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dorifera T.Chen)
又称降香檀、降香、花梨木、花梨母等。与黄檀不同点在于树皮灰黄色,粗糙。
小叶(7)9~13,卵形或椭圆形,长4~7厘米,宽2~3厘米;基部的小叶常较小,且为阔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
圆锥花序腋生;花冠黄色或乳白色,旗瓣近倒心形;雄蕊9,单体。荚果带状长圆形;种子1~3,突起,有网纹。产广东大陆及海南岛、广西。心材红褐至紫红色,边材黄褐色,细致,坚重,强度大,锯切时有刺鼻浓香,可以代替进口红木,是制作高级家具、美工产品、乐器及雕刻的优良用材。
商品名称为“降香”、“红香木”。为中国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降香黄檀,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保护等级:Ⅲ现状:濒危种。降香黄檀又名花梨,特产海南。
因木材珍贵,成年植株几被砍伐殆尽,近来有些梳妆都被连根挖起,供作药用和工艺美术材料。
天然资源急剧减少。 保护措施:建议在东方县广坝和江边等地建立降香黄檀自然保护区(点),或建专业林场和种子园,扩大种植。昌江坟山的大树应列为重点保护树木。半落叶乔木,高10-20(-25)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冠广伞形,分枝较低;树皮浅灰黄色,略粗糙;小枝具密极小皮孔,老枝有近球形侧芽。
奇数羽状复叶,长15-26厘米;小叶(7-)9-13,近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3.5-8厘米,宽1.5-4.0厘米,先端急尖,钝头,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圆锥花序腋生,由多数聚伞花序组成,长4-10厘米;花淡黄色或乳白色;花瓣近等长,均具爪;雄蕊9,1组。荚果舌状,长椭圆形,扁平,不开裂,长5-8厘米,宽1.5-1.8厘米,果瓣革质,有种子部分明显隆起,通常有种子1颗,稀2颗;种子肾形。
初雨至时,花叶同时抽出,10-12月果实陆续成熟。分布区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23-25℃,极端最低温6.6℃,雨量分配极不均匀,旱季(11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且多暴雨。土壤为褐色砖红壤和赤红壤。
本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山脊、岩石裸露、干旱瘦瘠地均能适生。为阳性树种,在过分荫蔽的密林中,幼树生势衰弱;在郁闭度较小的林分中能长成直干大树。结实虽然丰富,但天然下种时正值旱季,故林下幼树不多。
萌芽力较强,现存林木多为萌生小径木。天然林木生长较慢,人工栽培的林木生长较快,长势良好。一般每年换叶一次,特别干旱时则叶全落。分布:广东(海南岛)经济价值:为海南特有的珍贵树种,心材极耐腐,切面光,纹理美致,且香气经久不灭,是名贵家具、工艺品等上等木材;心材入药可代替进口降香;木材的蒸馏油香气不易挥发,可作定香剂。
降香黄檀为豆科植物,学名降香黄檀木,原产地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的地方。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黄花梨木与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
始终位列四大名木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一、形态特征不同
1、降香黄檀
乔木,高10-15m;除幼嫩部分、花序及子房略被短柔毛外,全株无毛;树皮褐色或淡褐色,粗糙,有纵裂槽纹。小枝有小而密集皮孔。
2、海南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紫色。
也适合镶嵌,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恰好,不易变形等特点。特别适宜制作榫卯,所以它是当时最佳的木料选择。
二、生长环境不同
1、降香黄檀
降香一般分布在海拔670m以下的山区、丘陵、台地以至林木稀疏早生平原,低山次生林中也常见。
2、海南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
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及保亭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
三、分布范围不同
1、降香黄檀
降香主产于印度、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也有分布和引种栽培。
尤以海南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三亚等地资源为多。
2、海南黄花梨
黄花梨分布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比如中国海南省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非洲,南美洲等。其中,海南黄花梨不论是材质还是纹理上都是最好的黄花梨,也是得到世界公认的,被中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海南黄花梨多生长在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在吊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区域还有海南昌化江以及南渡江一带,产量极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