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单纯而精彩,单纯在专注于杂交水稻研究中,又精彩在为人类造福的过程中。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为之称道、传颂。袁隆平禾下乘凉的梦想不仅鼓舞着所有中国人,也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今天,让我们跟随人教版国际中文教材《会通汉语》中的课文,走近袁隆平,缅怀前辈,砥砺奋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卓越,从怀疑开始;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
这期间,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什么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的信念。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袁隆平对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整理分析,发表了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的发表开启了水稻杂交研究的先河,从而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随后的30多年,袁隆平马不停蹄地研究,发明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出二系法杂交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在杂交水稻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截至2022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千克。这对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中国来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袁隆平用知识与勇气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千百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宏大的梦,竟然只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梦当然只是梦,人人都会做梦,但是要把梦变成现实,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也不可能是那么轻松而浪漫的事情。为了实现杂交水稻的梦想,袁隆平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这个世界性难题的研究中,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让贫困落后的农村变得富裕美丽。为此,他经历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困苦与磨难,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努力着,从未退却。他说:真的,我从没后悔过,我这个人有点儿痴,认准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他不仅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已成为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苦与甜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苦,甜也就没有了滋味,但只要有梦想,当下所吃的苦,也会因有期盼而甘之如饴。袁隆平就是这样,他从未为自己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感到委屈,与之相反,试验获取的每一点进步,每个小小的成功,都会让他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他幸福地生活在他的杂交水稻世界中。
奇迹,来自一个淡泊名利、平凡自在的老头儿
袁隆平,瘦瘦小小,平头小脸,其貌不扬,甚至还有些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平凡而土气的老头儿,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非凡的奇迹。袁隆平不善言辞,淡泊名利,到什么时候都只把自己看成一个农民。虽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国内和国际顶尖大奖,也在袁隆平品牌上市后,一夜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但对此他只是一笑了之。他还是始终如一地眷恋着杂交水稻事业: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地察看着育种基地。他说:在我的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由安江农校一名普通教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袁隆平一生的缩写。现在,袁隆平年近九旬,杂交水稻仍然让他魂牵梦萦,虽已没有了儿时园艺场的美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朴实,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界。
如今
袁老带着梦的种子
去了远方
将创新与奋斗种子
留给后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