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人们为了能吃饱,曾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最靠谱的也就属粮食食用增量法了,也就是在粮食数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后期的烹饪方法,达到粮食变多的效果,但是这种做法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想把粮食变多不应该靠这种烹饪方式,而是应该去增加粮食的产量,幸运的是,终于有人发现了粮食增产的方法,其中就有袁隆平爷爷,并且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粮食增产这条路。
1973年10月,一场关于杂交水稻的科研协作会议,在苏州召开,袁老也是在这个时候告诉大家,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已经成功,之所以叫籼型是因为南方推广的杂交稻,是以籼型稻为主的,虽然刚开始的产能并不高,每亩田只能制种十斤左右,但是在科技人员和制种人员的反复研制下,短短几年里,制种产量已经达到每亩一百多斤,解决了制种和培育的问题,杂交水稻很快就被投入生产,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因为它的根系发达 适应性广,后来的亩产甚至可以超千斤,袁老也因此获得了发明特等奖。
1986年,袁老正式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因为他觉得,要想把育种的效率提高,然后往更高的方向发展,育种程序就要从繁到简,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三系法变成了两系法,为杂交水稻领先世界提供了保证,到了九十年代,有人开始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又有了超级稻的育种计划,然后袁老就带领着技术团队,接连攻克了水稻超高产的道路上,出现的一系列育种难题,从七百公斤到一千一百公斤,五个亩产目标全都一一实现,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世界纪录,截止到今年五月,我们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一千七百万公顷,占据全国水稻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每年增产的粮食,就能养活7000万人。
2022年8月,远在马达加斯加的农牧渔业司长,来到了湖南长沙,为袁老带来了一张印着杂交水稻的钱币,原来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已经推广种植了四万公顷,后来袁老又在2022年,带领团队在全国仅十个地区,启动了海水稻种植示范,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两万亩,扩大到了十万亩,因此袁老就立下了,十年内推广到一亿亩的目标,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每年就能多生产出近300亿公斤的粮食,可以养活八千万人左右,到了2022年11月,杂交水稻的双季亩产也突破一千五百公斤,于是袁老就决定,争取早日让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两千公斤,今年五月,超级水稻的测产结果,已经达到1004.83公斤。
袁老曾说他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水稻高产 更高产,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到巴基斯坦的印度和平原,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到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为全世界都带来了福音,杂交水稻之父也成为了我们的骄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