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较大,鱼类发病防治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大水面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造成污染,为了控制大水面鱼病发生,现介绍养鱼防病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养鱼防病技术
一、重视水质管理防止春夏季节疾病发生,培育良好的水质至关重要。①池塘彻底清汲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200千克或者每立方米水用20-25克漂白粉杀除病原微生物。②严格控制水源,防止污水流入池塘,必要时对水质进行测定,以便及时调节。
③注意观察天气、水色的变化以及鱼的活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开增氧机,保证水质清新,F氧充足。④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整微生态平衡,常用的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EM等。
二、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在决定放养密度时,历年的放养和养成结果是重要的依据,一般来说,鱼类生长良好,饵料系数不高于一般水平,浮头次数不太多,鱼的体质较好,各种鱼均能达到食用鱼标准或养成目标,说明放养密度适宜。
三、合理施肥基肥采用有机肥,施用时间宜早,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有机肥在施用前,先将肥料封闭发酵、腐熟以后再施入鱼池,这样既不会污染水质,又能较快地被水体生物吸收利用。夏季高温停止施有机肥,改施无机肥,作追肥使用。施肥时注意肥料的性质,采取量少次多的施肥方法,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在25-35厘米为宜。
四、强化优质饲喂优质的饵料是实现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具体做到:①杜绝霉烂、变质的饲料原料。②使用饲料添加剂时要注意激素的用量,控制在安全浓度范围之内。③在加工、运输、储存的过程中防止饵料变质,一旦变质切勿将其投入池塘,损害鱼体健康。④制定科学的投饵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
五、提高防病意识春夏是疾病的流行季节,加强防病意识势在必行。具体措施有:
①严格消毒,控制池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切断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的途径,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食盐等化学药品,也可配合沸石粉等采用物理消毒方法。②应坚持每天早晚2次的巡塘,仔细观察鱼进食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②定期投喂药饵。如用大蒜素、中草药、抗生素等拌饲料投喂,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养鱼防病方法
一是鱼种消毒法:大水面养鱼必须在投放鱼种季节选择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经过人工药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有漂白粉、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等,其用药量可在1000公斤水中放漂白粉10克,或硫酸铜8克,或食盐10~20公斤,或高锰酸钾20克,这些药物对鱼体皮肤和腮上的细菌、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二是饵料消毒法:病原体往往随饵料带入,所以投喂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经过消毒,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陆草,则应放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投喂;施用有机肥料,应1000公斤粪肥中加漂白粉200克,搅拌均匀后,投入水中。
三是药物挂袋法:药物挂袋必须先设置好固定食台,使鱼类养成定位吃食的习惯。草食性鱼类用竹竿做成“三角形”或“多边形”框架,搭成漂浮性的水面食台;吃食性鱼类是用芦席或竹席搭成半沉性的潜水食台。
定期用药物挂袋(一般每隔20~30天一个疗程),漂白粉挂袋每袋100克,每天换一次,连续3天;硫酸铜、硫酸亚铁挂袋,每袋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连续3天。药袋挂在食台周围,每个食台可挂3~6个袋。
四是投喂药饵法:大水面草、青鱼容易患肠炎病,在发病季节前(每年5~10月间)用磺胺胍进行预防,用药量第1天第1次按吃食鱼体重每10公斤用磺胺胍药粉1克,第2~6次每天药量减半,用麦粉等做粘合剂,加正常投饵量三分之一精料制成药饵投喂。另外如用碘酒拌饵喂青鱼可预防球虫病;用大蒜拌草或食盐水浸草喂草鱼预防传染性疾病效果较好。
五是中草药防治法:各地中草药可就地采集,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一般无副作用,如马尾松叶可防治草鱼肠炎和烂鳃病;乌桕树叶、大黄根茎可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地锦、铁苋菜、不辣蓼等防治草青鱼肠炎病和烂鳃病;楝树根茎叶可防治鱼类寄生虫病,土荆芥、贯众可防治毛细线虫病,以上中草药其根、茎、叶腐烂后又可肥水。
六是控制施肥法:大小面养鱼必须控制人工施肥,为了保持水域生态平衡,一般不提倡过量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如过量施用人畜粪,鱼类容易感染寄生虫;如过量施用化肥,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水质过浓,高温期间容易导致暴发性鱼病发生。
总之,养鱼受水体环境、鱼种来源以及放养密度,粗精饵料投喂多等因素影响,是鱼病发生和流行比较严重水体,因此在采取药物预防措施的同时,不可忽视生态防治。以上就是养鱼防病技术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