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AIDS DAY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由四川省禁毒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司法厅、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四川省戒毒管理局承办的四川省禁毒防艾“三进”活动汇报暨“情有毒终”青年戒毒志愿者服务启动仪式在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任世强出席活动,司法厅党委委员、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安家爱,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陈久明出席活动并讲话。

四川省禁毒防艾“三进”活动汇报
据了解,今年6月26日我省启动禁毒防艾“三进”活动以来,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辞辛苦,走进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距离服务戒毒人员,宣讲禁毒防艾知识,服务禁毒防艾,助力脱贫攻坚。
其中,禁毒防艾宣传“进学校”效果明显,禁毒防艾宣传“进社区”成效初显,禁毒防艾宣传“进场所”持续推进,禁毒防艾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思路创新。

活动现场为在“禁毒防艾考察调研”相关社会实践课题中获奖的来自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的8支队伍颁发了奖杯和荣誉证。

“情有毒终”青年戒毒志愿者服务启动
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现场开启了四川省“情有毒终”青年戒毒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为3支青年戒毒志愿者队伍代表授旗,并发放了服务证。青年志愿者代表宣读了《青年戒毒志愿者服务活动倡议书》。

据悉,来自各高校的第一批青年戒毒志愿者也在今天开启了首次系统化的志愿服务。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体能康复、心理矫治和艺术矫治相关专业的同学们走进戒毒所,为戒毒人员提供体能康复训练指导、心理咨询服务和艺术戒治指导。大家纷纷表示,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既深化了理论,又积累了经验,所获匪浅。

获益良多的不止是高校学子们。省女子强戒所六大队的戒毒人员许某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可是家里没有条件给我请老师。进入社会以后,因为交友不慎误入歧途,但心里一直羡慕艺术专业的学生,没想到还能有机会跟他们接触、学习。我一定坚决戒除毒瘾,实现自己的艺术梦。”

对于艾滋病
许多人害怕它、恐惧它
但或许从未真正了解它
让法妹儿带你
一起来了解
艾滋病的八个真相!

握手、游泳、一同进餐
会被感染艾滋病毒吗?
艾滋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
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身体里其他一些常见的体液
比如眼泪、口水、汗液等
不含艾滋病毒或含量极小
所以,日常生活接触
不会造成艾滋病毒的传播

蚊虫叮咬
会造成艾滋病毒传播吗?
答案是:不会!
真正造成艾滋病毒传播的
是带有艾滋病毒遗传基因的白细胞
但蚊虫叮咬时
很难吸到感染的白细胞
因此从生物学上就决定了
蚊虫叮咬不能传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
因蚊子叮咬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报道
相关研究也没有发现过证据

感染艾滋病毒后,多久能检查出来?
该去哪里检查?
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毒以后
不是马上就能查出来
一般来说,窗口期大概有1—3个月
现如今,各个医院基本都能
做艾滋病的初步检测
疾控中心也有自愿咨询检测门诊
检测结果只限于
承担检测工作的医院人员知晓
不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感染了艾滋病毒
到底还能活多久?
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毒后能活多久
这首先取决于诊断为艾滋病时
已经感染多少年
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治疗
那就无法活到期望寿命
其次,需要坚持吃药
坚持用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只有保持耐心,坚持下去
才能取得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

担心感染艾滋毒
如何在黄金72小时内自救?
如果进行了危险行为
最好是在24小时以内采取措施
超过3天就没有作用了
这和病毒进入身体的感染过程有关
病毒虽然进入人体
只要它不感染细胞
不把它的遗传基因
嵌入到人体白细胞的遗传基因里
感染就不成功,就不会致病
艾滋病毒携带者
一般有哪些症状?
艾滋病患者感染病毒后
一般会经历急性期、潜伏期和发病期
急性期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
而在潜伏期
艾滋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无异
只是体液内会携带病毒
潜伏时间一般在7-10年左右
到了发病期,艾滋病携带者
才真正发展成艾滋病患者

现代医疗手段中的鸡尾酒疗法
能够最大限度地
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延缓病程进展
当然,前提是尽早、规范治疗

是不是有些人
特别容易被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
所有人普遍易感
不存在易感人群的说法
但每个人的感染风险是不一样的
风险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方式
根据接触到艾滋病毒的机会来说
性行为比较乱的人
是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险人群

为什么艾滋病毒肆虐这么多年
至今没有研制出有效疫苗?
艾滋病病毒很狡猾
它每完成一个复制周期
会有3%到5%的氨基酸结构发生变化
相当于制造出了新病毒
当这些变异的病毒再感染细胞时
身体才会产生新的抗体
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免疫功能
总是滞后于病毒的变异
这就导致研制艾滋病疫苗特别困难
目前,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正积极试验
争取早日研发出能投放市场的疫苗

未知会让人们对艾滋病充满恐惧
由此又可能对患者产生偏见
希望大家能更多了解知识
多一点理性,多一份关爱
综合来源:人民日报、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赵紫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