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新生仔猪由于血糖低于正常值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障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引起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有何症状以及如何防治下面小编详细介绍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
仔猪低血糖症病因
母猪原因
1、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不良,饲料饲喂不合理,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或缺乏;产后母乳不足或无乳,致使仔猪长时间饥饿;或初乳过浓,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过高,使乳猪产生消化障碍。
2、母猪患子宫炎、乳房炎等疾病,引起母猪无乳或乳量严重不足。
3、母猪窝产仔过多,乳头不够,使有的仔猪吃不到或吃不饱。
4、人工哺乳时没能做到定时、定量,使仔猪长时间吃不饱。
仔猪自身的原因
1、乳猪长时间吮乳不足或根本抢不到乳头。
2、仔猪自身糖原异生能力低,致体内脂肪酸和葡萄糖不足,生酮和糖原异生作用成熟慢,加上胃肠功能差,就是吃足了乳也不能充分消化利用。
3、仔猪肠道内缺乏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或肝脏内酶类缺乏不足等,亦会使仔猪血糖降低。
4、仔猪患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仔猪溶血病、大肠杆菌病和仔猪先天性震颤综合征等疾病,都会使乳猪吮乳不足或废食,从而引发此病。
5、当仔猪的血糖降到50毫克/100毫升以下时,就会引发中枢神经障碍,出现神经症状。
外界环境原因
阴雨、低温、寒冷、潮湿、下雪和冰冻等恶劣天气环境,如猪舍防寒、防雨(雪)和保温效果不良,会造成仔猪机体代谢率增加、耗糖增多、血糖快速下降等而引发本病。
仔猪低血糖症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生后2~3天的仔猪,往往在一窝仔猪内部分或全部相继发病。突然呈现不吮乳,毛色发暗,四肢绵软无力,卧地不起。有的迅速死亡,有的则呈现脑神经机能障碍:出现阵发性痉挛,角弓反张,四肢伸直或呈游泳状运动,眼球固定,口腔有少量白沫。有的表现肢体绵软,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对外界事物无反应,体温不高,在症状显着阶段体温可降至37℃以下,陷入昏迷状态而死亡。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有时可拖延1~2天。
仔猪低血糖症治疗
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孕期要根据不同妊娠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方式,保证母猪从日粮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但不要使母猪过于肥胖。在管理上要注意适当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从而生产出质量比较高的仔猪。在给泌乳母猪调配日粮时,要注意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每公斤日粮中消化能应高于11.72MJ/kg,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3%,产后投料要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有条件的可以在夜间补饲一次青饲料。
2.注意初生仔猪的防寒保暖。培育仔猪的适宜温度是:1-3日龄34℃-30℃,4-7日龄为30℃-28℃,15-30日龄25℃-22℃。具体保温措施可采用在母猪舍内设一个长宽各60-80厘米的护仔间,铺上垫草,安装灯泡,以提高舍温。前3天待仔猪吃饱后放进护仔间,3天后就可以让仔猪自行出入,这样既能保持仔猪体温恒定,又能有效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固定乳头,吃早、吃足初乳。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饲养人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仔猪争抢同一个乳头时,要及时进行调解。是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体大有力的仔猪固定在中、后部,以便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整齐。产仔过多时,可把部分仔猪寄养给其它母猪。一般仔猪出生后半小时内要吃上初乳。
4.发病后及时进行救治。应加强本病的预防,尤其在母猪的怀孕后期要增加能量饲料,或在产前一周到产后5天每天给母猪补充白糖50-100克,溶于水后拌入饲料让猪自食。仔猪出生后立即给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每头5毫升,每天4次,连喂3天。发生本病后要迅速采取补糖措施,可用20%葡萄糖液10毫升、复合维生素B液2毫升、地塞米松0.5毫升,腹腔内注射,每天3次,直至症状缓解并能自行吮乳时为止;为防止出现继发症,可用林可霉素每头1毫升肌注,每天3次,连用3天。与此同时,要解除发病的原因,改善饲养条件,将仔猪移置到温暖的畜舍中。对母乳不足的仔猪,及时给予人工哺乳。
上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仔猪低血糖症症状及治疗方法,养殖户们在预防治疗该病时,可以参考上述方法措施。但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使用药品,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