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搞这个“梗肥料”,纯粹是没办法。
我的实践开头
那段时间脑子跟个干涸的池塘似的,一点水都挤不出来。干啥都没灵感,写个东西憋半天,脑袋空空。后来没事儿刷手机,看网上那些段子、那些梗,嚯,满天飞。一开始就是看个乐呵,看着看着,突然就想,这些玩意儿不就是现成的“料”吗?是不是能当“肥料”使,给我这干涸的脑子施施肥?
就这么着,我开始琢磨怎么用这些“梗”来“肥”我的思路。
具体咋搞的
过程挺糙的,没啥章法,就是自己摸索着来。
- 收集“肥料”:看到有意思的梗、流行的段子、或者某个特别火的网络现象,不管是图片、文字还是视频,只要觉得有点意思,可能沾点边,我就先存着。手机截图、记事本随手记,反正先扒拉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 “发酵”一下:光收集没用,得让它“发酵发酵”。我不会马上就用,而是攒一堆,没事儿就翻出来看看。有时候把几个不相干的梗放一块儿瞅瞅,琢磨它们能不能“串”起来,或者从某个梗里能不能挖出点别的意思来。关键不是照搬,是看它能不能激发点别的想法。就像堆肥,得让它自己起反应。
- “施肥”到地里:等感觉“发酵”得差不多,有点新想法冒头,我就试着把它用到自己要干的事儿上。可能是我写个随笔,可能是我琢磨个小点子,甚至是跟人聊天吹牛,都能用上。把那些“梗”里提炼出来的趣味点、观察角度,或者就是那种戏谑的劲儿,融进自己的东西里。
效果和感受
刚开始,效果不咋地。有时候用力过猛,搞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一股子生搬硬套的味儿。比如有一次,我非要把一个当时很火的游戏梗硬塞到一篇讲生活感悟的文章里,结果读起来特别尬,自己都看不下去。
碰壁多,慢慢就有点感觉。知道哪些“梗肥料”劲儿大,适合啥“土壤”(比如用在轻松搞笑的地方),哪些就是看着热闹,没啥营养,用也白用。得挑,不能啥玩意儿都往脑子里堆。
后来有一次,我琢磨一个挺枯燥的小项目,死活找不到有趣的切入点。我就翻翻之前攒的“梗肥料”,看到一个关于“万物皆可XXX”的句式梗,突然就来灵感。我没直接用那个梗,但是它那种“发散连接”的思路提醒我,让我从一个完全没想过的角度把项目串起来,效果还真不错。
这“梗肥料”算是成我一个习惯性动作。虽然不是啥高级玩意儿,但确实能让我在思路卡壳的时候,找到点不一样的乐子和可能性。就像给脑子松松土,加点料,指不定就能长出点啥新东西来。这过程,还挺有意思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1535.html