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事儿,也是挺偶然的。我这人平时就爱瞎琢磨,尤其是在自家小院里捣鼓那些花花草草。有一次,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说,有些地方处理剩下的污泥,那玩意儿肥力挺足的。当时我就想,现在买点好肥料可不便宜,这污泥要是真能用,岂不是废物利用?心里头有点痒痒,就琢磨着自己也试试。
一开始心里也犯嘀咕,那玩意儿能干净吗?会不会有啥不好的东西?臭烘烘的咋弄?但就是按捺不住那点好奇心和想省钱的心思。打听一圈,正好有个朋友认识污水处理厂的人,费点劲儿,总算弄到一些脱水处理过的污泥。实话实说,刚拉回来的时候,那气味确实不咋地,样子也黑乎乎、黏糊糊的,看着就有点“重口味”。
堆料发酵是关键
弄回来不能直接用,那肯定不行。我记得看过的说法是要“发酵”,让它变得安全稳定点。我就找个院子角落,不碍事的地方。光有污泥不行,得掺和点别的东西。我找些:
- 攒很久的干树叶子和稻草
- 一些锯木厂要来的木屑末子
- 还有一点点之前剩下的鸡粪肥,想着增加点氮(虽然当时也不懂啥氮不氮的,就觉得粪肥肯定有劲儿)
然后就开始混合。这可是个体力活。我把污泥和那些干料大概估摸着比例掺和,干料得多放点,感觉大概是污泥一份,干料两三份的样子,主要是想让它透气点,也吸吸水分和味道。一层污泥一层干料地铺上去,弄成一个小堆。堆得也不能太实诚,得松快点。
堆好之后,接下来的活儿就是耐心等待和翻堆。一开始那几天,味道还是比较冲。我隔三差五就得过去看看,主要是怕太干或者太湿。摸着里头有点热乎乎的,据说这是发酵开始。我就隔几天拿个大叉子,嘿咻嘿咻地把那堆东西从里到外翻一遍。这活儿真不轻松,尤其是刚开始,又湿又黏又有点味儿。翻动的目的是让它透透气,让里头的微生物好好干活。
就这么折腾着,大概过个把月,那堆东西变化挺明显的。颜色变得更深,接近黑土的颜色,质地也松散多,最关键的是,那股难闻的臭味基本没,闻起来就是一股泥土发酵的味儿,有点像森林地表那种感觉。摸上去也不烫手,温温的。这时候我就觉得,这玩意儿差不多“熟”。
用起来试试效果
看着那堆黑乎乎、松散的“新肥料”,心里挺有成就感的。但用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心翼翼。我没敢直接撒在菜根旁边,是先在要种菜的地里,挖坑,把这自制的肥料埋进去,然后跟土掺和匀,过几天才开始种菜。
种些青菜、萝卜啥的。你还别说,那年地里的菜长得是真不错,叶子绿油油的,萝卜也挺壮实。是不是全靠这污泥肥料,我说不准,但肯定是有作用的。至少没出现啥烧苗或者长不好的情况。
后来我又用过几次,基本都是提前把它埋到地里当底肥用。效果嘛我觉得还行,算是给土壤补充点营养。这整个过程,从弄污泥到翻堆发酵,确实挺费事费力的,也不是啥轻松活儿。味道管理也是个事儿,得找个偏僻点的地方弄。
这回实践算是成功。把没人要的污泥变成能种菜的肥料,感觉挺环保也挺实在的。不过我也得说清楚,这只是我自己的尝试过程记录,大家要是也想试试,最好还是多解解,尤其是污泥的来源和成分,安全第一嘛反正我这儿用下来,感觉还凑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