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经常会看到一些不知名的野草
它们有的长得鲜艳,有的长得毫不起眼
常常会被人们忽略而过
但是其中藏着一些珍贵的良药
今天介绍的溪黄草就是其中一种
据《中药材志》记载:
溪黄草可作为中草药使用
味苦,无毒,具有清热利湿
祛黄利湿、凉血化瘀之功效
溪黄草的植物形态
溪黄草民间称之为肝草
俗称熊胆草、血风草、黄汁草
溪沟草、香茶菜、土黄连等
是属于唇形科香茶菜属的植物
溪黄草适应力很强
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
所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主产于长江以南的湖南、四川
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在农村的山坡、路旁、农田
河岸、草地、灌木、
林下砂壤土等地均有生长
碾碎溪黄草的叶子或茎
会流出一股黄色的汁液
看起来就像是碰到了一块黄泥
所以有些地方也把它
称为黄泥草或是黄汁草
值得一提的是生长在清远连州的溪黄草
2007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为广东省连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溪黄草的使用有一千多年历史
连州使用溪黄草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佛家经典》记载,梁代道家廖冲
就给百姓煎汤饮用溪黄草防治疫病
溪黄草茶在明清时期就因
其风味独特而远销南洋各地
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
那么在连州的溪黄草
▼▼▼
区别在于
①溪黄草植株明显其他地方高大
例如用同样的连州溪黄草种子
在广州种出来的溪黄草植株明显矮小
②连州本地的溪黄草
比其他地方的味道更苦
③溪黄草采收期时间不同
导致其抗乙肝成分2α-羟基熊果酸的含量不同
其他地方采收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而连州市民间素有溪黄草
在开花前枝叶繁盛时采收的习惯
这时的溪黄草生命力是最旺盛的
导致这些区别是因为
连州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自清末开始就已经掌握了
连州溪黄草的栽培种植技术
和连州独特的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是分不开的
连州地貌
祛湿cp搭档
广东人常用的祛湿草药有很多
溪黄草就是其中之一
被称为天然护肝草药的溪黄草
还有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
在广东,用溪黄草祛湿,除了煲成凉茶
还会搭配各种汤材等一起炖煮
做一道传统的健脾去湿汤
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土茯苓,溪黄草,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土茯苓淮山猪胰汤
食材: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溪黄草泥鳅汤
食材:溪黄草30克,泥鳅250克;生姜4片
做法:活泥鳅宰杀干净,用开水洗去黏液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猛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