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这两天身边就传来了曾经相识的3个基地希望转让的消息,哪里就不说了,免得引起大家心慌。
要知道在过去的五年间,蔬菜种植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瞬时间冒出了很多的大基地大农场,尤其是在一些蔬菜主产区,情况普遍存在,按道理现在也应该是处在成长阶段。
特别是在这期间新入行的大公司大老板,正常看投入肯定不少,估计成本也没有回收,突然之间就萌生了退意,看来事情的背后真的不简单,一定是他们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
为此军师这两天通过一些渠道,与这些计划撤退的朋友进行了一个交流,希望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给大家作个参考。一方面给还在计划坚持的朋友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计划入行的朋友参考参考。
(1)对蔬菜行业认识不足,判断错误。
结果进来之后才发现,一个菜场每一个品种都是一门专业,每个工序也是一门专业,光有理论知识不行,还得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所以当一开始认识不足的时候,错误就会不断叠加,最终离正确的轨道就越来越远了。
(2)用公司化管理农场,水土不服。
大老板做农场有一个特色,就是希望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特别是一些企业成功之后的老板,还希望把自己行业成功的方法套用到农场的经营之中。
于是他们聘请职业经理人,找农业专家教授,到农业大学中招聘大学生来做员工,动不动就到总部开会,研究策略。
实际上农场有农场的经营特点,专家教授纸上谈兵的多,搞搞科研是可以的,但实操嘛,呵呵;刚出来的毕业生,既没经验又受不了苦,没几年积累,都只能供着;
至于职业经理人,有农场管理经验的往往文化水平不高,难入大老板法眼,有文化又有经验的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照搬大公司的管理方法,结果就是水土不服,问题百出。
(3)资金预算过于天真,容易陷入死循环。
很多老板认为做农业花不了太多钱,地租了设施建了,就等着收益了。实际上做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军师有位朋友做2000亩基地,原来计划投入500万就已经很充足了,结果现在已经二三千万下去了,还没有个尽头。
他总结说,做农业投资至少得做好三五年亏损的资金预算,否则很难有好的发展,当初自己做的资金预算太过天真,想不到农业烧钱这么厉害,关键烧了还不一定有积累,所以很多人对于农业投入的预期是有严重的误差的,一旦资金不足,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4)农产品销售太过被动,基本上是听天由命。
现在很多老板做菜场做农业,都喜欢算这个行业规模有多大,空间有多大,蛋糕摆在这,好像想怎么切就能怎么切一样。
实际上中国的农业市场虽然大,但是从事的人员更是多,数以亿计的农民以此为生,最关键的就是总量已经饱和,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难题。
现在的蔬菜价格,不是你想卖多少就卖多少,而是首先得看有没有人要,不滞销算是好的了,至于价格嘛,只能跟着行情走,算是听天由命吧。所以这样的销售模式,对于那些希望靠营销能力销售农产品的老板们,确实是牛入泥潭,无能为力了。
(5)很多隐形成本,难以被准确预算。
蔬菜种植这个环节,若要算起成本来,真的很难准确核算,就算标准的种植环节你可以算得个大概,往往天气一变,一切又会不一样。
还有一个农场的运作,少不了跟周边的政府部门、乡村邻里打好交道,适当参与当地的一些活动也在所难免,做点公益也是必须的,这些都是很难被预算出来的。
如果算上工人素质的参差不齐,技术高低,损耗多少不均等情况,那么成本就得多加很多。所以不少老板看到蔬菜价格,总感觉有钱赚,但报表一出来,发现又亏了不少,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也就是说当下农业环境已经改变,由供求阶段进入竞争阶段,由蓝海变成了红海。然而社会上总有一种声音在误导,说农业是风口,是投资热潮,甚至农业的利润胜过毒品,以至很多人了解不足而误入歧途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