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 达 才
2022年9月7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4枚图案为农学家袁隆平。2022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而这套邮票的发行日期,正好定在袁隆平的出生之日,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农学家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生在北平协和医院,由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接生,籍贯为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因排行隆字辈出生于北平,故取名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历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和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时他表示: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袁隆平正式着手杂交水稻研究,是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在他之前,农业科学界一直普遍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但袁隆平却从一次失败的变异单株培育实验中产生灵感,得到启发,认为水稻中也有杂交优势。1964年他在田间找到雄性不孕系的水稻植株,并于1966年在中科院的《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育系》论文,从而奠定了杂交水稻的理论基础。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至该协作组工作。1973年,协作组通过试验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4年袁隆平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袁隆平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他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22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22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主席令。202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袁隆平等5位科学家颁授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袁隆平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率先在国内研究杂交水稻并大面积种植成功。这是水稻科技和生产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带来了福音。20世纪九十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而且国际上也已有越南、印度、菲律宾、美国以及非洲等地,正在大面积种植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泥腿子科学家。他说:我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为了纪念袁隆平杂交水稻成功培育40周年,为了弘扬袁隆平造福世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国邮政已于2013年10月25日发行《杂交水稻》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图名分别为制种和丰收。其中第1枚以袁隆平院士在田间耕作为背景、
△2013年10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杂交水稻》特种邮票一套两枚
以杂交水稻制种原理为主图,很好地表现了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第2枚则以世界地图为背景、以丰收的稻穗和米饭为主图,饭碗上还有一个用小篆字体写的丰字,充分地反映了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重大意义。这两枚邮票图案采取手工绘制的画法,从制种和丰收两个侧面,运用科普示意的方式,来体现杂交水稻的父本雄蕊、母本子房等杂交技术,并颂扬了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种植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杰出贡献。
国士无双,风范长存。9月7日,在袁隆平诞辰92周年之际,国家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大力宣传和弘扬杂交水稻之父一生的感人事迹和不朽功勋,这是对他老人家的最好缅怀与纪念。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