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狂犬病多发生于农村个体户,因为,农村容易养一些狗,牛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伤的几率大,发病率高。牛狂犬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病,致死率非常高。因此,牛一旦被狗咬伤,一定要及时治疗。
牛狂犬病感染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一、病原
牛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狂犬病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呈球形,主要存在于病牛的中枢神经组织和唾液腺中。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50℃ 15分钟、60℃数分钟、80℃ 2分钟湿热均能将其杀死;5%石炭酸溶液、43%~70%酒精、0.01%碘液、5%甲醛液等能迅速将其杀死,其他酸类及碱类照射线及紫外线照射均能将其杀死。但耐低温和干燥。
二、流行特点
牛狂犬病以犊牛和母牛发病率为高。主要由狂犬病狗咬伤所引起。咬伤部位越靠近头部,发病率越高,症状越重。
三、症状
潜伏期的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神 经的距离,入侵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短8天,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水牛平均潜伏期22~35天。病初见精神沉郁、反刍食欲降低,不久表现起卧不安,前肢搔地,有阵发性兴奋和冲击动作,如试图挣脱绳索,冲撞墙壁,跃踏饲槽,磨牙,性欲亢进,流涎等。一般少有攻击人畜现象。当兴奋发作后,往往有短暂停歇,以后再次发作,并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伸颈、流涎、臌气、里急后重等,倒地不起,衰竭而死。
四、剖检病变
尸体解剖可见到咽部黏膜充血,胃内空虚,只有少量沙土、青草或碎砖等。胃底、幽门区及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肝、肾、脾充血。胆囊胀大、充满胆汁。硬脑膜充血、出血,软脑膜血管树枝状充血,脑实质水肿、出血等。
五、诊断
根据病史,牛被狂犬病犬咬伤和特有兴奋症状,可以做出判断。必要时采大脑海马角处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若发现内基氏小体可以确诊。病料可接种小白鼠,6~14天出现神经症状,继而死亡,也可确认。有条件时,还可利用病料或死亡小白鼠的脑组织做荧光抗体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六、预防与治疗
预防:
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防止本病的传播。对家养的犬定期用疫苗作预防性接种,对野犬应立即捕杀;对于患狂犬病的牛应采取不放血的方法捕杀、化制或销毁,不得屠宰利用; 被患有狂犬病或疑似有狂犬病的犬咬伤的家畜,在咬伤后不超过8天且未发现狂犬病症者,可以屠宰,其内脏应经高温处理后才可利用。超过8天后不准屠宰,应按病畜处理。
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至今为止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被狂犬病病畜咬伤的牛,应立即进行彻底扩大创口,使其流血。并迅速用肥皂水冲洗伤口,然后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5%碘酊、3%石炭酸等溶液处理,或用烧烙术进行消毒处理。同时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间隔3~5天重复注射1次。如严重病例,于咬伤后72小时内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的量注射高免血清,然后继续进行疫苗注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