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鳙鱼养殖现状花鲢通常滤食,因此生长较慢,往往要两三年才能上市。近年来水库不再让投喂和肥水,花鲢的长势会更加受到影响。
因此,花鲢的价格才如此的坚挺。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花鲢专用饲料,让花鲢在池塘里面快速养成。二、鳙鱼饲料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二十一世纪初鳙鱼饲料开发以来,已有许多饲料厂家陆陆续续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但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01、配方不专一,对鳙鱼的营养需求认识不清。许多厂家为了减少配方数而用其它低档次草鱼料的配方。
02、料型各异,缺乏系统性研究。03、市场定位不明确,质量偏低,模式不清晰。04、对鳙鱼的摄食习性不了解,故饲料只顾着模仿制作,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05、对鳙鱼人工饵料的投喂方式缺乏必要的研究。目前常用的投喂方法主要有挂袋法、饵料台法及投饵机投喂法。此外,用配合饲料进行高密度养殖时是否会影响鳙鱼的肉质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三、 鳙鱼饲料研究开发现状1、注意鱼种的放养:01、挂袋养鳙鱼,鳙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控制在200-300尾/亩之间,至少放3-5种不同规格的鳙鱼种,且最大规格与最小规格至少相差半斤以上。02、挂袋养鳙鱼,不能与罗非鱼、淡水白鲳等抢食能力强的鱼类混养。03、挂袋养鳙鱼,可与草鱼、鳜鱼、翘嘴鮊等抢食能力较弱的鱼类混养。
04、待大规格鱼种达上市规格时开始上市,直至小规格鱼种卖完。2、注意饲料的投喂方式和数量:01、夏季每天投喂两次,投喂率为1%-1.2%;春秋季每天投喂1次,投喂率为0.5-0.8%;冬季晴天中午投喂1次,日投喂率为0.3%,每次控制饲料袋内的饲料在2个小时内吃完。02、喂鱼时,应先开启投饵机,把吃食性鱼类集中在一侧吃食,然后在另一侧挂袋喂鳙鱼。03、每口池塘挂1盏5瓦的小灯泡,水库可挂大灯泡,夜间无月光时,可开灯2小时。
04、池塘挂袋养殖鳙鱼时,所挂饲料袋可全部浸入水中。05、刮风下雨天和水温低于15℃时,停喂饲料。
鳙鱼也叫做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等等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鳙鱼也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鳙鱼要怎么养。
以下就是我做的鳙鱼的 饲养 方法 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鳙鱼的养殖技术 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
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
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养殖模式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水质调控 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同时也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扩大饵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养殖水体中施放了微生态制剂的有益菌,其不仅竞争排斥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而且还可以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反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存活率。 食料使用 食性分析 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根据对鳙鱼的食性研究表明,生长良好的花鲢肠道中充满了大型浮游生物及水体中的腐殖质。因此在高密度养殖花鲢条件下,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腐殖质,在水体缺乏大型浮游生物时,把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花鲢的主要饵料。
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隐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因此花鲢高密度养殖水体必须水肥且水体中腐殖质充足。 肥料使用 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 其它 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提高鳙鱼的产量。 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
原始有机肥营养全面,但有效成分太低,肥效缓慢,限制鱼产量。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但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将传统有机肥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合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大量腐殖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
有能肥水、改水、控水的功效。也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满足花鲢营养和花鲢养殖高产,主养花鲢有机肥必须超过无机肥。
病害防治 疾病防控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病一般在“大麦黄, 白露 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
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大量用有机肥的水体在7-8月份杀一次虫, a、中华鳋病:其症状是虫卵或虫体寄生在鱼的鳃部,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水肿、苍白、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锚头鳋病:其症状是病鱼体表可见大型虫体,寄生处充血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旺,继而鱼体消瘦而亡。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暴发性出血病:症状是眼球突出、充血;体表充血发红。 a、原发性出血病:少量白鲢死亡,只需杀菌。
b、继发性出血病:先是底层鱼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出现大面积死亡。先杀虫,后根据情况杀菌、调水。 鳙鱼的特征 外形似鲢,侧扁。
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
1、池塘的选择。 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
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
2、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
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3、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是养鳙鱼成败的关键,在养鳙鱼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水质的变化。观测水质可以用透明度来做标准。 在幼鳙鱼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25—35厘米,幼鳙鱼以后应在35—45厘米,若鳙鱼体达到8—10厘米时,透明度小于30厘米,一周内就有可能出现黑鳃病。
(1)经常换水换水量和换水时间应根据水色的变化、透明度、鳙鱼外壳及鳃部的清洁度及底质的污染程度来决定。 (2)调节盐度在淡水源充足的地方,为使斑节对鳙鱼生长快速而舒适,应根据鳙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来调节盐度。 (3)改良水质有条件的养鳙鱼场还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如过磷酸钙、微生物制剂、光合菌类等来改良水质,以吸附或分解池底的有机质,减少氨等有毒气体的危害。 4、饲养方法。
鳙鱼主养想要获得更高产量,就必须投饵。饵料可以是麦麸、皮糠,但效果都不如专用鳙鱼饲料好。鳙鱼饲料由饼粕、糠麸、鱼粉等与添加剂构成,要求营养价值比草鱼饲料要高,与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相近,一般制成粉状,含粗蛋白30%以上。当春天水温达到15℃时,先在上风处慢慢人工驯食,与驯食其它吃食性鱼类大同小异,但是时间可能要稍长些。夏秋季节水温在26℃以上时,是鳙鱼生长×快的时节,一定要结合水质管理加强投喂。鳙鱼训食成功后,投喂量一般为池鱼体重的1%一3%,×喂2—3次,投喂时一般集群围绕在食场游转,头部半露水面,连水带饲料吞入口中,整体表现不如其他吃食性鱼类激烈,相对温和的多,饵料系数一般在2—3之间。
有人用膨化微粒浮性饲料投喂鳙鱼,虽然饲料质量很好,但是效果很不理想,鱼生长不匀,大小悬殊,并且饵料系数很高,群体产量也一般。还有人用蛇皮袋装麻油渣、菜油渣、干鸡粪以及其他粉状饲料,悬挂在池塘上风安静向阳处,一般每亩挂一个口袋,鳙鱼群饿了就会自己去碰触口袋吃食,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油坊下脚料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的池塘,并且被网箱养殖者借鉴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5、疾病防控。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病一般在“大麦黄,白露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
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1、饲料
饲料蛋白含量在30%以上、脂肪在4%以上。饲料蛋白原料是动物性蛋白原料和植物性蛋白原料,动物性蛋白原料来源是鱼粉, 植物性蛋白原料来源是花生饼,饲料原料用超微粉碎, 可以提高花鲢的消化吸收效率和生长速度。
2、投喂
花鲢的投喂量根据水温、浮游动物生物量、放养密度、鱼的摄食情况来调整,花鲢为滤食性鱼类, 通过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饲料进行摄食,花鲢肠道中充满了大型浮游生物及水体中的腐殖质。
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花鲢的主要饵料,花鲢在水体表层摄食饲料, 注意投料时要避免浪费。
3、日常管理
每天巡塘,注意鱼塘的水色和鱼的生活活动状态,,如果发现鱼塘中的鱼浮头或者鱼类病害,应及时处理。投喂饲料时要注意水的质量和天气的变化,还有注意鱼类吃食的情况。
扩展资料
食疗保健
1、保护心血管:鳙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2、暖胃美容:鳙鱼具有调胃作用,经常食用还能起到润泽皮肤的美容作用。
3、益智抗衰老:胖头鱼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可润泽皮肤。
鳙鱼的养殖技术一.范围适用于鲢鳙鱼池塘养殖。二.池塘的选择 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
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
三.水质指标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607–1989PH值6.5—8.5溶解氧≥4mg/L氨氮<0.025mg/L生化需氧量<5mg/L其它:应符合GB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4)投饵技术与投饵量四.亲鱼的培养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放养后,根据季节及池塘具体措施追肥。五.投饵技术和投饵量鱼种培育期间内,辅投人工饲料,入冬前每万尾每天投放花生麸或米糠1kg左右;天气转冷后,施肥可减少,但是花生麸、米糠等投放量需稍微增加,使鱼种累积脂肪越冬。六.肥料的使用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原始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但有效成分太低,肥效缓慢,限制鱼产量;无机肥虽然有效成分含量高,但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
将传统有机肥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合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多种有机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不但营养丰富、全面,而且还能肥水、改水、控水,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生物有机肥由于添加了一定量的有机质、肽类、有益菌,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六.运输技术1.要求:水质清新,含氧量高,鱼体健康,密度适宜和操作轻捷。2.方式:车辆、船只和飞机等运输工具,盛载的器具有木桶、帆布和尼龙袋等。
使用菜籽饼养殖鳙鱼,要将其制作成饲料使用,增进鳙鱼的食欲,首先采取水洗法或铁盐法清除菜籽饼中的芥子苷物质,避免产生有毒物质,然后将去毒后的菜籽饼和玉米粉、麦麸混合,每天为鳙鱼投喂一次即可。 菜籽饼怎么养殖鳙鱼 使用菜籽饼养殖鳙鱼时,要将其制作成饲料使用,可以促进鳙鱼的食欲,使其生长速度加快,但菜籽饼中含有芥子苷,在生物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使用菜籽饼养鳙鱼前,要采取去毒措施。
菜籽饼的去毒方法 菜籽饼去毒可以采取水洗法、铁盐法或碱处理法,水洗法去毒时,要水泥池底部开一个小口,然后将菜籽饼放入其中,加入清水反复浸提,就能清除毒素,铁盐法去毒时,要将菜籽饼粉碎后和硫酸亚铁混合,高温蒸煮半小时后风干。
菜籽饼如何饲喂鳙鱼 使用菜籽饼制作鱼饲料时,要将去毒后的菜籽饼和玉米粉、麦麸等物质均匀混合,直到混合物可以捏成形且不溢水,落地即散,再将配制好的饲料投放到养殖池即可,注意春夏季节每天只能投喂一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