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皱胃变位是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多见。
奶牛皱胃变位的症状和预防治疗方法
奶牛皱胃变位的症状
1、左方变位。该病多发生于母牛分娩后,少数发生在产前3个月到分娩之前,临床常见病牛分娩2~3天后开始拒食。通常病初食欲减少,偶有腹痛和腹部臌胀,随着病程加剧,奶牛拒食精料,仅食少量干草或不食,产奶量下降,患畜迅速消瘦,腹部缩小,两侧肷窝深陷,但左侧3肋间明显膨大。
随着病程的发展,呈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左侧3根肋骨1/3处叩诊,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冲击式触诊可听到液体振荡音。在左腹侧膨大部穿刺,穿刺液为酸性反应。无纤毛虫,pH值为2~3。直肠检查,瘤胃背囊右移,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出现间隙,有时在瘤胃的左侧可摸到臌胀的皱胃,拨动皱胃可判断其粘连程度。
2、右方变位。呈急性发作,突然发生腹痛,呻吟不安,后肢踢腹,背腰下沉或呈蹲伏姿势。心跳加快,达100~120次/分。体温偏低或正常。常拒食贪饮,瘤胃蠕动消失,粪软色暗,混有血液,有时腹泻。右腹肋弓部膨大,冲击式触诊可听到液体振荡音,将听诊器放在右肷窝内,同时叩打2根肋骨,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直肠检查,在右侧腹部可摸到膨满而紧张的皱胃,严重病例常伴发脱水、休克和碱中毒。轻者10~14日、重者2~4日即可导致死亡。
奶牛皱胃变位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1、保守疗法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补钾,调整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实施滚转法使其自然复位方法是先让牛呈左侧横卧姿势,然后再转成仰卧式(背部着地,四肢朝天),随后以背部为轴心,先向左滚转45°,回到正中,再向右滚转45°,再回到正中(共90°的摆蝠),如此来回地左右摇晃3分钟,突然停止在右侧横卧位,并再次叩诊。若钢管音消失则表示皱胃已经复位,将牛转成俯卧式(胸部着地)使之站立;若钢管不消失,则表明尚未复位,可重复进行滚转法。本法在病初有效。
2、手术疗法
此法简便易行,后不复发,故常用。应请兽医人员实施手术。
真胃左方变位的具体手术过程如下(以左腹侧切口法为例):奶牛站立保定。采用复合麻醉法,用保定宁(肌内注射)、普鲁卡因(术部浸润)。左腹部切开15厘米切口,逐层切开皮肌、腹外斜肌,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腹膜,打开腹腔,引带有16号针头的长胶管进行瘤胃与真胃放气。丝线固定真胃大弯处,经腹腔底推行到右侧真胃解剖位置,穿出腹壁,丝线固定于右侧腹壁。进行关腹手术,分层缝合腹膜,肌肉与皮肤,然后进行常规手术护理。兽医临床也常用左右腹部两侧开口手术治疗牛真胃左方变位。
真胃右方变位的手术治疗:也用站立保定,右腹部切开,拉出真胃后,清理真胃走向,丝线固定真胃大弯处右侧真胃解剖位置,其余处理按常规手术要求操作。
3、预防措施
干奶牛应适当减少精料喂量,严格控制妊娠后期母牛精料的进食量,保证充足的优质干草,并注意增加运动。同时,注意日粮配方的合理性,及时补充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保证母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此外,应该注意剔除饲料中的各类异物,如泥沙、杂物等。优质干草贮备量少的牛场,可在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对农户及无运动场的牛场,要增加奶牛驱赶运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