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蝗灾总是伴随着大饥荒那么多蝗虫不可以吃吗

  其实闹大饥荒根本不可怕!

  那么多的草和树,重量是人的多少倍了吃都吃不完,怎么可能饿死人。

  这一句话可笑吗

  可笑!

  但实际通过吃蝗虫来消灭超大型蝗灾,是同样可笑的。

  非洲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蝗灾几乎可是说是“历史悠久”。

  2004年,非洲遭受10年来最大蝗灾,大批蝗虫袭击埃及开罗。

  2022年,非洲蝗虫灾爆发,上百亿只蝗虫袭击城市、农田,宛如末日!

  实际近几年,非洲总是在发生蝗灾,只不过今年的规模空前骇人。

  这一次的非洲蝗灾实际是2022年就开始了,只不过到了现在国人才逐渐关注。

  蝗灾主要有几下原因:

  干旱。

  蝗虫产卵需要土壤含水量低到10%~20%,低于50%的植被覆盖率。在干旱情况下,蝗虫产卵可以达到每平方米20万~40万粒卵。炎热少雨,水地变成了旱地,蝗虫产卵场所空前扩大。同时,植物含水量更低,蝗虫生长更快。旱地植被本身就很稀少,蝗虫很快吃完,迁徙频率也大大加快。

  可以说,干旱少雨的非洲大地,简直天生就是蝗虫的孵化园。

  自身优势。

  蝗虫属于典型的繁殖能力强,飞行能力强,虫卵难破坏,什么都吃,还是群体行动,基本上是难以消灭春吹又生,这也是周期性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

  温度升高,除了提升蝗虫的产卵优势,虫卵越冬率升高之外,还会让干旱加剧,植被退化,可谓是恶性循环。炎热干旱下,鸟类、铁线虫等蝗虫的各类天敌难以生存;同时,蝗虫本身的疾病也会被抑制,存活率自然大大提升。

  越聚越强。

  蝗虫就是典型从众的动物,一只单身蝗虫,最多有个十几米的活动范围。一旦食物减少,就开始聚群,而且聚集的群体越发壮大,飞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随着群体增大,植被的消耗速度也更加的迅速。植被消耗之后,原本足够大的蝗虫群体再次聚集,形成更大的群体,飞行距离继续增加,植被消耗速度更是加快。

  超级蝗灾,群体飞行情况下,一次性飞行时间,甚至可以高大八小时。活动范围,达到惊人的150公里范围,一个星期内的活动范围轻轻松松能达到上千公里。如果顺风,那更是不可想象。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的非洲蝗灾能遍布半个地球,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今天非洲蝗灾发生的原因,自然不会超过以上的几条。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严重,首先本身和非洲虫灾的周期性有关。

  其次,近几年,全球的确持续变暖。

  但还有一个关键!

  2022年,出现了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特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而2022年,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到了年底。考虑到混沌现象,可能对非洲灾变性气候有一定影响力,甚至可能和新肺炎也有关系。

  非洲原本干旱,蝗虫产卵量极大,在升温和强降水的情况下,植被疯长,给若虫的生长提供了完美的条件。蝗虫产卵的时候,会专门分泌胶状物,虫卵防水性极好,渡过雨期也不会降低孵化率。通常情况,大旱之后,然后再遇到蝗虫孵化前的强降雨,大概率会发生蝗灾。

  可以说,这是诸多自然事件的重叠,造就了如此大规模的蝗灾。

  最后再来说说吃蝗虫救灾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

  蝗灾出现之后,蝗虫密度很大,每平方米就达到了5000只,总重量10kg左右,一亩地300万只蝗虫,总重量达到了六吨。而通常情况下,干旱地区,两三亩的粮田才能有一吨的秸秆,只需要四、五万的蝗虫,就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吃完。至于出现蝗灾,那也就一分钟不到的事情。最关键的是,蝗虫每天进食还是身体重量的一倍以上,一天就可以把一个区域的作物吃光。

  你想要捕捉蝗虫吃且不说捕捉的难度。人类大部分都是固定居住,而蝗虫的活动空间是完全自由的,你可能抓了几天的蝗虫,庄稼全部没有了,蝗虫很快飞走了。

  最关键是,哪怕你是捕虫达人,开挂了,蝗灾期间抓了好几万,但也只能抓到200公斤的蝗虫。你那200公斤的蝗虫,全家人一起吃一年极限也就三个月。而且这东西比起粮食来,长期保存的难度实在是太高。哪怕蝗虫全部自动堆在你家门口,你也吃不了多久。当然,如果虫灾期间,粮食实在不足,可以吃蝗虫解决短期粮食危机。

  至于局部地区发动全国甚至他国人口力量,跑到非洲去去吃蝗虫, 那是更大的成本和代价,也就抖抖机灵罢了。

  如何治理

  其实最根本有效的是,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只要保持水准,这样的话,一劳永逸,永远不会再存在蝗灾。

  但是生态治理却是长期的过程,而且非洲拥有大规模的沙漠,是完全不实际的,最多也只能局部地区的长久治理。

  如果要快速治标,用杀虫剂是最好的。但要发挥快速高效的杀虫剂效果,必须使用飞机。但非洲的条件,却是很不现实的。

  2014 年,河南大量蝗虫蚕食玉米,飞机出动喷洒农药靠人们捉捕

  为什么蝗灾总是伴随着大饥荒,那么多蝗虫不可以吃吗

  真正最长远的,是利用食物链,通过天敌来控制。但这需要长期的生态建设,而且需要至少数年才能出效果。能单次出效果的,都是小型虫灾。单单针对这一次大蝗灾,考虑到非洲的条件,引进物种有限,也最多只能局部地区控制。而且引进物种,还需要面临物种入侵的风险。

  2013 年,新疆哈密蝗灾,引进 4 万多只粉红椋鸟灭虫

  除此之外,还有改变种植作物,种植大豆、苜蓿、果树等蝗虫不吃的经济作物;直接毁掉蝗虫的产卵地。但这得考虑非洲土地是否能种植相关作物,以及产卵地销毁的可行性。即便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也只能解决来年的问题,今天的问题依旧不能解决。

  为什么蝗灾总是伴随着大饥荒,那么多蝗虫不可以吃吗

  所以,对于非洲大地来说,只能长期治理,对于今天的蝗灾,可以尽量人工捕捉,药物灭虫,引进天敌,降低灾情。但这样大规模的蝗灾,基本是无解的。看看往年的蝗灾,实际也是硬抗过去的。

  至于来到中国是很不现实的,即便来了,入侵的区域也过于狭窄,容易控制,不可能达到曾经中国的本土蝗灾规模。

  从1971~1997年共27年,黄河流域东亚飞蝗灾情,较重年份则有17年,2008年发生蝗灾的土地面积有9000多万亩。不过中国的蝗灾规模,相比起非洲轻了很多,局部地区,发动群众来吃,倒是可能有一些用。但非洲,根本不适用。

  中国现在很少发生大规模蝗灾,即便有也不怎么严重,个人觉得,最大的原因恐怕在于绿化!

  新华网: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不难发现,蝗灾频发地,几乎都是植被稀少的地域。

  所以啊,治理蝗灾的根本,还是在于治理环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2453.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2月16日 上午2:10
下一篇 2023年2月16日 上午2:14

相关推荐

  • 玉米简介 高能玉米简介

    玉米的简介 一、玉米作物的来源及其发展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黄金食品。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种植,是当地印第安人唯一的粮食作物,被视为“玉蜀黍女神“的赐物。194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将玉米视为神品,称作“印第安种子“,传插世界各地。玉米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当时外国人朝见中国皇帝,把玉米果穗作为贡品,国人视为“御麦…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7日
    00
  • 果树管理(果树管理技术)

    对于春季的果树而言,该怎样正确做好树上管理呢?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果树来说,春季果园管理是果树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再有不久,节令就将迎来惊蛰、清明,每年到这个时候,大地化冻、气温升高,大部分的果树都将迎来汁液流动、生根萌芽、抽稍展叶、开花结果的旺盛生长期,不仅水肥营养需求量大,而且各类病虫害也会由休眠到出蛰危害。对于我们广大果农来说,春季…

    肥料资讯 2022年12月9日
    00
  • 氨基酸本草洗面奶(氨基酸洗面奶 小红书)

    氨基酸洗面奶好用吗? 氨基酸洁面乳温和亲肤,清洁力度好而且保湿不紧绷,适合任何肌肤类型使用。氨基酸洗面奶中主要以氨基酸表活剂为主要的清洁成分,其pH值比较接近人体的pH值,比较的温和,不刺激皮肤,清洁力适中,不会因过度清洁而破坏皮肤屏障使皮肤失水。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不错的氨基酸洗面奶: 遇见香芬氨基酸洗面奶 一款纯正的氨基酸洗面奶,里面的氨基酸含量高达46…

    肥料资讯 2022年9月19日
    00
  • 2024小麦咋平施施肥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化肥效益。化肥和有机肥搭配施用较单施化肥,每公斤纯氮至多增产小麦2至3公斤,单纯施化肥的高产麦田虽然也不少,但因化肥使用量过多,经济效益低,而且易造成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变坏。只有增施有机肥,加速培肥土壤,施用同样数量的化肥,就可以把小麦产量提高到400公斤以上,实为事半功倍之举。   平施配方施肥。氮、磷、钾必须配合施用,在稳施氮肥的基…

    肥料资讯 2025年1月28日
    00
  • 特种禽类生态养殖技术(特色禽类养殖)

      1. 特色禽类养殖 1、对于留作种用的鸡,至少在采集受精蛋4周前,将公鸡引入到母鸡群中。同时,在配制的饲料中应增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含量及水溶性维生素(核黄素、泛酸和钴胺素)、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每天提供19g可消化粗蛋白,基本上可以满足肉用种母鸡的蛋大小、蛋重和产蛋率的需要。 2、用于限饲的饲料:为了防止留作种用的大型肉种鸡产…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31日
    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