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多生、快长、少病、不死、赚钱是农户养母猪的愿望。据调查,由于农户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后母猪无奶,仔猪被压死,仔猪的黄、白痢等原因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平均成活率只有60%),看到这种现状,作为养殖户的我们也只能扼腕叹息,但是大家想过解决的方法吗仔猪成活率为啥会这么低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提高仔猪成活率的5个方法,希望打击能有收获!
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导致仔猪先天发育不良,呈现弱胎,畸胎,死胎等;母猪产后体弱缺奶,仔猪因饥饿,在母猪身边长时间乱转、乱拱,造成压踩饥饿致死概率加大(占10%~20%)。
2、疾病原因造成死亡来自母猪本身有繁殖障碍综合症(伪狂犬病、蓝耳病、细小病毒、慢性、猪瘟感染等)的感染,使仔猪难以战胜先天性疾病的威胁,导致出生后不久便出现死亡。后天仔猪环境严重污染,感染仔猪红痢、黄痢、白痢、水肿病、蓝耳病等传染病死亡。
3、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仔猪胃内没有游离的盐酸(杀菌、助消化)缺乏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产生免疫力(新生仔猪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而获得免疫抗体),因此,仔猪前期容易因病菌、病毒的感染而下痢致死。
4、仔猪调节体温能力差常因环境温度低,(多数产仔温度仅在15℃~20℃)引发疾病死亡;当产房温度低,仔猪找不到取暖热源,仔猪便向母猪肚子底下或腿内侧钻,造成压踩致死。
5、仔猪保温与喂奶方式不当有的饲养户为解决仔猪环境温度低问题,采取了每2h喂一次仔猪,而后将仔猪抓到箱里或筐里,致使箱里或筐里的温度高达30℃以上,与吃奶温度相差15℃以上,这样反复大温差的刺激,易导致仔猪感冒死亡。
6、饲养不当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和责任心不到位造成的。如踩死、压死、冻死、咬死等死亡也占有一定比例。
7、缺铁性贫血仔猪出生后铁的储备量仅在40mg左右,每天新陈代谢需7~8mg铁,从母乳中每天只能得到lmg铁,所以仔猪在出生后要在3~4d针剂补铁,一次性注射150mg,而农村散养户养猪,根本不知道及时给仔猪补铁,每年因缺铁性贫血造成的死亡占有一定的比例。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们相应的制定对策,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现代配种技术的提升,母猪产仔数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弱仔也在增加。看着这小小的仔猪,也是一条生命却只能丢弃,甚是可惜,但不丢掉又会影响猪场的生物安全,其实,奎哥告诉大家有一部分弱仔只要你肯花点心思,还是可以养活的。
弱仔的判断标准:
在一般情况下,1.0公斤以下的我们视为为弱仔,1.0公斤以上的我们视为健仔。但是在实际生产中,0.6公斤以下的直接淘汰,0.6公斤到1.0公斤之间的,活力强,拱奶有力,我们视为有饲养价值,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把它养活。
方法一:辅助仔猪吃好初乳
通常情况下,刚出生的弱小仔猪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母猪乳头,这个时候我们要辅助这些仔猪,在出生10分钟左右,找到母猪靠前边乳汁多的奶头,并且及时让仔猪吃到初乳,保证在6个小时内辅助小猪吃饱初乳6次。
方法二:仔猪强弱分离
仔猪在吃饱初乳6小时后,将其调整到一窝奶水较好的母猪栏中进行饲养,调整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约12头左右,若调整完后发现该窝母猪奶水在3天内有明显下降,则需将其再调到另外一窝奶水较好的母猪栏进行饲养。
方法三:给仔猪补充营养
在仔猪出生后的7天内,给弱小的仔猪加强营养的补充,饲养员用温水冲泡奶粉给仔猪灌服,每天2-3次,每次直到让小猪吃饱为止。
方法四:强制诱食
在仔猪出生7天后,用温水或奶水湿拌好仔猪教槽料,每天强制给小猪进行喂食,让其适应仔猪料的口感,坚持2-3天后,仔猪便可在食槽内自由采食。
方法五:分批断奶
在一窝仔猪中,有些活力强,生命力旺盛的小猪,生长速度非常快。而弱小的小猪则相对生长速度要稍微慢一点,我们可以将活力强,生命力旺盛的仔猪先一批断奶,弱小的仔猪留到下一批再断奶。
用心就能收获意外,小编相信,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方法,在实际的生产中,能够真正帮助我们提高仔猪成活率。
以上就是“仔猪成活率为啥会这么低,提高仔猪成活率的5个方法”的全部内容啦。,分享一个老兽医谈到的一个观点:他说,产房小猪做到军训化管理,吃完奶后就进保温箱睡觉,母猪放奶时出来吃奶,这样可以减少产房各种常见问题的发生,你get到了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