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片 解酒
有没有什么解酒药吃光了千杯不倒
春节之际,交际应酬、亲友聚会越来越多了,饭局上总少不了喝酒,药店和网上的解酒药也再度旺销。商家称,吃了解酒药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喝酒,那么,这些所谓的“解酒药”真的有如此神效吗?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解酒药”,解酒药的种类五花八门,有药片、口服液、胶囊。这些所谓的解酒药并不是药品,而是带着“小蓝帽”标志的保健食品,还有的是带有QS认证的普通食品。很多时候,这些产品都夸大宣传了功效,甚至还存在非法添加的问题。按照规定,保健品不应声称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也不能替代药物。
虽然这些“解酒神器”的名字和产地五花八门,但它们包装上公示的成分不外乎三类:第一是护肝成分,比如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素、多烯磷脂酰胆碱;第二类是一些天然药物比如姜黄、决明子、葛根;第三类是悄悄添加的护胃类药物,比如硫糖铝、磷酸铝等等。
硫糖铝、磷酸铝等药物成分能够形成胶体薄膜,起到胃粘膜保护的作用,同时多少也会延缓酒精的吸收。这样看来,用它“解酒”似乎还有点理由——但酒精的吸收并不会因此被阻断,已经进入身体的酒精也丝毫不会被它影响。
解酒药中标榜的护肝成分,效果也十分值得商榷。比如某宝上热卖,号称能够“解酒保肝”的某直销营养品牌奶蓟草护肝片,它的有效成分是水飞蓟素。水飞蓟素的作用为抑制炎症,防止炎症反应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可对肝细胞的细胞膜起到稳定作用,但并不直接参与到酒精分解。
另一种常见的解酒神器成分是谷胱甘肽,例如某宝上热销的某款“澳洲土豪”解酒护肝片。谷胱甘肽的作用也仅仅是分解乙醇的代谢物乙醛,使其失活、加速排出体外,但必须在服用者停止饮酒后才会起效,长期酗酒对身体带来的损害不止在肝脏,也包括饮用者的脑、心血管、消化道等等。所谓“保肝成分”无法对这些人体器官有丝毫的保护作用。另外药物治疗不能替代对导致肝损伤(例如:酒精)因素的排除。
再看看那些解酒药中广泛添加的所谓“天然成分”如姜黄素、枸杞子、葛根和奶蓟草等,广泛见于解酒产品,还有氨基酸与维生素组合的解酒产品。传统本草确实有记载葛根、枸杞子、姜黄、奶蓟草等有醒酒、护肝作用。但现临床上只有奶蓟草及其成分制剂用于治疗肝病,其他药物未得到临床应用于肝病,这些天然成分也不能分解酒精。
还有“解酒药”让人感到清醒,觉得舒服是因为药里有利尿、止痛和兴奋的成分,只能缓解症状,不可分解代谢酒精。网传美国制成的超级解酒药Blowfish,Blowfish被制造商誉为灵丹妙药,它的组成成分包括500毫克阿司匹林、60毫克咖啡因和用来减缓胃不适的抗酸剂。阿司匹林确实能够有效治疗与宿醉有关的不适症状,例如头痛,但阿司匹林通常会引起胃灼热和其他胃刺激的症状,例如消化不良、疼痛、恶心、呕吐等,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专家共识中用到的促酒精代谢药物—美他多辛是乙醛脱氢酶激活剂,并能拮抗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下降;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排泄,属于促酒精代谢药。美他多辛能对抗急性乙醇中毒引起的 ATP 下降和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降低,维持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起到拮抗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改善饮酒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及改善因酒精中毒而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但美他多辛本身也可能引起肝酶升高和肝损,只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共识还提到适当补液及补充维生素 B1、B6、C 有利于酒精氧化代谢,这只是有利于酒精代谢,这只是辅助治疗。
促醒药物—纳洛酮能解除酒精中毒的中枢抑制,缩短昏迷时间,盐酸纳美芬(Nalmefene)为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的长效阿片受体拮抗剂,也应用于急性酒精中毒。但这两药物都是在停止饮酒且昏迷不醒情况下使用。
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 H2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常规应用于重度中毒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有更好的胃黏膜保护效果。也有人将这类药物作为解酒药,但这两类药物也都不能分解酒精。
酒精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的,不只是某一护肝药或者某一护胃药,又或者是治头痛药就可被认为是解酒药。没有任何一物质可以完全解除酒精在体内对人体的影响。临床医生对酒精中毒的患者也是采取输液、促醒、保肝护胃等综合的对症治疗方法。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让你千杯不醉、千杯不倒的解酒药,最好的解酒药就是不喝酒。
人体主要依靠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三种途径对酒精进行分解,其中肝脏最为重要。酒精进入肝脏后,通过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想要减少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喝酒不能过量,同时喝酒时不宜空腹。
祝大家虎年大吉!
真有解酒药让你千杯不醉吗?,有没有什么解酒药吃光了千杯不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