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这个叫NPK的肥料。搞园艺或者自己种点菜的朋友,估计都听过,或者在肥料袋子上见过这仨字母 N P K,后面还跟着一串数字,比如啥15-15-15,10-20-10之类的。
一开始我对着这些玩意儿也挺懵的。就觉得种东西嘛上点肥不就行?还分这么多道道?后来自己瞎琢磨加上种的东西老长不叶子发黄,结果也小,才硬着头皮去解这到底是
摸索NPK这三个字母代表啥
简单来说,这N、P、K就是植物吃饭最需要的三样主食:
- N – 就是氮肥,管长叶子的,想让你那菜、花,叶子长得绿油油、水灵灵的,就靠它。
- P – 磷肥,主要是帮着开花结果,还有根系发展。你要是种番茄、黄瓜、辣椒这类吃果实的,或者想让花开得多,磷就得多来点。
- K – 钾肥,这家伙作用挺全面,能让植物的杆子更结实,不容易倒,还能提高抗病能力,对果实的甜度、个头也有影响。
袋子上那些数字,比如“15-15-15”,意思就是这袋肥料里,氮、磷、钾各占15%。如果是“10-20-10”,那就是10%的氮,20%的磷,10%的钾。知道这个,心里大概就有谱。
我的实践过程,瞎搞与调整
最开始实践的时候,我种点小青菜和几棵番茄。想着青菜吃叶子,那氮肥得多点?番茄要结果,那磷肥得跟上。
第一次尝试:我买两种肥,一种是氮稍微高点的,一种是磷钾高点的。用的时候有点随心所欲,估摸着抓一把撒土面上,然后浇水。结果?好家伙,有几棵青菜叶子边缘有点发黄、发焦,像是被烧到。番茄那边倒是没明显坏处,但也没见长得多
反思和调整:这时候我意识到,这玩意儿不能瞎来,得控制量。而且直接撒土面上,好像吸收也不均匀,还容易烧苗。后来我就学乖点:
- 看说明:老老实实看肥料袋子后面的说明,虽然写得有时候挺“官方”,但大概用量和用法还是有的。
- 少量多次:宁可少给点,也别一次给多烧死。我改成一小勺(用的是喝汤那种勺子),兑一大桶水(大概10升左右),搅和匀再浇。
- 看苗施肥:苗小的时候,肥水兑得稀一点。等苗长大点,或者到开花结果期,再稍微浓一点点,或者增加点频率。比如青菜,前期用点氮多的,后期就均衡点或者停。番茄,苗期用均衡的,开花前开始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和次数。
- 埋施/沟施:对于颗粒状的复合肥,有时候我会在离根远一点的地方刨个小坑或者小沟,把肥埋进去再盖土,这样慢慢释放,不容易烧根。
实践下来的效果咋样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和调整,效果确实比瞎搞强多。最明显的是:
- 叶菜:比如我种的生菜、小白菜,叶子明显更绿、更厚实,长得也快。以前那种蔫唧、黄不拉几的情况少很多。
- 果菜:番茄、辣椒坐果率高些,果子也比以前大点。虽然比不上人家专业种的,但自己吃是绰绰有余,看着也喜人。
- 整体长势:植物整体看起来壮实不少,不像以前风一吹就倒,或者动不动就生点小毛病。
这也不是说用NPK肥料就万事大吉。土壤本身怎么样、光照、浇水这些也都是大事儿。肥料只是给植物补充营养,让它有劲儿长。我感觉,搞清楚自己种的东西大概需要啥(长叶子为主还是开花结果为主),然后选个差不多比例的NPK肥料,再注意控制好用量和方法,基本上就能比完全不管或者瞎用强不少。不用追求完全精确,毕竟咱也不是搞科研,差不多就行,关键是动手试试,观察反应,慢慢就有经验。
这NPK肥料用对地方、用对方法,确实是个好帮手。别怕麻烦,稍微琢磨下,你种的东西会长得更这过程也挺有意思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