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肥料的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搞。刚弄那块小菜地的时候,心里想着,不就是撒点肥嘛店里买啥就用啥呗,方便省事。
头一年,去农资店,看着花花绿绿的袋子,听老板吹得天花乱坠,说这个肥劲大,那个肥见效快。行,买!买回来就使劲往地里撒,总觉得多撒点,菜肯定长得又大又壮。那时候就光用这些化学肥料,啥有机肥、农家肥的,压根没想过,嫌脏,也嫌麻烦。
一开始的瞎折腾
刚开始那会儿,苗是长起来,看着也还行。但总觉得有点不对劲,那菜叶子颜色是绿,可就是不精神,蔫唧的,不像别人家地里那么有劲儿。
到第二年,问题就明显。地是越来越硬,浇水都渗得慢,一锄头下去,邦邦响,跟挖石头似的。这土算是彻底板结。而且种下去的菜,长得歪歪扭扭,叶子发黄,还特容易生虫,三天两头就得打药。产量?别提,忙活大半年,收的那点东西,还不够费事的。
反思和改变
我就纳闷,为啥我这地越种越差?化肥也没少用。后来跟村里一个老把式聊天,他看看我的地,摇摇头说:“你这地,光喂‘精粮’,都给喂瘦,喂坏。” 我才有点明白过来,敢情光用化肥把土壤本身给搞坏。
痛定思痛,我决定换个搞法。不能再这么瞎来。
- 减少化肥:不是说完全不用,但量得控制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猛撒。
- 增加有机肥:这是重点。我开始行动起来:
- 收集家里的厨余垃圾,像菜叶、果皮这些,找个角落堆起来沤肥。虽然有点味道,但为地忍。
- 托人弄些鸡粪、羊粪回来,找个空地让它充分腐熟。这玩意儿劲大,直接用会烧苗,得让它慢慢发酵好才行。
- 秋天扫的落叶、割的杂草,也都不扔,掺到沤肥堆里去。
动手实践过程
开春翻地的时候,我就把那些沤好的、腐熟的农家肥,结结实实地翻到土里去。那土明显就不一样,松快多,颜色也深,闻着有股土腥味,不是以前那种硬邦邦的感觉。
播种前,再稍微用点底肥,主要是农家肥,配合少量复合肥。生长期看苗情,要是实在长势不就稍微追一点点化肥,但主要还是靠浇点沤熟的粪水啥的。
看到效果
这么搞一年后,效果真是天差地别。
土质改善太明显。地变得疏松透气,蚯蚓也多起来,一看就是健康的土。
菜长得壮实多。根扎得深,苗也旺,叶子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不像以前那样弱不禁风,抗病能力也强不少,虫害都少。
产量自然也上去。收成比以前好多,吃着口感也感觉更对味儿。
所以说,种地这事儿,真不能光图省事猛用化肥。养地才是根本,你得把土伺候好,它才能给你好收成。这肥料的基责,说白,就是既要给作物营养,更要呵护好脚下这片土。这算是我这几年折腾下来,最实在的一点体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