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中毒是指牛大量采食或饲喂麦角菌寄生的麦类和禾本科植物引起,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内皮损伤为主征的中毒性疾病。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下什么是牛麦角中毒,牛麦角中毒怎么办吧。
【牛麦角中毒病因/病原】
麦角菌是一种真菌。的东北和西北的一些省区的黑麦、大麦、小麦、杂草及其它禾谷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感染麦角菌后在穗上即可形成麦角。由于麦角菌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在其中生成大量的菌丝,逐渐地消耗整颗谷粒,变成黑紫色形状似角形或瘤状物,此即为麦角菌产生的菌核,长2~4cm,稍微弯曲的物体即为菌丝体,也就是麦角。麦角菌所产生的毒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不易被高温破坏,其毒力可保持长达4年以上。麦角有毒成分复杂,主要有麦角毒碱、麦角胺、麦角新碱等12种生物碱。当牛采食混有麦角的谷物和糠麸,或误食麦角菌寄生的禾本科植物,以及临床上使用麦角生物碱类药物过量时,都可引起麦角中毒。
【牛麦角中毒病理学】
主要的肉眼可见病变是末梢坏疽,病变附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可见充血、小动脉痉挛和毛细血管内皮变性。一般的可见口腔、咽头、瘤胃、真胃和肠粘膜充血、出血甚至有溃疡和坏死。
【牛麦角中毒症状】
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麦角中毒,较为少见。病牛表现过度兴奋,肌肉运动不协调,震颤,失明以及致死性惊厥等症状。有的妊娠母牛,采食了混有麦角的饲草料后,可在不同时期发生流产。
(2)慢性麦角中毒,比较多见。病初症状为腹泻,跛行,四肢下端关节僵直,四肢发冷和失去知觉,后期出现干性坏疽。有的病牛,在蹄和口(指口套接触的部位)周围出现环状坏死性损伤,表面类似口蹄疫(但口的损害不扩展到口腔)。严重病例长期发生腹泻和被迫横卧地上,病变皮肤干燥,局部萎缩变黑紫色,并与健康组织分离剥脱,往往没有痛性反应。有学者试验表明:每日饲喂成年牛100g麦角菌核,历时11天便出现特殊的跛行症状和四肢坏死病变。
【牛麦角中毒治疗】
将病牛转移到温暖的厩舍中,停止饲喂可疑饲草和饲料。用O.1%~O.5%高锰酸钾溶液或1%鞣酸溶液灌服或洗胃,排除瘤胃内有毒的草料。必要时内服硫酸钠或硫酸镁等盐类溶剂,并大量饮水。对病牛末梢皮肤干性坏死病灶,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涂擦磺胺软膏,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牛麦角中毒预防措施】
在有麦角菌感染的地区或牧场,收获的谷物、麦类饲草料,在饲喂前必须严格检查,发现麦角立即清除掉,不要转移外地,也不要磨碎外卖。对可疑的粉料或切碎的饲草,应进行检验,如确认混有麦角时,应立即停喂。
从文中我们知道,该病还是以预防为主。在有麦角菌感染的区域,严格检查草料,发现异常及时清除,若发生中毒现象应该立即采取相应地治疗措施。那么什么是牛麦角中毒,牛麦角中毒怎么办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