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的蔬菜大棚。受访者供图
冬季蔬菜生长关键是保温保光照
决定冬季蔬菜种植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光照和温度。冬至过后,漫漫长夜逐渐转向昼长夜短,光照条件日渐好转,光照是棚室蔬菜保持生长温度的必要条件。
小雪当天,北京包裹在冰雪天地里,延庆室外最高温度为0℃,棚室内早晨最低7℃,中午达到23℃。
为了不耽误今天蔬菜生长,昨天接到降雪预报后,我们就处于‘备战’状态了,要根据雪情,及时撤掉覆盖在棚室表面覆盖的棉被,即便降雪是在深夜也要把棉被掀起来。延庆一种植户告诉记者。
散叶生菜。受访者供图
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植保技术的杨彦鹏告诉记者,遇到降雪天,蔬菜大棚还可以采用紫外补光灯等人工增温补光措施,对蔬菜大棚进行补光。
生长中的西红柿。受访者供图
由于北京地区蔬菜大棚保温效果相对有限,目前仅以种植叶类蔬菜为主,比如散叶生菜、奶白菜、菠菜、芹菜等。茄果类蔬菜则是放在海南省的东方、海口、三亚等市种植。
奶白菜。受访者供图
同样是小寒节气,此时海南地区22℃到25℃的气温正是种植水果玉米、茄果类蔬菜的好时候。
这个季节海南处于旱季,雨水侵害相对小,蔬菜种植的关键是防虫。据植保技术人员介绍,使用防虫网能有效预防虫害侵袭。
冬季大棚里反季节蔬菜吃着安全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蔬菜植保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颁布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2年)》,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和高效低毒农药,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构建质量安全控制长效机制。
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到2022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2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方案要求,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推进小宗作物用药试验、登记,逐步淘汰高毒农药。科学采用种子、土壤、秧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同时,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采取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化生产。
政府部门严格监管下,规范生产的反季节蔬菜,质量安全有保证,大家不需要有疑虑,可以放心食用。植保技术人员杨彦鹏告诉记者,反季节蔬菜种植是人为制造出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除了有机种植方式以外,只要是在农业农村部允许使用的范围内,施用农药化肥都是安全的。
开花的西葫芦。受访者供图
要科学地看待反季节蔬菜。比如有些宣传认为,顶花带刺的黄瓜因为用了激素,所以,吃起来不安全,这种说法言过其实。杨彦鹏说,不能否认植物激素含有微毒,但是,种植户按照操作标准,适量使用,是有利于蔬菜生长的,食用是安全的。
种植过程中如果超量使用,不仅蔬菜长不好,还会给种植户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杨彦鹏说,抛开剂量谈成分,都是不负责任的。重要的是符合国家标准,国家农业农村部门允许使用的农药,都是安全的。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唐峥 校对 何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