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残疾人在求职就业时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他们有的因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而对就业产生抵触,有的则因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缺乏对职业发展清晰的规划。本期介绍的案例中,泸州市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及时针对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最终帮助残疾人打开心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怎样帮助残疾人理清就业思路
文_胡坤
我是四川省泸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近年来也参与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中。在这里,我介绍一个帮助残疾人理清就业思路顺利实现就业的案例。
小张是一位肢体残疾人,在一次走访中,我了解到她有就业需求,于是便对她提供了职业指导。在指导时,我首先对她的基本情况和需求进行了解。小张是初中学历,几年前参加过合江县残联组织的电脑培训班,会简单的电脑操作,以前也曾在家中做过副食生意。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生意已经歇业。目前,小张和父母一起在家中务农,女儿在上小学,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外出打工维持。所以在交流中,小张表示特别想去镇上或者镇附近的临港园区就业。
在了解小张的情况后,我针对性地给她介绍了一些关于残疾人保障和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政策法规。然后帮她分析其就业的劣势和优势,给她提出了以下建议:要及时、多途径关注镇上以及临港园区工厂的招聘信息;可申请农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利用她的家离镇子不太远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小规模养殖业。其中,第一项就业难度较大,后面两项比较现实。
听了我的建议后,小张依然坚持想去镇上或者临港园区就业。她的理由是镇上或临港园区工作较为稳定,收入较好;而村里公益性岗位怕干不了或者干不好,且工资低。
针对很想去镇上或临港园区就业这点,我考虑到小张的自尊心,并没有回绝她,答应帮她关注这方面的招聘信息。同时,我还继续给她分析了从事农村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可能性及现实性:这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可以兼顾家里的种植和养殖业,这样家里收入可以实现多处开花,加起来也是很可观的。之后,我又对自己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梳理,决定从两方面着手对小张进行指导:一是关注相关招聘信息,并把了解到的招聘信息及时和她进行沟通,和她一起分析就业的可能性;二是继续引导她报名农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并鼓励她利用家中富余的粮食发展小规模养殖业。
经过连续两个月6次电话沟通交流,小张终于意识到在镇上和临港园区就业的难度,接受了我的建议。当我再次到她家中回访时,我发现她家的小规模养殖业已经启动,并且在这次回访中,她主动提出想去村上申报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我抓住机会,马上陪她去村委会报了名。不久后,她成功当选为合江县榕山镇进宝村的农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在小张工作以后,我常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她联系,帮助她解决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她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鼓励。就这样,小张的工作、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轨。
通过这次指导,我深刻体会到,因为文化、技术以及地区条件的限制,农村残疾人就业相当不容易。我们在指导他们就业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职业诊断咨询上,要立足现实,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期望值,避免眼高手低;在工作方法上,要注意细节,当他们的现实条件和自己理想的工作有较大差距时,注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在职业规划上,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多方面发展,争取收入多处开花,积少成多;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不能时冷时热,要争取一鼓作气,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在就业后,要及时跟踪回访,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使他们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避免就业后再失业。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审核:刘胡建、刘敏
编辑:蒲梦岭
热文推荐
这些好消息转给咱爸妈
一周动态 | 各市(州)残联工作动态大汇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