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二次分枝及畸形薹的诱因与预防

  每年在大蒜抽薹期都有一定比例的大蒜出现二次分枝及畸形薹,严重影响蒜薹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探索出了有效控制大蒜二次分枝以及畸形薹发生的农业措施,对提高蒜农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1 大蒜二次分枝及怪薹产生的危害

  大蒜二次分枝又称次级生长、分杈,群众称之“马尾蒜”,一般有两种现象:一是从外层叶鞘中分化成杈头,形成复瓣蒜;二是从内层叶鞘中分化成杈头,形成散瓣蒜。产生二次分枝后的大蒜主薹变短变细,甚至不能抽出,蒜薹产量下降70%,基本失去商品性。严重年份,“二水早”二次分枝的发生率达90%;“三月黄”发生率达45%。2005年大丰市裕华镇有33公顷“二水早”大蒜因严重发生二次分枝而导致蒜薹基本失收,给蒜农造成巨大损失。

  大蒜薹的畸形是蒜薹变粗变短,抽薹不畅,形成蒜薹肿大弯曲,丧失商品性,群众称之为“怪薹”。据多年多点调查,二水早怪薹年年发生,一般年份发生率在5%~15%,严重年份发生率达30%~40%。三月黄大蒜的怪薹发生率较低,一般年份1%~2%,高的年份达5%~10%。

  2 二次分枝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蒜二次生长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因品种因素外,气候和栽培因素的差异是其主要成因。

  2.1 气候因素

  大蒜虽然对低温忍耐性强,但对温度较敏感,尤其是大蒜的春化阶段对温度和时间要求较低,一般大蒜播种后的植株在0~10℃,经过1~2个月就能通过春化阶段。我们经过试验,二水早蒜种播前在5~10℃处理30天,二次分枝率达53.54%,而未处理的蒜种其二次分枝率只有8.51%,是对照的6.29倍,这说明经过低温处理过的大蒜已通过春化阶段而产生分枝;2003~2004年,冬前出现了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发育的暖冬气候,冬前生长旺盛,冬后假茎粗,叶片宽厚,二次分杈现象发生比较严重。

  2.2 栽培因素

  ①播种过早 冬前生长过旺易产生二次分枝近年来蒜农盲目追求蒜薹早上市,同时因面积大,为错开农活,提早播种,使幼苗发育早,分杈增加。据2004年对三月黄大蒜播期的调查,在8月底9月初播种的田块,二次分枝发生率为60%,而在10月中下旬播的三月黄大蒜二次分枝发生率只有5%。这说明推迟播期可显著降低大蒜二次分枝的发生几率。

  ②播种密度与分枝多少的影响 大蒜播种密度过稀会导致大蒜前期横向生长,假茎增粗,鳞盘大,易产生侧芽发育成分杈,特别是二水早比较突出。2003年调查,大丰市裕华镇一农户种4669平方米二水早大蒜,667平方米等行距种植37500株,基肥施磷肥100kg、棉饼75kg和尿素30kg,越冬前假茎粗达2cm,75%植株发生分权,最后因蒜薹大都失去商品性而耕翻改种。

  ③施肥不当也会引起大蒜二次分杈增加 大蒜较耐肥,对肥料需求量大。但如果基肥施用中氮肥施量过多,在早播的情况下,会在冬前形成生长高峰,冬后就会产生大量分枝;如春肥追施过早,植株内氮素偏多,后期薹肥不足也会促进分枝增多,主薹细而减产。

  3 怪薹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蒜怪薹的形成主要是大蒜病毒病为害所致。发病株新生叶发育受阻,株型变矮,叶片和假茎畸形扭曲,蒜薹无法抽出,产生肿颈。其病毒菌源,一是桃蚜等传播危害,二是因大蒜为无性繁殖,繁殖材料带毒所致。

  4 预防二次分枝和减少怪薹的措施

  4.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为了保证大蒜在冬前能发好棵,冬后能正常生长,一般要求大蒜在冬前要生长到5~6叶,假茎粗0.5~0.6cm,苗高20cm左右。按此要求,在正常年份下,露地栽培二水早要在9月下旬播种,地膜栽培在10月中旬播种;三月黄露地栽培应在10月上中旬播种,地膜栽培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这时播种后15天左右出苗,越冬前利于形成健壮苗。

  播种时,株行距6cm×15cm,以6万株/667平方米左右为宜,播种量一般为200kg/667平方米左右。二水早适当密植,密度7万~8万株/667平方米,这样既可提高蒜薹、蒜头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又可有效防止大蒜二次分杈的发生。

  4.2 采用地膜栽培

  大蒜生长前期和中期对温度、雨水、光照反应比较敏感。近几年冬暖春寒,气温变化较大和干湿交替频繁,直接影响大蒜的平稳生长,抗病能力的减弱,导致年际间病害程度和分杈、怪薹的发生率轻重不一。据近十年来观察,凡是冬春气温较高、田间湿度高,病害发生就重,大蒜二次分杈和怪薹发生就严重。冬春低温少雨,病害就轻,二次分杈就少。从1998年推广地膜栽培以来,经多点调查,大蒜分杈和怪薹都有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2004年二次分枝大发生年份,凡是采取地膜栽培的二次分枝发生率明显降低。

  地膜覆盖之所以能控制分杈和怪薹的发生,一是地膜具有增温保温作用,改善了大蒜根部的生态环境,同时有效地延长了大蒜春化阶段的时间。

  4.3 科学运筹肥水

  大蒜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速效肥为辅;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方法上应施足基肥,普施腊肥,重施薹肥,冬前防止旺长,使大蒜适龄越冬,中期稳长,壮苗抽薹,后期防止早衰。达到蒜薹粗细均匀,薹的产量高,质量好;增强抗逆能力,病害轻。一般田块基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kg、磷肥40~50kg、尿素15~20kg或150kg优质大蒜配方肥。腊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粪1000kg或尿素15kg;抽薹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20kg,促使大蒜抽薹。

  4.4 病害防治

  大蒜病害主要发生在中后期,病害的发生也会加重大蒜产生二次分枝和怪薹。大蒜的病害主要有叶枯病、叶疫病、叶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25%代森锰锌400倍液、75%的百菌清500倍液、50%的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500倍液在发病初期交替喷雾。可采用83增抗剂100倍液浸种和叶面喷雾,可有效地减轻怪薹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2454.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下午12:56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下午12:58

相关推荐

  • 航兴一号(西瓜)

      一、品种来源   北京大兴区农科所1999年育成。亲本组合:12-7-8-5-15-7×16-4-9-15-6-2。2002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二、特征特性   中早熟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0天左右,果实开花后28天成熟。生长势中等,较抗枯萎病,耐阴湿,低温弱光下座瓜好。平均单瓜重4-5公斤,果实近圆形,浅绿色有条纹,有果霜,果皮韧,耐裂。瓜瓤粉红…

    种植问答 2024年12月4日
    00
  • 什么肥料含硼

    硼砂:化学名工业十水合四硼酸二钠(Na2B4·10H2O),含硼量约为11%,是常用的单质硼肥品种。 硼酸: 分子式为H3BO3,含硼量约为17%,可溶于水,是无机化合物硼素化工原料,也是传统的硼肥品种之一。 硼镁肥: 主要成分为硫酸镁(MgSO4·7H2O)和硼酸(H3BO3),含硼量约为0.5-1%,适宜在缺镁并轻度缺硼的酸性土壤上作基肥施用。 新型高效…

    种植问答 2025年4月2日
    00
  • 袋生豆芽的技术

      以塑料袋为容器,采用封闭式生产,每半公斤绿豆可产6公斤雪白粗壮的优质豆芽。   育芽罐的制作:   选室内一角,在离墙99厘米处垒一个长4.5米、高0.8米的单砖空槽。从下往上数在第4行砖的两头各57厘米处留孔,中间每隔82厘米再留3个孔。   取5块2.8米的油毡,各在宽80厘米处朝外折叠,然后围成圈,搭接12厘米缝成圆筒,放在垒好的槽中。筒与筒、筒与…

    种植问答 2024年12月5日
    00
  • 海钓用什么钓竿好?海竿有哪些种类

      海竿是海钓最常用的钓竿。海竿即利用缠线轮和导线环来放线和收线,比手竿更适合钓大鱼,钓组一般使用爆炸钩或串钩,用铃铛或钓鱼警报器指示鱼讯。海竿的种类主要有滩钓抛竿、船钓抛竿、超重型船钓竿、矶钓竿、中通矶钓竿等等,其中矶竿俗称手海两用竿,既可以当作手竿用,也可以当作海竿用。      一、钓竿选用   1、海竿:海竿是海钓最常用的钓竿,可以利用缠线轮和导线环…

    种植问答 2023年5月4日
    00
  • 芍药种植间距是多少

    芍药种植间距是多少 芍药种植间距 芍药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秋季,具体的时间在8-9月份,时间不可过早或过迟。 自己观赏的话,随着苗龄的增加一般1米的株行距合适,如果是繁殖苗圃种植,一般株距最好是50以上,行距也是50以上。 种芍药株距多少 芍药露地栽植的株距一般在50厘米,盆栽养护的话,花盆口径与深度都在40厘米较适宜,芍药作为观赏用的话,应5年至6年分株一次…

    种植问答 2024年4月5日
    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