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图书馆听“共和国脊梁”故事致敬国士无双的科学家元勋

  (来源:科右中旗图书馆)

  从20世纪风雨中走过来的中国科学家们, 他们爱国报国、敬业奉献、无私无畏、追求真理、不怕失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界现代文明贡献了中国人的智慧,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更是共和国的脊梁。

  科右中旗图书馆听“共和国脊梁”故事,致敬国士无双的科学家元勋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不同领域的中国著名 科家:竺可桢、钱学森、何泽慧、吴征镒、刘东生、梁思礼、袁隆平、屠呦呦。他们每一位都担得起“国之巨匠”的称号,是中国人的骄傲,也当是我们的时代偶像。

  01

  致敬,国之脊梁!

  听懂自然语言,中国气象学奠基人

  ——竺可桢

  他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第一个地学系。在国内建立了拥有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作为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战烽火中,他率领浙大师生辗转西迁,流亡办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使浙大崛起为全国著名大学。

  文理兼通奇才,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他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2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一·二八事变”,现实的惨烈让钱学森十分痛心,这个原本学习铁道机械工程的年轻人,决心“航空救国”,一头扎进了航空科学领域。

  面对薄弱的科研基础,钱学森没有退缩,他自编教材给学员上课,他带领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投身于茫茫戈壁滩,研制出了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科右中旗图书馆听“共和国脊梁”故事,致敬国士无双的科学家元勋

  优秀“双辫将”,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能学到祖国需要的本领,何泽慧在国外求学。后因为战争的原因,被迫滞留在德国,转而继续学习原子科学,时刻准备报效祖国。1948年,她与钱三强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的怀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努力,推动着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何泽慧一生取得了很多学术成就,指导过很多学生,因为她深知那个年代女性科学家的不易,所以对女生尤为严格。她在科学研究上始终坚持求真、较真的原则,在生活上则始终保持低调、简朴的作风。人们说,她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痴迷植物学,植物界的“活字典”

  ——吴征镒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用10年时间做出近3万张植物卡片,也无数次地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进行野外考察,在海南岛、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天山、神农架等地都留下了足迹。他全程参与并担任最后一任主编的《中国植物志》,大大提高了中国植物学者的国际学术地位。吴征镒用扎实的工作,一步步地推动着植物学研究的进步。

  02

  致敬,中国科学家!

  中国黄土高原,世界黄土之父

  ——刘东生

  80岁上下探索的足迹仍遍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球三极”;60年潜心研究,在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被誉为“黄土之父”;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

  在刘东生眼里,黄土像生命一样宝贵,更是一个巨大的地质文献库,隐含着地球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还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解开无数的谜。

  梁启超之子,航天事业奠基人

  ——梁思礼

  作为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自小便树立了爱国主义信仰,别人觉得枯燥的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他却特别认真。除了科研事业,还被音乐、照相、下象棋、摔跤、游泳等兴趣爱好充盈着。

  梁思礼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

  从小有“田园梦”,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为了找寻那粒改变世界的种子,他风吹日晒观察了上万株水稻,遭遇过很多困难却依然坚持、不停翻阅资料学习试验。终究努力没有白付,他的“东方魔稻”帮助13亿中国人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是袁隆平的中国梦。在他身上我们看见了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的坚持和坚守。

  研发青蒿素,中国首位诺医奖得主

  ——屠呦呦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疟疾,为了研制战胜疟疾的良药,屠呦呦经历了数百次实验,数百次失败,甚至把自己当作试药的“小白鼠”,终于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在屠呦呦手中,普通的青蒿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神药,在人类医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她自己仍然质朴、静默得像一株小草。

  03

  让科学家精神世代传承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故事》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讲述了8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展现他们不怕困难、爱国报国、刻苦钻研的精神,为读者树立优秀的榜样,他们怀抱”救国兴邦”的理想,在各自领域为新中国贡献力量。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酷的人,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的脊梁”。

  书中的故事并不是要鼓励每个人一定要成为科学家,而是从这些科学家的人生经历里见证科学的力量、榜样的力量,从而思索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探秘中国偶像·科学家的故事》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始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没有直接参加民族解放的斗争,但他们为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他们或许没有在战场上抛洒热血,但他们为人民军队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他们或许没有活跃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但他们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挣得了最充足的底气。

  在实验室里、在课堂上,甚至在工厂和田间,他们专心致志、日复一日,用智慧和心血书写着属于中国的科学故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科学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0030.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3月18日 上午1:54
下一篇 2023年3月18日 上午1:55

相关推荐

  • 每日菜价016尖椒有点多略有回落

      目录1每日天气   4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北疆北部、西藏中部和南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北疆西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安徽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华南大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10~45毫米)。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伊犁河谷、北疆东部、甘肃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2)。南疆东部、内…

    肥料资讯 2023年5月1日
    00
  • 榆黄菇有哪些栽培要点

      培养材料配方:以玉米芯或稻草为栽培主料,再按比例添加麦麸、石灰等辅料。   装袋灭菌:使用耐压聚乙烯塑料袋,将拌匀的料装入袋中,扎紧后进行杀菌消毒。   栽培载体:榆黄菇生长力强、生长期短,可以段木栽培,也可以袋材栽培。   接种培养:将灭过菌的料袋搬入接种室内接种,要保持接种室要求干燥、清洁。      一、培养材料配方   以玉米(2336,0.00…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6日
    00
  • 中国放开进口俄罗斯小麦年需求近1000万吨俄小麦为何很重要

      粮食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十分重要,因为粮食是一个能让国家内部稳定的最根本需求,如果粮食供应出了任何问题,那么这个国家无论多么发达都可能会造成无法挽救的局面。而近段时间,全球粮食价格正处于上涨幅度比较大,作为三大米中的小麦、玉米价格接连飙升,本月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至13.635美元/蒲式耳,创历史新高。   粮食涨价与当前俄乌局势冲突升级脱不…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23日
    00
  • 怎样食用氨基酸肥料?不同作物使用方法不一样!

    今天我给大家伙儿聊聊,这个氨基酸肥料到底咋用才对头。我可是花心思,亲手试试,来,咱从头开始说。 我是从给家里那几棵苹果树下手。我先是瞅准时候,在果子快熟那会儿,给树上喷点这氨基酸肥料。你还别说,喷完之后,我特意摘些叶子来称,还真沉不少,一片叶子能多长个二三十克,一亩地下来,产量也是噌噌往上涨,多个两三成!不光产量上去,那果子的质量也得劲儿,硬度,甜度都比以前…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4日
    00
  • 论肥料使用常见误区(避免这几个坑地越种越肥)

    刚开始弄地那会儿,关于咋施肥,真是听不少说法,也踩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一些经验,纯粹是实践记录,不一定都对,大家随便听听。 最早的时候,我也跟风,看别人用啥咱就用就说那尿素,好多人都图省事,撒在地皮上,然后哗哗浇水,想着溶解快,吸收快。我也这么干过,买回来尿素,往地里一撒,然后拎着水管子就是一顿浇。 结果?感觉好多都流走,或者干脆挥发,…

    肥料资讯 2025年4月13日
    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