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1月19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研究员赵久然团队选育的农科糯336、农科玉368等系列高叶酸甜加糯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组织遴选的2022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产品。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常舍村种植的农科糯336玉米 马爱平/摄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22-2022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表彰决定,赵久然主持完成的优质特色鲜食糯玉米系列新品种培育及应用成果获得2022-2022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图片源自农业农村部官网
受表彰的农科糯336等系列甜加糯新品种,通过科企合作方式,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累计在全国种植1000万亩以上,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甜加糯型主导品种,引领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新方向。该系列甜加糯型玉米的品种培育,以及种质创制、杂优模式创新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赵久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研究员赵久然 马爱平/摄
好吃又有营养,好种又好管。农科糯336,于2022年一次通过4大玉米主产区的国家品种审定,籽粒叶酸含量可达300μg/100g(鲜籽粒)以上。它在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以及云贵川等地区种植,得到企业和农户的种植检验和认可。
农科糯336等系列品种正在成为我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玉米品种。
北京京郊房山区琉璃河镇常舍村鲜食玉米种植大户韩凤岭,连续十余年种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品种,从最初的京科糯2000等,到现在的农科糯336、农科玉368等高端优质类型,品种品质显著提升,加上农科院专家提供的配套技术支持,韩凤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鲜食玉米大户,他带领村民成立鲜食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面积达到2700多亩,效益显著。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研究员赵久然(右)和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鲜食玉米种植大户韩凤岭(左) 马爱平/摄
今年我们又建了50余个温室大棚,第一次尝试利用设施温室方式种植农科糯336,以在11月以后反季节销售,满足冬季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目前大棚内鲜食玉米长势旺盛,处于陆续采收阶段,主要以市民或消费者前来采摘、社区团购等方式销售,价格达到4-5元/根,每棚收获鲜穗5000穗以上,平均每棚产值2万多元。这都得感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久然老师团队数十年来持续不断研发出广受市场欢迎的好品种。韩凤岭感激地说。
经20多年联合攻关,赵久然团队先后创制出系列优良糯玉米自交系73个;广泛用于糯玉米品种选育;首创硬质型×软质型、糯质单隐×甜糯双隐等杂交组配模式,培育出优质特色鲜食糯玉米系列新品种51个,其中京科糯2000E、农科玉368等11个品种成为当前主导品种;创建高质量高产量制种技术及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全产业链提升,新品种广泛应用。所育品种累计在全国推广应用1.05亿亩,占我国鲜食糯玉米种植面积70%左右,仅种植环节新增效益500亿元以上,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引领和推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相关品种及产品已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有力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鲜食糯玉米的发展。
编辑:张爽
审核:岳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