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鹅为目前我国农间培育出的较大优良品种鹅,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鹅之一。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虽然狮头鹅抗病能力强,不易生病,但它也会生病。那么狮头鹅有哪些常见病如何预防和治疗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小鹅瘟
小鹅瘟病是鹅的主要传染病,对养鹅生产威胁很大,且近年来不但小鹅发病,大日龄鹅只(50日龄以上)同样也会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本病有效的预防办法是通过母鹅免疫产生抗体传给子代,对未有母源抗体的雏鹅预防方法是在5日龄-7日龄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一头份,15日龄二免注射1.5头份。实践证明,通过免疫的鹅群能有效控制小鹅瘟病的发生。
治疗办法:如发病时可用抗小鹅瘟血清治疗。
二、鸭瘟病
鸭瘟病常发生于20日龄以上,鹅只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
预防措施:在12日龄注射鸭瘟疫苗,每只雏鹅10头份,21天龄二免注射,每只雏鹅20头份,通过免疫的鹅群,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办法:病鹅用抗鸭瘟血清治疗,每羽每次肌肉注射1ml,同时肌肉注射氟美松0.5mg,在饲料中增加多维素含量,在饮水中按比例加入口服补液盐,2~3次/d,连用3d,让鹅自由饮用。为了防止继发感染,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或卡那霉素等抗菌素。
三、鹅啄癖
网上饲养啄癖为常见,病因较多,如长时间灯光过强,饲养密度大,温度过高,缺乏某种微量元素等均可导致发生。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均衡饲料营养,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预防疾病发生。
治疗办法:如果初发生啄羽现象,就应立即分析查明原因,针对病因给予及时处理。用1%~2%的石膏粉配合中升阿莫西林混饲7天,用于防治啄羽、啄肛。对鹅体外伤或啄伤要及时治疗,涂擦紫药水、碘酊等,并隔离饲养。
四、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根据发病的年龄,侵害部位及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不同情况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本病主要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关,被病鹅粪便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因素。
预防措施:加强管理,增强鹅体的抗病力,注意鹅舍通风干燥,定期消毒,冬天防寒保暖。预防免疫是控制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措施。
治疗办法:选择较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在用药前尽量进行药敏试验。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鹅,促使痊愈。
五、鹅副粘病毒病
鹅副粘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各种日龄和各品种的鹅群均有高度易感性。症状为潜伏期3-5天,拉稀,白色、黄色、绿色及红色稀粪,精神委顿,眼有分泌物,行走无力,随水漂流,部分鹅后期有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10日龄雏鹅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发病后6-7天有好转,9-10天康复。
预防措施:平时应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调整鹅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对4~8周龄的仔鹅可全群喂服维生素和抗菌药物。
治疗办法:发病鹅立即用副粘病毒血清肌肉注射,每鹅注射2毫升,并全群喂服多维抗菌药物,以提高抵抗力,并注意环境消毒,防止继发感染和重复感染。该病没有有效治疗药物,需以预防为主。
六、鹅白痢病
全期均可发生。
预防措施:用0.02%~0.04%痢特灵粉拌饲料连喂5~7天。平时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0.3%的土霉素粉,连用两天,每天1次。坚持对鹅舍与环境定期用2%~5%高锰酸钾或0.2%的火碱消毒。
治疗办法:可用土霉素0.3%拌料;庆大霉素,1500单位/只,饮水5天。用生物制剂如乳酸杆菌、链状菌、酵母和酶制剂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七、鹅趾瘤病
患鹅不愿运动、卧地不起,人为驱赶,跛行明显。脚底部有不同硬度的肿胀物,有的呈鹅蛋大,有的为鸡蛋大。有些病例其炎症蔓延到脚趾间组织、关节和腱鞘。切开肿胀物,内含乳白色脓汁,有的呈干酪样坏死组织。亦有脓肿溃烂形成溃疡面。
预防措施:严禁到尖锐、粗糙及刚割完芦苇滩等地放牧。选择平坦柔软地区放牧。
治疗办法:可用手术切开脓肿物,排脓并用1%利凡诺尔溶液冲洗,撒入土霉素粉或消炎软膏。此时,须停止放牧,关养在清洁、干燥鹅舍内,每天换药1次。
在养狮头鹅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养殖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此外,也应了解以上所述狮头鹅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做好预防避免其发生,若一旦有发生便于尽快控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