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用青草做肥料这事儿,也是歪打正着。前些年,院子里的草长得那个疯,特别是夏天,隔三差五就得割一次。割下来的草,以前都是装袋子里扔掉,或者堆在角落里等它自己烂掉,弄得挺麻烦,还占地方。
有一次割完草,实在懒得弄,就顺手把一些嫩草屑撒在几颗不怎么打理的月季花根部周围,也没想着能有啥用,就是图省事,想着盖住点土,少长点杂草也
开始瞎琢磨
过大概个把月,我偶然发现那几棵铺草屑的月季,叶子好像绿得更亮一些,长势也比旁边没铺的要好点。当时就有点好奇,难道这青草还真有点肥力?
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你想,草也是植物,长起来肯定吸收土里的营养,那它烂之后,这些营养不就又回到土里去嘛感觉有点道理。
于是我就正式开始我的“青草肥料”实践。
一开始很简单粗暴,就是把割下来的草直接堆在菜地空着的地方,或者直接铺在果树下面。但很快就发现问题。
- 问题一:堆太厚容易发臭。 特别是夏天,温度一高,底下不透气,那股味道,啧啧,有点上头。
- 问题二:分解慢。 大片大片的草叶子铺在那里,干得快,但烂得慢,风一吹还刮得到处都是。
- 问题三:可能会烧苗。 后来才知道,新鲜的青草在分解的时候会发热,要是直接堆在蔬菜根边上,堆多,那热量可能会把嫩苗给烧伤。我好像就干过这事儿,有几颗小苗莫名其妙蔫,估计就是这个原因。
后来改进方法
碰几次壁,我就琢磨着不能这么傻干。观察下,也道听途说一些土方法。
第一种改进:切碎、薄铺。 我开始把割下来的草稍微晾一下,别太湿,然后尽量弄碎点。可以用剪刀剪,或者就用割草机多来回割几遍,让它碎一点。然后,关键是薄铺,像盖被子一样,薄薄一层铺在植物根部周围的土面上,离开主根一段距离。这样既能保湿、抑制杂草,分解起来也快,还不至于发热烧苗。
第二种改进:堆沤。 这个稍微麻烦点,但效果感觉更我在院子角落找个不碍事的地方,弄个简易的堆肥区。把割下来的青草,混上一些干树叶、烂菜叶、甚至一点点土,一层一层堆起来。保持湿润,但不能水汪汪的,隔段时间翻动一下,让它透气。这个过程就是让它自己发酵腐熟。堆在一起的草,确实会发热,中间温度还挺高。大概几个月,具体时间看天气和堆的东西,那些青草就变成黑褐色、松散的腐殖质。这东西拌在土里,那效果是真不错,土也松快多。
我现在主要就是用这两种方法结合着来。
割下来的草,一部分比较嫩的、碎的,就直接薄铺在花坛或者菜地里当覆盖物,慢慢分解。量大的、或者比较粗老的草,就扔到堆肥区去堆沤,等它彻底腐熟再用。
这青草做肥料,虽然比不上买的化肥见效快,但胜在天然、免费,还能处理掉割草的“垃圾”。用几年下来,感觉院子里的土确实比以前肥沃一些,种的花草蔬菜长得也挺精神。关键是,这是自己动手弄出来的,感觉特别实在。 反正,这法子我是觉得挺就一直这么干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