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捣鼓肥料这块儿的一点实践体会,主要是关于肥料的那些不同“长相”,也就是形态。
一开始接触种东西的时候,去买肥料,真是有点懵。货架上花花绿绿的,有的是一袋袋的颗粒,有的是粉末,还有的是一桶桶的液体。当时我就琢磨,不都是给植物“吃饭”的嘛怎么还搞这么多花样?
一开始的摸索:固体肥料
我接触最多的就是那种固体肥料。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一粒一粒的,或者有时候是粉末状的。
- 颗粒的:这种最省事,抓一把撒在地里或者盆里,然后浇水就行。感觉它溶解得比较慢,肥效能持续一段时间。我记得刚开始种菜,图方便,基本都用这种。比如买过那种蓝色的复合肥颗粒,用起来确实简单。
- 粉末的:也用过一些,比如过磷酸钙,感觉像灰尘一样。这种撒下去好像见效能快一点点?但也更容易被风吹走,撒的时候得小心点。
那时候觉得,固体肥料嘛就是实在,看得见摸得着,用量也好控制,挖个坑埋一点,或者直接撒土面上都行。
后来发现的:液体肥料
后来种的花草多,特别是有些盆栽,感觉撒颗粒肥有时候不太均匀,或者想让它快点长,就有人推荐我用液体肥料。
这玩意儿一般是浓缩液,用的时候得兑水。第一次用的时候我还挺小心的,生怕浓度高烧苗。兑水稀释后,直接浇到土里,或者有的还能喷叶子。
我的感觉是:液体肥吸收是真快。有时候看叶子有点发黄,缺营养,用点液肥下去,没几天就能看到叶子变绿一些。缺点就是要每次用每次兑水,稍微麻烦点,而且肥效感觉没有颗粒肥那么持久,得勤施。
不能不提的:有机肥那些“形态”
除上面说的这些包装好的化学肥料,还有一类我经常自己折腾的,就是有机肥。
这形态就更多样:
- 干粪块/粒:比如羊粪蛋,或者鸡粪发酵后那种干块块。这种用起来也方便,埋土里就行,肥效慢慢释放,还能改良土壤。就是,味道有时候有点“醇厚”。
- 堆肥:我自己在家也试过堆肥,用厨余、落叶什么的堆起来发酵。出来的就是黑乎乎、湿润的土状物。这个形态是真·原生态,肥效温和,对土也缺点是需要地方,需要时间,还得掌握好湿度和翻堆,不然容易发臭或者不腐熟。
- 沤的液肥:有时候会把一些厨余或者饼肥泡水里发酵,沤成液体肥用。这个嘛效果是有的,但那个味道……还有过程中的虫子……尝试过几次,后来觉得还是买现成的或者用干粪方便点,除非有耐心且不怕折腾。
我的实践总结
折腾这么久,我算是搞明白,肥料的不同形态,主要是为适应不同的施用场景和需求。
简单来说,我的经验是:
想省事、追求长效,就用固体颗粒肥,尤其是在地里大面积用的时候。
想快速见效、给植物“打急救针”,或者盆栽精细管理,液体肥就挺好使,兑水浇灌很方便。
要是想从根本上改良土壤,追求肥效温和持久,那有机肥(不管是干的还是自己堆的)是首选,虽然可能前期处理麻烦点或者有点味道,但对土壤和植物长远来看是好的。
所以你看,没有哪种形态就一定是最好的,关键还是看你种什么、怎么种、图个像我这种喜欢瞎捣鼓的,基本上这几种形态的肥料家里都有备着,根据情况换着用。这就是我这几年跟肥料打交道下来,关于它们“长相”的一点点粗浅认识和实践记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