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果氨基酸
猕猴桃果树管理技术
稿件来源:武功猕猴桃实验站-王西锐
提高果实品质是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关键点”。只有提高果实品质,才能提高品牌效应,从而提高效益,实现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品种确定的前提下,果实品质最主要的是果实口感和果实单果重。消费者喜欢个大、好吃的果实,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市场许多猕猴桃果实大而无味,是影响猕猴桃在消费者心目中形象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滥用膨大激素和不合理的早采果、采青果引起。此外,单纯追求产量,滥用化学肥料(主要是氮肥),有机肥施用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施肥比例不恰当、架面管理不合理,郁闭度大,光合作用产物净积累少、向果实分配少等因素,都影响了猕猴桃果实质量的提高。下面,就笔者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技术观点,供讨论。
1、 如何提高单果重
充分授粉:雌配子接受花粉完成初期胚胎发育,形成种子。在受精及形成种子过程的激烈生理效应,产生大量内源激素,刺激子房细胞旺盛分裂,为大果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定范围内,种子数越多,果实越大,内含物越丰富,品质得到提升。只有充分授粉,才能提高种子数。
实现充分授粉的条件:花粉与雌蕊亲和力高、花粉活力高、柱头与花粉充分接触。一般雄株与雌柱染色体倍数近似、亲缘关系近亲和力高,坐果率也高。
花粉新鲜,活力高,则授粉效果好。不同花粉授于同一雌株,果实大小、品质也有差异。存在最佳配套雄株(系)现象。生产中,对花授粉因为花粉新鲜,授粉效果最好。
不同授粉方法,使柱头与花粉接触的程度不同,授粉的效果也不同。生产中,对花、干粉喷粉,使柱头充分接触花粉,授粉效果最好。液体授粉需要解决花粉在授粉液中充分均匀分布问题,并提高花粉浓度,则可在充分授粉同时,补充柱头营养,调节柱头湿度,缓解授粉季节空气干燥对授粉的影响,提高授粉效果。
有效方法:鲜花对花授粉、简单器械对花授粉、简单器械喷粉授粉及较大型器械喷粉授粉都可实现有效授粉。
提高花芽质量:保持中庸树势,夏秋季注意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多施有机肥、菌肥、菌剂,改善土壤结构,配方施肥。修剪时留光线充足处枝蔓作为结果母枝
适量挂果:通过一系列措施,控制留果量。一般美味猕猴桃品种,每亩保持产量在4000~6000斤,中华猕猴桃每亩3000~4000斤。红阳每亩1500斤左右。
修剪:“一主两蔓”整形条件下,两侧结果母枝剪保持30厘米距离。保持中庸树势。每年更新约1/2枝蔓:主要通过回缩结过果的结果母枝线段衰弱部分实现。
美味猕猴桃110株/亩情况下,每株留10条较长结果母枝(每枝8~13个饱满芽,每芽平均保留3个果实);每60株/亩情况下,每株留20条较长结果母枝。有条件(空间)时,结果母枝在顶端次饱满芽剪,现蕾时疏除次饱满芽处所有花蕾。过密处弱枝疏除,其余枝回缩或剪截到第二道铁丝内。2月份,对内膛容易光秃的部位喷布或涂抹启芽,提高萌芽率。
中华猕猴桃萌芽率高,成枝率低。每110株/亩情况下,每株留20条较长结果母枝,每枝4~8个饱满芽,每芽平均保留2.5个果实。现蕾期,摘去结果母枝基部1~2个结果枝上全部花蕾,促发更新枝。
抹芽:抹除背下芽、弱芽、止芯芽、病虫芽。
疏蕾:现蕾后,及时疏除朝天蕾、小蕾、畸形蕾、病虫蕾,留下垂蕾;临开花前,疏除全部侧蕾。
疏花:开花后,及时疏除病虫花、小花、畸形花。
疏果:坐果后10天、35天,疏除小果、畸形果。
健全根系:对根系过深、根腐、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发育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增施有机肥、菌肥。施用麦饭石粉,实现平衡施肥;平埂、灌由你带路菌剂等,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果实养分供应。
喷布生长刺激物质:萌芽期、开花前、幼果期,叶面喷布海藻素、多元微肥、氨基酸、优果、碧护等,促进果实发育。
配方施肥:针对目前偏施化肥(特别是氮素)的情况,要注意补充麦饭石粉、多元微肥等,补充中微量元素,增施菌肥、菌剂等,及活化土壤中的固化元素,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果实均衡发育。
2、 提高果实品质
以干物质含量为表征的固形物含量,是果实品质的直接衡量尺度。是提高果实品质更为深入的研究内容,对生产实践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1提高光合产物积累量
作物95%产量来源于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产物。提高光合产物在果实中的积累量,是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基础。
猕猴桃授粉以后,幼果开始生长,起初细胞分裂旺盛,呼吸强度大,使组织积累大量有机酸,果实糖酸比极低,不堪食用。后期细胞膨大,积累淀粉,提高糖酸比。因此中后期光合作用及其产物积累,对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提高有效光合面积:光合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一定范围内,架面叶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光合产物积累越多。因此,要提高叶面积。
提高叶面积的途径主要要重视架面叶片的覆盖度,要使架面尽可能布满叶片。提倡大棚架整形,尽量扩大架面枝叶覆盖度。修剪时采用顶端次饱满芽处修剪,现蕾时摘去次饱满芽新梢上所有花蕾,增加有效光合面积。
但叶面积不是越厚越好。架面上叶幕层过厚,上部枝叶遮掩下部枝叶光线,使下部枝叶光合能力不足,处于“寄生区”,其光合营养合成不足以给付呼吸消耗,反而需要别处养分供应,造成全株总光合有机养分积累量低。一般以单层枝,3.5~4层叶子为佳。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一是适当保留叶幕层厚度,二要提高叶片同化水平。一般叶色深绿、叶厚的叶片光合作用效率较高。同时,幼果果面较绿的,其本身的光合作用即可为果实增大、品质提高产生明显作用。
可以采用叶面喷布多元微肥、海藻素、氨基酸、碧护、优果等叶面肥及生长刺激物质,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率。
但易发生日灼的地区,可以在生长前期在架面保持较多枝叶以遮阴,8月以后,对结果枝在最上果之前留与果实数相等或稍多的叶子剪截,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2.2调节有机养分分配比例,增大果实,提高品质。通过培养中庸树势,配方施肥、果实生长后期增施磷钾肥,使后期有机养分更多分配于果实。
2.3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菌肥、菌剂。
多施有机肥作为基肥,配施麦饭石粉,实现配方施肥。重视菌肥、菌剂施用,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
2.4增加光合作用时间。
果实生长后期,为碳同化关键时期,决定果实品质高低。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光合作用时间,禁止过早采果、采青果,使果实充分积累淀粉等有机营养,提高果实品质。
2.5培养中庸树势
通过轻剪、(多)留枝、狠疏蕾措施,控制挂果量同时,增加枝叶量及生长点,缓和树势,促进多积累有机营养。结果母枝选留提倡老中青结合,保持60%结果母枝由结果枝连续结果形成。2月份给内膛枝段喷雾或涂抹启芽,提高萌芽率。
2.6适量使用生长刺激物质
在萌芽期、临开花,幼果期,架面及果面喷雾海藻素、氨基酸、多元微肥及优果、碧护等叶面肥及生长刺激物质,促进花蕾及幼果发育。
注:结果枝连续结果——指修剪时,在当年状旺结果枝最上果柄前,留一定数量芽剪截,是次年接续结果。
农事指导: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的技术关键点!,猕猴桃果树管理技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