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专项资金,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侵占。但也有一些村干部,无视纪律规定,打起这笔惠农资金的歪主意。在永州市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曾经发放的扶贫专项资金指定是用来发展养牛项目的,但地处瑶山深处的柑子园村原党支部书记冯某燕却通过移花接木,将其变成了个人的野猪养殖资金,这自以为聪明的小伎俩终究逃不过纪律的天网,冯某燕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新闻220104清风侠在路上.mp37:49
来自马栏山新闻
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柑子园村地处大山深处,这里山川连绵不绝,层峦叠嶂,古老苍绿的林木给千山万壑披上了一层绿装。400多户村民散居在大山里,虽然村里生态环境优美,但山高地寒,出门靠走、通信靠吼,生活、交通等极其不便。
摆脱穷困,只有改变现状。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村民靠山吃山,发展高山云雾茶种植。为提升茶叶品质,乡里依托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提供强有力支持,通过低产茶园改造、夏秋茶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式,使高山茶加工技术、茶园管理技术得到有效提升,大大提高了茶叶资源开发利用。村民们通过茶叶种植,逐渐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
在脱贫致富路上,作为柑子园村原党支部书记的冯某燕,本应是村里发展的带头人,但他不仅当起旁观者,还借助政府相关政策打起了个人发家致富的小算盘。
宁远县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郑建春:2016年5月,冯某燕看到野猪养殖市场前景不错,决定以村民的名义成立一家野猪养殖合作社。冯某燕借村民身份证信息注册成立了宁远县高明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5年,宁远县政府出台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养殖户申报项目奖励资金需满足四个条件,即猪舍面积800平方以上、能繁母猪30头以上、存栏生猪300头以上、出栏生猪500头以上。2016年,冯某燕只养殖了300头野猪,远远达不到奖励标准,再三考虑之后,他决定通过虚报的方式来获取奖励。
宁远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唐永富:野猪全部是放养的,数头数根本数不过来,实际养殖了多少野猪只有冯某燕个人知道。为了达到奖励标准,2016年,冯某燕虚报了野猪存栏数、出栏数,顺利地获得了2.5万元生猪奖励。
第一次伸手成功之后,冯某燕认为以虚报的方式套取资金的行为得手快、没风险,于是,他便留心在各种项目中寻找发财的机会。
2014年6月,宁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省财政厅下达的通知,制定了宁远县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确定养殖业发展项目资金310万元,其中安排了棉花坪瑶族乡柑子园村养牛项目资金6万元,要求直接帮扶贫困户46户,而且专项扶贫资金不得滞留、截留和随意更改项目资金用途。2016年8月,冯某燕通过更改项目资金用途,将集体养牛项目变更成了个人的野猪养殖项目。
宁远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唐冬琴:在2015年至2022年期间,冯某燕采取此类手段累计获得资金达12.7万元,违规获取资金全部用于了个人野猪养殖场。
冯某燕自以为很聪明,找到了一条发财的好路子,没想到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封举报信揭开了盖子,柑子园村村民向上级纪委举报了冯某燕的问题。
宁远县纪委监委随即成立调查组,兵分三路进行调查取证:一路赴棉花坪瑶族乡调取冯某燕申报曾经的专项扶贫项目资料;一路前往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查阅相关项目建设资料;一路对柑子园村村民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对账目及项目资料进行认真细致地梳理和核实,精心组织、缜密部署谈话调查工作,调查组迅速查清了冯某燕违法违纪事实。棉花坪瑶族乡党委给予冯某燕开除党籍处分,违规获得的资金全部追回。
宁远县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郑建春: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资金资源落地的最后中转站,一些基层干部对项目资金打歪主意,试图耍小聪明,通过各种小伎俩想雁过拔毛,但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国家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决不手软,只要伸手必被捉。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发展产业致富,案件发生后,宁远县纪委监委做好执纪审查的后半篇文章,坚持纠建结合,不断堵塞制度漏洞,规范工作程序,严格监督管理,完善服务保障,坚持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坚决清除微腐败,搬掉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确保每一分乡村振兴资金真正用到基层,惠及百姓。
记者:钟林
通讯员:单明海
主播:晨光 监制:李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