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燃烧的香味
我想臭臭吧
你喜欢什么颜色?
别人:复古红,柠檬黄,牛油果绿…
我:螺蛳粉

(有内味儿了~)
一直以来,螺蛳粉可谓实红,话题和热度只增不减。
央视财经频道(CCTV2)之前刊播4集共计11分钟的“网红螺蛳粉调查”,话题#柳州螺蛳粉半年产值近50亿元#登上微博热搜。

(火出圈了!)
螺蛳粉一直是大家热衷讨论的焦点,所有关于螺蛳粉的争议,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在今年疫情[宅家防病毒]期间,更是打败国民美食方便面,成为了火爆全网的明星单品。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螺蛳粉一周能被搜索320万次,每天深夜下单外卖50万份。甚至一度出现了被抢断货、全网催发货现象。

(坐等我的螺蛳粉发货~)
让人魂牵梦绕的“臭”
说起这碗粉,最先想到的就是臭
喜欢它的“爱之如命”,不喜欢的“深恶痛绝”。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家嗦粉的经历:


不过,也少不了最初嗤之以鼻,但品尝之后无法自拔的朋友。
真香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一尝抓人胃,再尝揪人心,三尝夺人魂)
究竟是什么赋予了螺蛳粉如此的魅力?
那就不得不提酸笋,没了它,螺蛳粉就没了灵魂。
正是酸笋的加入让螺蛳粉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味道,闻起来又酸又臭,但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是它,是它,就是它!)
根据对发酵后酸笋的风味物质研究,酸笋当中含量较高的戊醛、柠檬醛等物质,使其散发出淡淡的腐臭味,而这些刺激性气味大部分就是螺蛳粉臭味的来源。但酸笋中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又带有浓郁香味,使得螺蛳粉吃起来鲜美无比。
你越“臭”我越爱
很多时候,香和臭只有一线之隔。
所谓“闻着臭、吃着香”,其实与我们的嗅觉感受器有关。我们的嗅觉通道分鼻前通路和鼻后通路。
△ 鼻前通路(orthonasal olfaction),是通过鼻腔感受到的气味,例如我们闻到的香水味、花香等等。
△ 鼻后通路(retronasal olfaction),是通过口腔和咽头来侦测嘴里的食物气味。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把鼻子捏住,然后将食物放进嘴里嚼,只会体会到5种基本的味觉感受,但是一旦把捏住鼻子的手放开,就可以感受到丰富的食物气味。
我们的鼻前嗅觉闻到了螺蛳粉的汤和酸笋飘散出来“臭”;而当我们吃下粉不停咀嚼时,口腔会感知到鲜味,鼻后嗅觉会觉得“不臭”。

(别闻,吃它!)
臭味相投的“科学借口”
当然,也可能有人对臭味先天不敏感,恰恰想投这一口!这就与嗅觉受体基因有关。
人体的嗅觉受体基因,决定了人和人之间对气味的反应程度和接受程度非常不同。同一种气味,有人觉得是香味,很好闻;而有人则认为臭到无法接受。
研究发现:OR5A1基因是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不同人可能拥有不同的基因类型,进而导致对紫罗兰散发的气味有不同的感知。位于这个基因上的rs6591536位点携带G(GG/GA基因型)的人群,喜欢β-紫罗兰酮的味道,认为它是芬芳怡人的香味,而携带A(AA基因型)的人群则觉得它的气味是酸味或者刺激,不好闻的。
这样看来,我对螺蛳粉的欲罢不能,可能就是源于嗅觉受体基因不敏感了。

今晚,一起嗦碗粉吧!

*文章中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Sara R Jaeger, et al. A Mendelian trait for olfactory sensitivity affects odor experience and food selection. Curr Biol. 2013 Aug 19;23(16):1601-5.
为什么我对这“臭”欲罢不能,我想臭臭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