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多产于浙江、吉林等地,是一种生长在树干和朽木上真菌。其外形酷似人耳,又呈褐黑钯,故称之为黑木耳(也叫木菌或树鸡)。它本身蕴含丰富的营养成份,除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质,还有诸如铁、磷、钙、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元素。研究表明,100g黑木耳的钙、铁含量分别为375mg 和185mg,这相当于鲫鱼钙铁的7倍和70倍。
黑木耳是长在树干上的,但不能弄一垛树干来种做它的生长原料。可以找一些木屑,适当添加粉碎后的玉米秸,两者比例4:1;也可以寻些麦麸和米糠代替木屑。
把原料加水搅拌在一起,水含量在65%左右。再把拌好的原料装进塑料袋(注意,这不是平时我们家里买菜、装垃圾的那种袋子哈)。要找那种透明、耐高温的高压聚丙烯袋;或韧性较强的低压聚乙烯袋。两种袋子都能用,只是前者易破损,后者仅限在常压1000C的灭菌生产,视实际情况选用。把料装进塑料袋后,还得套上塑料套环,再用棉塞堵好,外面用牛皮纸裹上才算完。
装袋完成要及时搬进接种室,测量袋内料温达到28℃时,开始接种。开工前,接种人员必须用肥皂水洗手,并用酒精棉球对手和接种工具进行表面擦拭。然后点燃酒精灯,将接种镊子放在火焰中灼烧来灭菌;接着去掉菌种瓶封口包装,并灼烧瓶口,剔除老化菌种。
再除去塑料袋的牛皮纸,拔下棉塞,将瓶口通过套环均匀地撒在袋内培养料上。接种后,要及时对接种穴封口。切记,接种一定是无菌操作,通常每瓶原种能接种10-15袋培养料。
接种成功后,搭灶烧水。先给灭菌锅注水至锅口10厘米,再放上锅屉,屉上铺一层麻袋片。菌袋放在筐内备好的架子上,要轻拿轻放,让菌袋整齐平行排列,上下层采用交叉叠放。排列要留有间距,保持内部空气流通。最后用准备好的遮盖物(棉被或麻袋)把锅包严实。加热至100℃后,再保持约12小时,从锅里拿出来,放在接种室自然冷却至室温。
冷却的菌袋应直立有序地摆放在培养架上,静候发菌。培养架的层距在40厘米左右,袋与袋之间留空隙。过段时间,菌丝会生长进入培养料内,这时改为袋底相对,袋口朝外,平躺放置。接种后15天内,培养室应保持20℃~22℃的室温,这有助于菌丝慢慢生长,也能使菌丝长得粗壮,粗壮的菌丝有较强的抗病能力。15天后,袋内的菌丝已壮大,此时升温到25℃可加快发菌速度。当菌丝布满菌袋,再把温度降到18℃~22℃,让菌丝充分吸收养分,提高后期木耳产量。菌丝培养期间,避免光线照射,但培养室要每天通风半小时,否则氧气不足,会影响木耳菌丝的代谢,导致菌袋坏死。
菌丝培养结束,开始分床。先在地上铺地膜,再把菌袋拿来,直兰放在地膜上。菌袋间隔10公分左右,每平米摆放20袋。这样出木耳时,不至于相邻菌袋的木耳互相挤压,也益于空气流通。同时铺好喷水管道,选用自动控制开关的水泵。洒水是种植木耳的重要步骤,洒水要有始终如一的固定时间,不可中途任意更改。水质要求清澈,PH值呈中性。洒水方式推荐干湿交替。出耳后,发生耳片干燥卷缩,不用紧张。黑木耳性耐旱,只要洒上水,自然会舒展开。
等木耳成熟的时候,后背会出现白色孢子,这时木耳八分熟,是最佳采摘时机,否则就老了会影响木耳成色和质量。采摘时,不可强拉硬拽。要用刀片在菌袋根部,轻轻割下,这个过程要注意保持耳片清洁。木耳采摘后要耳片朝上、耳根在下(耳片太大可撕开),晾在网纱上晒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