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您带来最新的美食资讯,家庭最实用的烹饪技巧,关注「辣爸食堂」幸福每一天。
害虫,是指有害的虫子,是人类根据自身利益对一些昆虫的定义。比如蝗虫、豆虫等。与之相反的是益虫,是指对人类的利益有帮助的昆虫,比如蜜蜂、蜻蜓等。
这些虫子大多数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很多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很多甚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咱们国人太能“吃虫”,所以大多数食用昆虫都需要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
有些被称为“害虫”的昆虫,在国外泛滥成灾,破坏庄家植物,让当地政府和人们头痛不已。但在中国,它们却被端上了餐桌,成为了人们的美食。在云南,可食用的昆虫就超过了2000种,著名的“昆虫宴”是云南的特色美食,为全国最能吃虫的省。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昆虫是人们常吃的。
1、蜈蚣
蜈蚣,又名天龙。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总有它的身影,小型昆虫是蜈蚣的食物。蜈蚣的脚呈钩状,钩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但毒素不强,会造成疼痛但不至于致命。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是生活在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是蜈蚣中的巨无霸。身长30~40厘米,最大的在44~46厘米,连蛇都要惧它们三分。
蜈蚣的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用蜈蚣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修补组织细胞,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愈合。蜈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常用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症,多属厥阴。”
蜈蚣的吃法:泡蜈蚣酒、香炸蜈蚣、烤蜈蚣、水煎蜈蚣汤等。
2、蚕蛹
蚕蛹,是蛾的幼虫。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大蚕蛹和一种小蚕蛹。小的是家蚕蛹,大的是是柞蚕蛹。晚蚕砂、蚕蜕、蚕茧、白僵蚕等,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均为不饱和脂肪。氨基酸含量非常高,种类齐全,易于消化吸收,常制作成氨基酸口服液以及营养强化剂等。同时也是高钙高镁的食物。其钙含量是牛肉的76倍,鸡蛋的32倍;镁含量是牛肉的4倍,鸡蛋的12倍。
国内盛产蚕蛹的地区有:浙江淳安威坪镇是浙江主要桑蚕基地,也是全国桑蚕集中的地区,盛产蚕蛹。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的“凤城蚕蛹”,丹东凤城市特产,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
蚕蛹的吃法:炸蚕蛹、烤蚕蛹、干煸蚕蛹、爆炒蚕蛹等。
3、知了猴
知了蛹,俗称知了猴,是蝉的幼虫。生长在田间、树下等地方的泥土里。每年的7~9月份是知了猴的最佳采捉季节。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食用知了猴的习惯,河北、河南、湖北、上海、北京、山东、广东等省市尤为盛行。
知了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钾、磷、钙、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知了猴的皮又是一种著名的中药。作为食用昆虫,在中国的昆虫食用菜谱上,销量一度成为榜首。
知了猴可以捕捉野生的,也有大量养殖的。野生知了猴的数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食用的需求,所以,养殖知了猴已经成为了一个致富的行业。目前养殖知了猴是食用知了猴的主要来源。
知了猴的吃法:油炸知了猴、香煎知了猴、烤知了猴等。
4、脱壳知了
知了,知了猴的成虫。一到夏天,知了在树上“吱~吱”叫,这就是知了猴脱壳后变成了成年会飞的知了。有一个成语,叫“金蝉脱壳”,说的就是知了猴蜕变成了知了。“金蝉脱壳计”便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二十一计”。
成年的知了吃的人少,成年的知了皮厚且干涩,一般吃成年知了的人很少。但是知了在刚刚脱壳的时候,身体刚刚从壳中爬出来时,这个时候身体还是乳白色的,并没有变黑。这个时候的“初始知了”才是最嫩的。
一般刚刚脱壳的“嫩知了”,剪去翅膀、腿足,用盐腌制后,再进行油炸或者干煸,是一道下酒的好菜。很多人对“嫩知了”的喜爱,远远大于对知了猴的喜爱。嫩知了要比知了猴口感更嫩。
嫩知了的吃法:油炸知了、干煸知了、香辣知了等。
5、豆虫
豆虫,是豆天蛾属的一种昆虫,在江苏地区叫豆丹。这是一种大肉虫,以吃大豆叶子、洋槐树的叶子为生,天然无毒的“小胖子”。它体形优美,雍容华贵体型与蚕相似。
豆虫在苏北地区尤为多见,被称之为“豆丹”。豆虫是大豆的天敌,它啃食大豆的叶子,大豆叶子全是孔洞,严重时大豆不能结果而死亡。但是它却是无毒无害的高蛋白食物,是连云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
豆虫入菜,形式多样,可烧、可炒、可清蒸、可制汤,甚至可制浆加工成水饺馅料。豆虫是优质的蛋白质重要来源,比肉类、鱼类、植物类的蛋白质更适合人体吸收,营养价值非常高,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钙、镁、磷、铁等含量非常丰富。豆虫加工后的豆虫皮可以作为药材,其主要物质是虫体甲壳素,与蝉蜕相似。
豆虫的吃法:青菜豆丹汤、豆丹烧豆腐、炸豆虫、青椒炒豆丹等。
6、哈虫
哈虫,又叫柴虫。这种虫子在农村经常见到,一般生长在树干内,以啃食木柴为生。啃食木柴木头的时候会发出啃食的声音,在农村,砍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
哈虫的营养非常丰富,尤其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低脂肪、高蛋白理想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常吃哈虫可以养阴护肝,是非常不错的滋补营养食品,尤其对阴虚盗汗,失眠,肺结核等有不错的效果。
哈虫还可以生吃,生吃哈虫口感微甜,十分鲜嫩。经过油炸后的哈虫,更加酥脆香嫩、鲜香美味,是下酒的好食材。因为非常受市场欢迎,所以哈虫也是食用昆虫里养殖的热门,利润也比较可观。
哈虫的吃法:油炸哈虫、干煸哈虫、柴虫煎鸡蛋、碳烤柴虫等。
7、蜂蛹
蜂蛹,一般为黑蜂、土蜂、胡蜂、黄蜂等野蜂的幼虫和蛹。蜂蛹从开春以后就开始繁殖,而且一直到每年的10月份截止。由于蜂蛹寻找难度大,采集危险性高,而且蜂蛹数量也特别少,因此蜂蛹的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尤其是胡蜂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天上人参”,味道也更香嫩。胡蜂蛹比普通蜜蜂的雄蜂蛹个头还要大,市场价值更加高,9月下旬也是蜂蛹体积最大的时候,而到了10月以后很多蜂群会慢慢消失。而且胡蜂毒性很强,养殖胡蜂危险性较大,所以也是价格更高的原因之一。
蜂蛹营养非常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有促进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的功效,它还具有抗氧化、抗疲劳,能使机体保持年轻的状态的作用。
蜂蛹的吃法:油炸蜂蛹、蜂蛹煎蛋、姜葱炒蜂蛹、椒盐蜂蛹、金沙蜂蛹生菜包、香辣蜂蛹、松籽炒蜂蛹、蜂蛹花仁羹等。
8、蝎子
蝎子,是有毒的昆虫之一,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是国内常见的有毒昆虫。蝎子的品种很多,中国有记录的有东亚钳蝎、条斑钳蝎、海南双针蝎、大理石纹狼蝎、中华狼蝎、藏蝎、辽克尔蝎等。其中东亚钳蝎在中国分布最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省均有分布,其中以河南、河北、山东最多。
世界上最大的蝎子是“真帝王蝎”,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及南部。成年的真帝王蝎体长都在0.2 — 0.3米之间,最大的能长到0.4米。这种巨蝎动作迅速、性情彪悍、具有领地意识,但这种巨型蝎子的毒性不是很强,即使被咬到也不会危及到人的生命。
《开宝本草》中曰:“味甘、辛。性平,有毒。主治诸风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搐。”可见蝎子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且吃蝎子具有美容养颜,通络止痛,活血除湿等功效。用蝎子泡的酒,经常饮用,可护肾脏,提高机体免疫力。
蝎子的吃法:炸全蝎、蝎子汤、蝎子泡酒、蝎子炒鸡蛋等。
9、竹虫
竹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浙江、湖南、四川、江苏、广西等竹林茂盛的地区。外形酷似冬虫夏草的虫形,以啃吃竹子竹纤维和汁液为生。成虫6月飞出,在竹林内飞舞,寻找竹子的粗枝产卵。
竹虫的幼虫酷似冬虫夏草,含丰富蛋白质和10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具有养脾健胃之功效,是理想的健康食品之一。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非常喜欢吃竹虫,营养价值很高。
由于生长在甜竹心中,来之不易,云南的哈尼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都把竹虫做为日常美味。竹虫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可达30%~40%,氨基酸含量为29.90%,粗脂肪含量为60.4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9%,营养丰富。用油炸脆后食用,味道鲜美,是下酒好菜。
竹虫的吃法:油炸竹虫、凉拌竹虫、竹虫汤、竹虫蒸蛋、炒竹虫、生吃竹虫等。
10、蚂蚱
蚂蚱,又叫草蜢,学名蝗虫。全世界的蚂蚱有超过1万多个品种。其中东亚飞蝗在中国分布范围最广。它们的食物范围很广,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等均是它们喜爱的食物,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是世界农业主要治理的虫害之一。
但是作为可食用昆虫,蚂蚱的营养非常丰富,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昆虫宴里,蚂蚱是最受喜爱的昆虫之一。富含高蛋白及各种微量元素,是美味和滋补并存的高档食品。有健脾消食,息风止痉,止咳平喘等功效。
在国外,用蚂蚱制作成做菜品、罐头、饼干、蛋糕等食品,非常畅销。在国内,一般是用来制作各种美味菜品,剪去翅膀、腿足,洗干净后用沸水烫过后食用,或者进行再加工,是下酒、佐餐的好菜。
蚂蚱的吃法:油炸蚂蚱、椒盐蚂蚱、烤蚂蚱、蚂蚱泡酒、腌蚂蚱等。
目前这10种常吃的昆虫,都需要养殖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你是“食虫族”吗还喜欢吃哪些昆虫,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