以后因进入寒冷季节而基本停止膨大。这一时期的养分主要是由母鳞茎供应的,实际上是内部养分转移,第二个时期是在2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这是鳞茎膨大的主要时期,整个鳞茎的95%以上是在这个时期膨大的。这个时期尤以3月下旬到4月间膨大最快(图14—134)。鳞茎膨大到植株上部开始枯萎时仍在进行,一直到地上部分全枯为止。鳞茎中的心芽,早在当年11月间形成,一个心芽下一年能产生一个新鳞茎,所以提高繁殖率措施应在当年11月前进行。

图14—134 浙贝母新鳞茎增大过程7.开花结籽

随着浙贝茎叶的生长,年内形成的花蕾,逐渐在茎顶端露现。花梗开始是伸直的,到花将要开放时,花梗向下弯曲,花蕾下垂,花瓣象倒挂金钟状开放。一植株的花是从上而下开放。一般大田在3月上、中旬花蕾下垂,3月中、下旬开放,3月底到4月上旬花谢。一朵花从花蕾下垂到开放约经3—10天。花开放到花谢。约经5—7天。大田开花初期到花谢初期,约经两星期左右。

浙贝由于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结实率很低,只有少量的花能够结果。结果后的花梗又向上伸直,果实朝天着生。花谢后约经40天种子成熟,当时植株已基本枯萎,可收获种子。种子有后熟过程,收后不能当即发芽。

8.枯萎

浙贝在浙江是4月下旬或5月上旬植株开始由上向下逐渐枯萎。到5月中、下旬全株枯黄,枯萎的时期主要是由其遗传性所决定,但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初夏高温(30℃)来得早,枯萎期也早。其它如种鳞茎小,有害虫,病害,根系生长差,干旱缺水,多年连作等等情况也会使枯萎期提早。延迟枯萎期能促使鳞茎充分膨大,提高产量。农谚云:“早出十天不如迟枯一天”。因此,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推迟枯萎期,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浙贝主产地浙江鄞县樟水地区,处于四明山边缘。两面是山,中间大溪,土层1m以下是鹅卵石,土质为冲积土及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2℃,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8.8℃,年降水量1400mm左右。初霜期在11月中旬,终霜期在3月中旬。多年观察和试验表明,浙贝对环境条件有如下要求:

1.温度

浙贝喜温凉的气候条件。在出苗前10天内,平均地温在6—7℃左右时才能出苗。根的生长要求在7—25℃之间,以15℃左右为最宜,6℃以下根停止生长,25℃以上因温度过高抑制生长。在休眠期中不会发根主要是高温因素。试验表明,在休眠期中给以适当低温也能发根。浙贝地上部分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4—30℃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气温越高,生长速度越快,气温低于4℃植株几乎停止生长。在-3℃时植株受冻,叶子萎瘪。气温高到30℃以上时,植株顶部就有枯黄现象。鳞茎的膨大,要在5cm土层下日平均温度10—25℃之间能正常生长膨大,高于25℃将导致鳞茎休眠,50℃左右鳞茎就会死亡;在-6℃,鳞茎受到冻害。开花适宜气温在22℃左右,但6—28℃气温间也能开花。

2.水分

浙贝要求湿润的土壤环境。据试验,土壤含水量达27%左右时最利于浙贝生长,含水量降为6%时,植株就不能生长。发根的土壤水分以20—28%为宜,土壤水分在10%就不能发根。浙贝在各个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一般出苗前需水量较少,出苗后到株高生长停止(即2月初到4月初),需水量最多,若这个时期月平均降水量在40mm以下,浙贝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3.阳光

浙贝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在生长期搭棚遮荫要比正常生长情况下的产量下降30—50%。

4.土壤

浙贝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其产地所以这样集中,与土壤条件限制有很大关系。有些新引种地区,多年没有试种成功,其土壤选择不当是一个很大因素。浙贝宜生长在透水性好的砂质壤土,这种土壤应是“捏起来可以成团,丢下去散得开”。我们对老产区典型土质分析结果列于表14—120。

表14—120 浙贝母主产地典型土壤质地分析

粘性土壤不宜种浙贝,特别不宜作种子地(鳞茎在土中过夏),粘性土壤容易积水或透水不良,造成鳞茎的腐烂。据杭州试种,在直径小于0.01mm的土粒占40%左右的土壤中,鳞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腐烂。作商品的浙贝地,因当年初夏起土对土壤质地的要求可放宽些。浙贝虽要求砂质土壤,但砂性过大,含砂在90%以上,保肥保水能力差,不能满足浙贝耐高肥的要求,生长同样受到影响。土层深度在40—50cm以上,才能满足其根系发育和鳞茎膨大的要求,土层过浅,植株生长不良,会提早枯萎。

浙贝要求微酸性或中性土壤,PH5—7的土壤生长较好,pH3以下,就停止生长。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1.鳞茎繁殖

这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繁殖方法,但繁殖率低。栽种一个鳞茎,来年种茎烂掉,新的只能生出相似的两个,一个又要作种,只有一个鳞茎能作商品。因此,下种量大、繁殖率低成为生产上的主要问题。鳞茎繁殖可比栽种时增加1.5—3倍,因肥培管理、栽种技术及种茎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别,平均增加两倍左右。鳞茎小的要比大的增殖倍数大些。比如同样栽种100kg,在同样条件下,小的鳞茎可以增殖2.8倍,收280kg,大的只能增殖2.4倍,收240kg,小的可比大的多收40kg。但是以同样个数鳞茎栽种,则大的绝对重量要比鳞茎小的高。例如,大小鳞茎各1000个,大的鳞茎1000个为30kg,增殖2.4倍,可收84kg,小的1000个为20kg,增殖2.8倍,只收56kg,大鳞茎要比小鳞茎增重28kg。

为了保证鳞茎的质量,浙江主产地把浙贝分为种子地和商品地两种,商品地中收获的贝母专门加工成商品贝母供药用,种子地的浙贝在枯萎后不马上起土,过夏后,到9—10月起土作种鳞茎用。起土的种鳞茎再分为种子地用和商品地用鳞茎两种。作种子地用的种鳞茎要求比较严格,要选没有破损,没有病虫腐烂。一般具有两个芽,直径为4—5cm,每公斤约32—40个左右,当地称为2号的种鳞茎。其它的都作为商品地种鳞茎。所以要选这样大小的鳞茎作种鳞茎,原因是:选过大的,栽种量大不经济;选过小的,将来种鳞茎也小,产量低。

2.小鳞茎繁殖

小鳞茎指在浙贝地上遗留下来的,没有被利用的,直径约1—2cm,重0.5g—4g左右的鳞茎。这些小鳞茎生活力比较强,一般通过二年左右的培育,就可达到生产用鳞茎那样大小。培育得好,重3—4g的小鳞茎只要一年,就可达到20—25g,作生产上种鳞茎用。

小鳞茎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栽种的种鳞茎因某种原因发生腐烂,主芽不能正常发育,形成了许多小鳞茎。二是种鳞茎主芽发育正常,但在主芽某些部位上产生不定芽,再由不定芽发育成一个个小鳞茎,这种情况往往在栽种的鳞茎较大,营养充足的条件下产生较多。

小鳞茎繁殖的栽培管理和鳞茎繁殖基本相似,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栽种时,要按鳞茎大小进行分档,分别各自下种。

(2)栽种的密度和深度,按表14—121所列较为适宜。

表14—121 各档小鳞茎栽种深度和密度

(3)由于小鳞茎种得较浅,过夏时要特别细心管理,以防鳞茎腐烂。

3.种子繁殖

5月中旬前后采收种子,但此时种子胚尚未成熟,需在5—10℃下经2个月左右,种胚才能长成。高于20℃或低于0℃种胚都不能发育,用这样的种子播种当年就不能出苗。在自然条件下,当年采收的种子,在秋季下种,土壤湿润,种子在地里经自然湿温,胚发育好后,第二年春才出苗。

种子繁殖的一年生苗是一片线形计叶,鳞茎似绿豆大;二年生苗为一片披针形叶,鳞茎似花生米粒大小;三年生植株开始抽茎;四年生植株开始开花;第五年鳞茎可进行无性繁殖。

用种子繁殖由于生长期长和存在一些越夏保存问题,目前生产上一般没有采用,只是在种鳞茎来源困难的地区,采用了一些。但种子繁殖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繁殖系数高,一株结果实的浙贝能结籽几百粒,种子出苗在70—80%,可繁殖很多后代。

(二)选地与整地

浙贝地宜选土层厚、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并要求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种子地更要注意透水性好。这种土壤一般都分布在近山沿溪河一带的冲积地;在海拔稍高的山地,只要土质疏松,腐殖质多的砂土也可以种植;商品地或准备移地过夏的浙贝地,土质和透水要求不一定象种子地那样严格,只要一般砂性的土壤即可。

浙贝地最好不要连作,以利生长和预防病害。如受条件限制必须连作,也不要超过2—3年。

浙贝的前作一般有芋头、玉米、黄豆、甘薯等,前作的收获季节一定要赶在浙贝下种之前,商品地在5月收获后,根据浙江情况还可以种甘薯、豆类等,有的还来得及赶种早稻。

浙贝的根大多分布在20—30cm的耕层中,一般可耕深20—24cm。各地浙贝丰产经验证明,适当耕得深些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必须注意逐年加深,捣乱耕层反而不利生长。

整地要做到有利于排水和透水,并有利于农事操作和浙贝生长。要求把土块打得越疏松越好。透水性好的地,畦可作成宽2.3m左右,高13—17cm,中间略高成龟背形,两边开出水沟,沟宽30cm左右,两头的出水路要通畅,以利排水,粘性较大的土壤,畦面要窄些,以1.7m左右为宜,畦略窄,沟加深,以便排水。操作人员不能站在畦面上,以免压实土壤。

(三)栽种

1.种子分级

下种前要对浙贝的种鳞茎进行分档选择,以免出苗后植株高低不一,影响生长以及给管理带来不便。目前老产区一般将种子分为下列五档(表14—122)。

表14—122 浙贝种子分档情况

除2号鳞茎作种子地种子外,其余各挡都作商品地的种子。但当2号鳞茎不足时,可用3号鳞茎代替。3号鳞茎通过增施肥料等措施也可能赶上2号鳞茎生长情况。

大地过夏的浙贝地,种子分档是分二次进行的,第一次起土时,一边起土一边选出2号鳞茎,这样能保证种子地及时栽种,其它暂时堆放在室内,再根据以上标准在室内进行第二次分档。暂时堆放时注意不要堆得太高,堆的地方要通气。搬动时手脚要轻,不要损伤鳞茎表皮,否则会造成种子发热、感病腐烂而损失。

2.栽种时间

浙江一般在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栽种较好,前后约持续一个半月左右。不同栽种时期的试验表明,迟到11月以后下种,就会因根系生长差,植株矮小,叶子小,二秆发育不良而减产。

栽种时,应该种子地先种,商品地后种,这样可以优先保证种子地的需要,同时种子地畦面冬季还要套种作物,使套种作物赶上季节。商品地因种得浅,一般畦面是不套种作物的。

新引种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差异,应该通过试验确定当地的栽种期,一般是从南向北的栽种期应该提早;由北向南栽种期应推迟。或者从以下的简单观察来判断栽种期;在一定温度下(土壤中或在室内脱脂棉保湿)个别鳞茎的根已开始伸出鳞片外表,这时即可栽种,或当地气温降到22—27℃时也可以栽种,因为浙贝的发根活动要在25℃以下。

3.株行距与栽种量

合理密植是浙贝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行株距主要是根据种鳞茎大小而定,种鳞茎大,植株长得高,叶片也较茂盛,所占空间大,就要适当稀些;反之,种鳞茎小,就应该种得适当密些。其次是考虑土壤肥力情况与病害的历史情况。土壤肥力好或该地区病害严重的,适当稀些,土壤不肥,病害轻的,可适当密些。

种子地的密度,以行距20—24cm,株距16cm每亩约种15000—16000株为宜,每亩栽种量400—500kg,鳞茎大的也有超过500kg的。

土贝是最大的一档,植株生长高大茂盛,栽种密度应比2号鳞茎稀些,以株距20cm,行距23cm,每亩12000—13000株为好,栽种量每亩约450kg到600kg。

3号鳞茎以株距14—16cm、行距20cm、每亩17000—19000株为宜。每亩超过20000株,有时亩产高了,但风险较大,易因发生病虫害而减产,商品等级也要下降。3号鳞茎每亩用种量约为350kg到400kg。

小3号鳞茎的栽种密度,以行距17—20cm,株距14—15cm,每亩种20000株为宜,每亩用种量250—300kg。若密度在每亩20000—24000株,也会因用种量增大种子利用不经济,单株产量和质量下降,发病增多。

最后一档“脚货”就不再有一定的株行距,而是开沟条播。但播后要用手摆匀,使有一定距离。脚货搞得好也有一定潜力,如樟村许家大队1971年600kg脚货,认真下种,加强管理,结果收获鲜鳞茎1350kg。

4.栽种深度

栽种时,种子地要深,商品地要浅。种子地种得深点,可使鳞茎组织致密,鳞茎相互抱得紧,可以减少起土和种植过程中鳞茎碎开和芽头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鳞茎深埋土中,可减轻过夏期间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商品地种得浅些,有利于鳞茎的膨大,可提高产量,加工时取贝心也方便。一般种子地2号贝栽种深度约10cm左右,土贝栽种深度约7—8cm,3号和4号的栽种深度5—7cm。

5.栽种后的套种

浙贝栽种到出苗要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而且种子地的种子在土下较深,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可在种子地上套种一季蔬菜,但套种作物在12月下旬前一定要收掉,否则影响生长。

(四)施肥

浙贝是耐肥作物,重肥巧施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施肥原则。浙贝对氮肥需要量最大,氮肥缺乏,叶子变小而窄,向上竖起,植株变矮,茎内纤维多呈“硬性”,提早枯死,鳞茎变小。盆栽试验也证明,氮对产量影响很大(表14—123)。其次是钾肥,增施钾肥可提高产量。在表14—124中可以明显看出。

表14—123 氮、磷、钾三要素盆栽试验

按浙贝施肥时期可分为:

(1)栽种肥

在栽种时施垃圾、栏肥或灰肥等迟效肥料,每亩用量1000kg以上。因浙贝早期根的生长,芽的分化所需养料基本是靠种鳞茎供给的,早期需肥量较小。栽种肥主要是供后期使用的,因此宜施迟效性肥料。

(2)冬肥

一般在12月20日前后施,这是最重要而且用肥量最大的一次施肥。这次肥料不但可供生长旺期需要,还对改良土壤,提高土温,保护芽的越冬有积极作用。冬肥以迟效性肥料为主,如栏肥或垃圾、饼肥等,也要适当配些速效肥料,如人粪尿等,供浙贝即将出苗需要,施冬肥的方法是用三角耙在畦面开浅沟,深约3—4cm。沟间距20—23cm,沟内施入人粪尿,每亩750—1000kg,再施入饼肥75—100kg,用土盖没沟孔,最后畦面上铺栏肥或垃圾(要弄碎施入,以免影响出苗),每亩1500—2500kg,如果肥源充足,冬肥用量增大,有显著增产作用。

表14—124 施草木灰的增产效果

(3)苗肥

在2月上、中旬苗基本上出齐时施。苗肥要施得早,因这时母鳞茎养分已有一半左右消耗了,植株迅速长高,需要养分供应。苗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一般用人粪尿每亩750—1500kg或肥田粉(硫酸铵或氯化铵)10—15kg。苗肥可以一次施足,也可以分二次施,即在第一次施后,相隔15—20天再施。同样数量的苗肥分二次薄施,比集中一次施效果好。试验还表明,苗肥中再增施草木灰,能提高鳞茎产量,但草木灰不要与人粪尿一起施下,前后要相隔2—3天,以防肥效损失。

(4)花肥

在摘花以后施,浙江多在3月下旬。这次肥料可以进一步促进茎叶生长、延迟枯萎期,并为鳞茎迅速膨大提供充分条件,花肥也要用速效肥料,种类和数量与苗肥相似。施用时要看土壤肥力和浙贝生长情况,种植密度大,生长茂盛的种子地,氮肥过多会引起灰霉病,造成植株迅速枯死而减产,可以少施或不施。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要抓得早,在浙贝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到植株高大,茎叶茂盛后,必要时可拔草。

2.灌溉排水

浙贝生长需湿润的环境,田块既不能积水,又不能过于干旱。从浙贝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来看,从出苗到植株增高终止(2月初—4月初)需要水分最多,这时如缺水,茎叶生长不良,直接影响鳞茎的膨大。在此期间江南雨量是充沛的,不需要灌溉。伹遇干旱年份,应适当灌溉。进行灌溉时,当土壤被水湿透后,就要立即放水,一般只能浸水几小时,如浸水一天以上,就会导致茎叶枯黄,浸水时间再长会使植株死亡,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浙贝地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暴雨后及南方春雨期间,要及时检查,开通排水沟,以防鳞茎腐烂。

3.摘花打顶

浙贝开花时要将花摘去,一是减少开花结籽对养分的消耗,使养分集中于鳞茎,二是促进二秆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摘花要及时,浙江一般在3月中、下旬,在植株有1—2朵花开放时进行。摘花宜在晴天进行,以免雨水进入伤口,引起腐烂。打下的花梗经试验也会有相当多的生物碱,而且生物碱的含量比鳞茎还高,晒干后可以作药用,作硫浸膏原料等。

(六)过夏

浙贝的植株在5月上旬后枯萎,到9月下旬前后再发根生长。这个时期称休眠期,也称浙贝过夏。在这期间,很容易造成鳞茎损失。在正常年份,轻则损失10%,重则损失20—30%不等,平均每年约损失一成左右。这段时间以梅雨季节损失较重。据1965年在同一块地不同时期取样观察:5月18日为害率为0.5%,6月30日为28.6%,7月17日为37%,8月7日为38.6%,9月7日为39.4%,由此,过夏鳞茎为害损失主要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这一时期。

过夏损失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讲,一是种用鳞茎本身质量问题。栽种鳞茎质量好的,过夏损失少;培种鳞茎质量差的,有斑痕以及有腐烂的,损失就多(表14—125)。因此,种用鳞茎必须认真挑选,要求成熟、健壮、无病虫疤和伤口的鳞茎。在起土和搬运中,一定要细抓轻放,防止表皮碰伤而

浙贝母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浙贝母的植物形态 8 浙贝母的生长繁育 9 浙贝母的病虫害 10 浙贝母的采收加工 11 浙贝母的用途 12 浙贝母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12.2 来源 12.3 性状

12.3.1 大贝 12.3.2 珠贝 12.3.3 浙贝片

12.4 鉴别 12.5 检查

12.5.1 水分 12.5.2 总灰分

12.6 浸出物 12.7 含量测定

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7.4 测定法

12.8 浙贝母饮片

12.8.1 炮制 12.8.2 性味与归经 12.8.3 功能与主治 12.8.4 用法与用量 12.8.5 注意 12.8.6 贮藏

12.9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浙贝母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浙贝母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浙贝母

1 拼音

zhè bèi mǔ

2 英文参考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朗道汉英字典]

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朗道汉英字典]

Willd.var.thumbergii Bak [朗道汉英字典]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hunberbg fritillary bul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浙贝母为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的干燥鳞茎[1]。浙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象贝、大贝或珠贝。鳞茎及花供药用。主产中国浙江省鄞县樟村,有数百年种植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thunberbg fritillary bul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浙贝母的植物形态

浙贝母的株高80cm左右。鳞茎扁球形,由23片肥厚的鳞片组成,内有23个芽。茎直立。叶条状披针形,茎下部叶宽,对生;上中部叶长,上部叶互生;顶端呈卷须状。花一至数朵。生于茎顶或上部叶腋,淡黄色或黄绿色,雄蕊6枚。蒴果卵圆形,具有6条宽翅。种子多数,扁平。花期3月至4月。果期4月至5月。

8 浙贝母的生长繁育

喜温暖气候,根的生长要求725℃,地上部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430℃,超过30℃植株顶部枯萎,喜土壤湿润,阳光充足。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整地时,施足基肥,作为高畦或高垄;雨水少的地区作为平畦或半高垄。

主要用鳞茎繁殖,要求较严格,一般选具两个芽、直径45cm者,当地称为二号鳞茎。栽种宜深,约1416cm,利于越夏,且长成的鳞片抱紧,适宜做种栽用。商品田栽种宜浅,深约610cm,有利于鳞片膨大,且长成的鳞茎张口,便于加工。栽后一周开始发根,飞扬年2月初出苗,10天左右出齐,先抽出两个主茎,俗称“头秆”。要早中耕除草,宜在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结合施肥。施肥特点是前期重施,后期轻施。注意排水灌溉。及时摘花打顶,利于鳞茎增产。也可采用种子繁殖,虽繁殖系数高,但从种子萌发到收获约需5年时间,其保留与越夏仍存在问题。种子有胚后熟阶段,需要510℃低温条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播深1.52cm,畦面需加覆盖物。

9 浙贝母的病虫害

浙贝母的病虫害有灰霉病Botrytis elliptic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干腐病Fusarium avenaceum、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蛴螬等。

10 浙贝母的采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商品田于5月中旬采挖,洗净后分级加工,鳞茎直径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分瓣的鳞片,加工品称大贝;直径3.5cm以下者,不摘心芽,加工品称珠贝。将分级后的鳞茎,撞破表皮至渗出浆液时,每100kg加贝壳灰或熟石灰34kg,继续撞匀,灰附着在鳞片上吸收浆液,晒干即成商品。

11 浙贝母的用途

鳞茎含甾醇类生物堿,如贝母堿(贝母素甲Peimine Verticine)约0.1%、去氢贝母堿(贝母素乙Peiminine Verticinone)。味苦、性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功能。主治外感风邪,痰热郁肺,咳嗽等症。

12 浙贝母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浙贝母

Zhebeimu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12.2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12.3 性状 12.3.1 大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12.3.2 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12.3.3 浙贝片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l~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12.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层纹不明显。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少见,副卫细胞4~5个。草酸钙结晶少见,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细杆状。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与三氯甲烷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一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2.5 检查 12.5.1 水分

不得过18.0%(附录Ⅸ H第一法)。

12.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1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贝母素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贝母素甲0.2mg、贝母素乙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烧瓶中,加浓氨试液4ml浸润1小时,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一甲醇(4:1)的混合溶液40ml,称定重量,混匀,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试品溶液5~1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贝母素甲(C27H45NO3)和贝母素乙(C27H43NO3)的总量,不得少于0.080%。

12.8 浙贝母饮片 12.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12.8.2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12.8.3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12.8.4 用法与用量

5~10g。

12.8.5 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12.8.6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12.9 出处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浙贝母的用法

1、浙贝母是浙贝母的鳞茎,其作用是清热化痰,消气止咳,散结消肿,现代用于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气管炎咳嗽、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瘤、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前列腺肥大、百日咳等。浙贝母的作用是治风热或痰热咳嗽,疮痈肿毒,用药禁忌是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浙贝母。

2、浙贝母的用法:

浙贝杏仁露

材料:浙贝母、甜杏仁、冰糖

做法:先将浙贝母和杏仁用清水洗干净,然后将杏仁用水浸泡一下,然后将杏仁的皮去掉,就把浙贝和杏仁放入砂锅中,并且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然后再加入适量的冰糖,三十分钟过后就可以去渣留汁,放凉后就可以喝了。

功效:浙贝杏仁露具有清热化痰,镇咳的功效,适合那些患有肺炎的中老年人饮用,当做辅助治疗。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浙贝母也叫大贝、象贝。是冬天最常用的中药材,它能清热化痰也能止咳润肺,这种中药材质地很脆,外表为白色,平时除了可以入药以外,还能直接泡水喝,能清热解毒,也能调理身体,可以用于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止咳,还能主治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它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但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下面就随我一起来看看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吧!

浙贝母的作用与功效

1、治疗慢性胃炎

浙贝母对人类高发的慢性胃炎以及胃溃疡等症都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平时人们发病以后可以把浙贝母与海螵蛸和珍珠粉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制服用,也可以把它们制成中成药直接口服,能让人们的胃溃疡和胃炎症状很快减轻。

2、消肿止痛

浙贝母具有消肿止痛的重要功效,对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的腮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将浙贝母与大黄、胆南星等中药材混合研磨成粉,加醋调匀后外敷于脚心,可以让腮腺炎引发的腮部肿痛肿大得到缓解,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3、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可以用于外感风热或者痰火郁结所致的咳嗽声重,咳痰黏稠色黄或者肺阴不足所致的干咳无痰或者痰少质粘,口舌干燥等。痰热者可以配伍桑叶,牛蒡子,前胡,桔梗等,肺阴虚的可以配伍沙参,麦冬,天冬等滋阴润肺的药物。也可以用于瘰疬痰核,乳痈肺痈等,常与玄参,牡蛎同用,比如消瘰丸。

浙贝母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脾胃虚寒及痰湿者禁用,浙贝母不宜与乌头同用。,一般情况下,寒痰、湿痰以及脾胃虚弱等患者不宜食用浙贝母,服用浙贝母容易导致健康受到影响,同时我们在服用浙贝母的时候还要小心,浙贝母不要与乌头类药材一起食用;而且如果是孕妇在怀孕期间食用浙贝母,要在医师的建议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副作用,特别是要小心对胎儿健康的影响。除了上面介绍的情况之外,我们在使用浙贝母时要注意其用量,如果过量食用会有相反的作用发生的,因此服用浙贝母必须要注意量才行。

中药浙贝母?

【药名】浙贝母 zhebeimu

【别名】象贝、大贝、珠贝。

【英文名】Bulb of Thunberg Fritillary。

【来源】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g.的鳞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有2~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狭披针形至线形;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少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歧。蒴果卵圆形,有6条较宽的纵翅,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林下较阴处。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两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珠贝:完整的鳞茎,扁球形,直径1~2.5厘米,高1~1.5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呈肾形,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个及干缩的残基。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弱,味苦。大贝(元宝贝):单瓣的肥厚鳞茎,略呈新月形,长2~4厘米,高1~2.5厘米,厚0.6~1.5厘米,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有淡棕色斑痕,内表面类似白色至淡黄白色。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内服,或1.5克研末服。用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反乌头、草乌。

【药理研究】本品有镇咳、镇静、平喘、扩瞳、调节血压、镇痛、升高血糖、祛痰等作用。可扩张气管平滑肌,对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可减慢心率;瞳孔扩张,抑制唾液分泌;可升高血糖等。

【化学成分】含甾醇类生物碱贝母素甲,即浙贝母碱、贝母素乙、浙贝宁、浙贝酮、贝母辛、异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浙贝宁苷、浙贝丙、胆碱、鄂贝乙素素等,并含多种二萜类化合物。

【使用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弱者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配伍药方】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9克,紫苏6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乳痛乳疖:炒白芷、乳香、没药(各制净)、浙贝母、归身,等分为末。每服15克,酒送。(《外科全生集》)

③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9克,金银花18克,蒲公英24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溃疡性口腔炎:浙贝母4.5克,乌贼骨25.5克。将上药研细。每次6克,日服3次。(《山东医刊》1966,(3):象蛸散)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1925.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7:33
下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7:33

相关推荐

  • 富贵铁的养殖方法6(富贵树养殖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1、富贵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土养 2、盆栽富贵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3、铁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4、盆栽富贵竹怎么养才能更旺盛 5、水养富贵竹怎么养 6、富贵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富贵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土养 富贵竹(学名:Dracaena sanderiana),别名竹蕉、万年竹,开运竹、富贵塔、竹塔、塔竹。放在文昌…

    肥料资讯 2022年7月31日
    00
  • 氮肥作用化学式 氮肥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有机氮肥化学式是什么? 有机氮肥的化学式为CO(NH2)2。 和碱混合没有氨味的有机氮肥是CO(NH2)2,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 碳酸的二酰胺,分子式为H2NCONH2 [CO(NH2)2]。常见有机氮肥主要是尿素。尿素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要在作物的需肥…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5日
    00
  • 白鹭花养殖(白鹭养殖基地)

      1. 白鹭养殖基地 连城白鹭鸭食材 原产连城白鸭 (一只) 茅草根 适量 盐 适量 连城白鹭鸭做法 1.解冻洗净 采用冷水浸泡解冻或自然解冻后用清水洗净 2.切块 将鸭肉切块(去除鸭屁股) 3.焯水将鸭肉放入锅中边加热加捞去血水浮4.洗净 将焯水后的鸭肉用清水洗净 5.加水鸭肉洗净后装入陶瓷盆中,加适量 净水(矿泉水更佳) 6.隔水清蒸隔水清蒸至熟,养殖…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2日
    00
  • 稻草灰和肥料哪个好些

    稻草灰和肥料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具体哪个更好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和种植的植物种类。 稻草灰的优点 钾肥:稻草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有约8%的钾,是一种很好的钾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杀菌防虫:稻草灰具有很好的杀菌和防虫作用,可以防止真菌和昆虫的侵害,特别适合兰花等对消毒要求较高的植物。 改善土壤:稻草灰呈碱性,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改善土壤结构,…

    肥料资讯 2025年4月5日
    00
  • 土壤带 土壤带什么电

    中国土壤植被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地球陆地表面上的各种土壤,都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在地球陆地表面,一方面,由于在不同纬度上,接受太阳辐射能不…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1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