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背筐我家现在还在用,应该只有保定农村才用这样的背筐,过了石家庄就已经很少见过了。筐体十分笨重,小时候背起来都会压垮自己,下面是粗藤条编织的篓子,上面连着一根折弯了的粗木头,能用十几年。农忙时背个农具、粮食,农闲时背个柴火,都十分方便。老一辈的人都喜欢用这样的背筐,现在由于很少人用灶火做饭,不用柴火,也很少有人去种地,缺乏市场,现在已经没有卖的了。
这是一种大号的盛放物品的工具,应该是藤条编制的,大概有一米多宽,记忆里,平时家里炸了麻糖(油条)会堆放在里面放凉,过年的时候买的肉,包的豆包都会放在里面,然后放在柜子里,小时候一看到它,就能看到许多美食,回想起来,心里还是甜甜的。
在交通便利的今天,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现出国力繁荣、强大和自信的同时,很难再能够想象到,在二十年前,河北的农村人还在土路上推着木板车,这个曾经是好几代人的运输工具的小推车,是当年那批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正是他们在那个艰难的时代,一步一步用小推车推出来,才换来如今的美好生活,到现在,河北已经有很多博物馆将小推车列为馆藏。
在农村没通电之前,家家户户都是用煤油灯照明,当时能用得起蜡烛的都是大户人家。家里有这个灯之后,去供销社打点煤油,就可以燃起一小簇火苗,一家人围在一起做事、说话,等要睡觉的时候,熏得鼻子孔里都是黑色的粉末。当时因为煤油比较便宜,很多家庭不得不长时间用它进行照明。
我家小院,放着一台打麦机,自我出生后就没见用过,日复一日地暴晒在太阳里,夏天还会历经酸雨的腐蚀,如今已经锈迹斑斑了,听大人说,这个打麦机是整个队里凑钱买的,它的归属权也不属于我家,只是现在村里没人用它,也没有人想起它,就一直放着。
据说,以前收麦都是用镰刀手工割麦,然后运到晒麦场用打麦机进行脱粒,由此还产生了麦客这种职业。但这台打麦机究竟是用电启动还是用油启动,我到现在还不明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