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救治无效,与世长眠,享年91岁。他辛劳一辈子,将一生都投入于杂交水稻事业,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食不果腹,他从未停止自己研究的脚步。他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成就与对人类的贡献无人能及,所有人都视他为神一样的存在,因为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我国无数人口免于饥饿,大大增加我国水稻生产总量。他你们吃饱了,我也变老了,让人为之动容。
袁隆平,不仅是我国工程院院士,他还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头人。他倾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推广,并发明多种杂交水稻。他与他的科研团队创建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给无数贫苦饥寒的人民造福。袁隆平院士曾经发表过言论科学研究永无国界,但科学家心中永远都有祖国与人民。他是人民的英雄,但英雄也有变老的那一天。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9月7日,那是一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人民生活在疾病、饥饿、伤痛之中。因此袁隆平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跟家人一起四处逃难。在他重庆求学时,更是经历了大轰炸。自此他深感,落后就要挨打。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看见因吃不饱饭而饿死的人民,彻底明白民以食为天的内涵,让人民吃饱饭的强烈愿望在他心中种下,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农业报国。
23岁,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培养出来的农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下定决心要解决中国粮食增产的问题,不再让老百姓因吃不上饭而挨饿。袁隆平听从组织分配,负责偏僻的安江农校的教书工作,一晃就是16年。而他在任教期间,亲身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触动颇大。
在之后的一次采访中,袁隆平提及那段时光,难过地说:我亲眼见过饥荒时候饿死的人,很多人因为没饭吃而失去鲜活的生命。所以我知道粮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义是什么。一粒粮食不仅能够救一个国家,更能绊倒一个国家。因亲身经历,才深知不易。三年后,在一次农学实验中,他发现水稻中的一些杂交组合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在优势,于是培育杂交水稻的想法就出现在了他的脑中。
1960年7月,行走在稻田中的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特别饱满的水稻。在这之后,上心了的袁隆平每天都会定点蹲在田里观察。在数次观察后,思想敏锐的袁隆平果断意识到这是一株纯天然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并没有理会这些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他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杂交水稻的实践之路。他将自己深深扎根在农田,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每天观察研究。就算自己的眼睛刚做完手术,又或是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的情况下,他也从不缺席,坚持不懈的精神可歌可泣。
1965年,在无数个日夜与无数血汗付出下,他和他的团队终于找到6株不育株。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于1966年发布在《科学通报》上,标志着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正式拉开序幕,也将袁隆平与水稻紧紧相连。
但就在研究将要看见曙光之时,袁隆平精心培育的稻苗被人恶意毁掉,即将到手的宝贵资料变成泡影,让袁隆平深受打击,甚至还有人恶意诽谤,说是袁隆平害怕实验没结果,自己拔掉,想要嫁祸别人,何其可笑。
有很多人都在嘲笑袁隆平的坚持,视其为一个笑话。但是袁隆平却毫不在意,他说无论前路再怎么艰难,我都不会放弃。还好,老天留给了坚毅之人一线希望,在破坏事件发生后四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附近的一口废井中,找到五株残存的杂交水稻秧苗,实验得以继续。
为加快实验的进度,袁隆平和自己的团队来到气候适宜的云南。期间,他还经历了7.7级的大地震,处境危险。但他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弃之脑后,与团队继续在树枝搭建的棚子里进行相关实验。
在这样的坚持下,一株名为野败的野生稻,成为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在1974年,他终于培育出中国第一批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亩产超过500公斤,比普通水稻多产300多公斤,有着极大的增产优势。两年后,杂交水稻在全国开始推行,到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有杂交水稻的影子。袁隆平也凭借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也被人民亲切地称呼为袁隆平爷爷。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在郁郁葱葱的杂交水稻的背后,袁隆平的艰辛。为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他错过与母亲告别的机会,错过自己孩子最重要的成长时光,错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用自己的宝贵的青春,一点点摸索杂交水稻的一切。但是这些艰辛让中国每年多产的粮食养活7000万人,同时也帮助许多国家,如越南、印度等人口大国的杂交水稻商业化。
袁隆平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说:我生性散漫,但敬畏科学,他说最放松的事情就是与助手在稻田间一块散步,或者在稻穗下面乘凉。他是中国著名学者、研究家,远离聚光灯时,他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普通人。
网络上曾谣传他是一个身价亿万的富翁,可是他至今都住在一个老旧的小房子里,家中摆设朴素,连他的衣服都是超市里几十块钱买的。虽功成名就,但仍不忘初心。曾有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的机会,却被袁隆平果断地拒绝,原因是离不开稻田,稻田是他可以安身立命之地。
91岁的袁隆平始终坚持学无止境,每晚都坚持打一个小时的麻将,这是他的脑力活动,也是他的娱乐活动。袁隆平对于自己的大脑也极其自豪,因为他医生告诉他,85岁之后很多老人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状况,但他却笑着还好,我今年九十多,也没出现,脑瓜子还很灵光。身体硬朗的他,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还做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演讲。要知道,早在2010年,袁隆平就被医生确诊为患了慢阻肺。
有人劝他退休,安享晚年,但老人家不肯:我还没痴呆呢,那就表明我可以继续研究,退休是不存在的。五十多年来,袁隆平一直在农业科研领域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做出贡献。他不仅让我国十几亿人口吃上饱饭,更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卓越的贡献。
他热爱祖国,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是共和国勋章当之无愧的拥有者,也是我们无数人应该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