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肥料,以前我也是头疼。自家阳台种点葱姜蒜、小番茄啥的,长着长着就没劲儿,叶子发黄。去花市买肥料,花花绿绿的一堆,看着就晕,价格也不便宜,还老担心掌握不好量,把菜给烧死。后来琢磨着,咱自己吃的粮食蔬菜都能长那么地里的肥不也是些烂草烂叶变得嘛我就动心思,自己也试试做点肥料。
我的第一次尝试:厨余垃圾大作战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厨房里每天都产生的垃圾。比如:
- 菜叶子:择菜剩下的老叶、烂叶。
- 水果皮:苹果核、香蕉皮、西瓜皮,啥都要。
- 蛋壳:这玩意儿听说补钙,攒不少。
- 咖啡渣、茶叶渣:喝完顺手就倒,后来也收集起来。
找个大号的带盖塑料桶,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全扔进去。想着让它自己慢慢烂掉就结果?没过几天,那味儿就出来,尤其夏天,简直!一开盖子,能把人熏个跟头。而且发现,光这么堆着,烂得特别慢,底下湿上面干的。
不行,得想办法。上网查查,也问问小区里爱养花的老大爷。才知道,这玩意儿叫堆肥,不能瞎堆。有人推荐买专门的堆肥桶,底下有龙头可以接液体肥。我看一眼价格,有点舍不得。就琢磨着用现有的大桶改造下。
我在桶底下烫几个小洞,然后找个浅点的盆子接在下面,想着这样液体就能流出来。还在厨余里掺点土,据说能帮助发酵,还能吸点味儿。听说放点红糖或者橘子皮能改善气味,我也照做,确实有点用,但味道还是挺冲的。关键是得密封好,但又不能完全密封死,不然气儿出不来。我就把盖子虚掩着。
升级装备与持续改进
后来有一次,看到邻居扔一个破损的带龙头的大塑料桶,我赶紧捡回来,洗干净。这下方便多,厨余放上面,发酵产生的液体肥就顺着隔层流到下面,拧开龙头就能接。这肥水看着黑乎乎的,得兑很多很多水才能用,我一般兑个一百倍左右,浇菜浇花,效果是真不错,叶子绿油油的。
堆在桶里的厨余垃圾,隔段时间我会用个小铲子翻动一下,让它上下透透气,烂得更均匀。这个过程比较慢,得好几个月才能变成黑黑的、像土一样的肥料。耐心很重要。
我还试过别的方法。比如冬天烧柴火剩下的草木灰,听人说是特好的钾肥,对韭菜、葱蒜这些特别我就把灰烬小心地收集起来,开春撒在菜盆里当底肥,或者直接撒一点在土表面。这玩意儿简单方便,还没味儿。
还有就是沤肥水。用吃完花生油、调和油的那种大塑料桶,把一些烂水果(不带盐分的)、菜叶子塞进去,加满水,盖子别拧太紧,放阳台角落或者楼道里(当然要不影响别人的地方)。这个味儿也大,得等它彻底发酵好,味道散差不多才能用,也是要大量兑水。我试过用烂苹果加红糖做的,发酵好之后兑水浇辣椒,长得是真旺。
实践中的小教训
过程中也踩过坑。比如:
- 不能放油腻的剩菜剩饭、肉类、骨头,这些容易发臭生虫,最好别放堆肥桶。带盐分的东西也要少放,或者用水泡过洗掉盐分再说,不然对植物不
- 肥效掌握:刚开始用自制的肥水,没经验,兑水少,结果把几颗小苗给烧死,心疼好几天。后来就知道,宁稀勿浓。
- 容器选择:装肥水的桶,盖子千万别拧死,尤其刚开始发酵的时候,会产生气体,真能把桶给撑得鼓鼓囊囊的。
成果与感悟
折腾这一两年下来,现在我家阳台上的那几盆菜,基本都靠这些自制的肥料养着。虽然过程有点麻烦,有时候还有点味道,但看着那些厨余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不仅省买肥料的钱,还减少垃圾,心里挺有成就感的。
现在每次择菜、吃水果,剩下的皮和壳,我都习惯性地收集起来,感觉它们不再是废物,而是我的花花草草的“营养餐”。拿什么做肥料?身边很多东西都可以,只要多动手试试,就能变废为宝。这感觉,还真不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